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家風家教勵誌書籍

家風家教勵誌書籍

老話說,壹家不平等,怎麽平天下?家是我們每個人賴以生存的物質保障和精神支柱。它能給人溫暖,建立個體需要的歸屬感和存在感。而整個社會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也是壹個大家庭。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壹本關於家風家教的勵誌書。歡迎閱讀。

弟子的規矩

《弟子規》原名荀,為清康熙時期學者所撰。其內容采用了《論語》第六條的意思,列舉了弟子在家、出門、待人接物、讀書時應遵守的條條框框。

弟子規則* * *有360句,1080字,三言壹句,兩句四句,押韻,朗朗上口;整篇文章以壹個“總述”開頭,然後分為“進則孝,出則孝,誠則信,兼愛人,善則不遺余力學文學”七個部分。《弟子規》根據《論語》等經典編撰,融合了孔孟等先賢的德育思想,提出了傳統德育著作的綱領。它是接受道德教育和培養賢能人才的最佳讀物。

進則孝,出則孝。

《弟子規》是清代成書,廣為兒童流傳。其目的是啟蒙孩子,為孩子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打下基礎。它采用了“弟子入《論語》而孝,出《論語》而孝,誠守信,愛群眾,愛人而盡余力,學文學”的含義,加以引申和擴展。以三言壹句、兩句壹韻的形式論述,說明“弟子”在家,出門在外,待人接物。

“弟子”的含義更多。北京弟子調控教育培訓中心鄧衛東老師指出,“弟子”的含義也要與時俱進:在家裏是指孩子;在學校,指學生;在公司,員工;在單位指的是下壹級;在社會上是指公民。“規則”就是規範、規則、規矩、法律。

譚才根

《菜根譚》是明初道士洪應明編撰的壹部關於修行、生活、社會生活、生育的語錄集。

儒家的通俗讀物,是儒道兩家真理的結晶,是教人代代相傳的千古難道,是浩如煙海的歷代不可多得的寶訓。對人的修養和道德修養有著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不讀書就沒救了。

其文字簡潔明了,采用雅俗共賞。喜歡語錄,但有語錄沒有的趣味;按順序排好,誰好像是隨筆,誰就有壹篇不容易達到的隨筆;似乎是勸誡,但有壹種勸誡所缺乏的那種覺醒;且有雨有山,夜靜鐘響,字清味美,風月無邊。

朱的治家格言

《朱子家訓》又稱《朱子家訓》、《朱柏廬家訓》,是壹部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朱子家訓》只有522個字,精辟地闡述了修身齊家之道,是壹部家庭教育的傑作。

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特征,如尊師重道、勤政持家、與鄰為善等。,至今仍有現實意義。當然,封建糟粕,比如壹些對女性的偏見,迷信報應,驕傲自滿等等,都是那個時代的歷史局限性,不能苛責前人。

嚴家訓

《顏家訓》是南北朝時期北齊文學家顏之推的傳世佳作。他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和哲學思想,寫了壹本書《顏氏家訓》,以警示後人。《顏氏家訓》是中國歷史上第壹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壹部學術著作。其內容涉及諸多領域,強調教育體系要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尤其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對儒家思想、文學、佛教、歷史、文字、民俗、社會、倫理道德等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

文章內容實用,語言通順,具有獨特的樸實風格,對後世影響深遠。《傅雷的信》和《傅雷的信》是中國文藝翻譯家傅雷和他的妻子在1954-1966年期間寫給他們的孩子傅聰和傅敏的信的摘錄。這本書是青少年思想素養的優秀讀物,是素質教育的經典典範,是充滿父愛的著名教子。

他們苦心培養教育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特級英語教師),就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的成功體現。因此,傅雷夫婦成了中國父母的楷模。

家庭模式

《家訓》共19篇,被視為歷代家庭教育的典範,系統闡述了倫理關系、家庭管理原則、修身養性、待人接物之道。書中引用了儒家經典中很多治家修身的格言,對我們頗有啟發。還收集了歷代大量管理好家庭的事例和典範,為後人樹立了榜樣。

據史書記載,唐代的迪·徐人傑寫了十卷《賈凡》,但這本書壹直沒有流傳。司馬光取了前人的舊名,寫了這本書,以為以後做導師的教材,學準則。是全書的序言,收錄了《周易》家卦和《大學》、《小經》、《尚書要典》、《四奇》節選。正文中從“管家”到“奶媽”共19條,算是《雜史事》中後人的規律,也有作者的自述。

“愛子教義”

在筆者看來,治家之道是“不逾禮”,齊家的標準應該是:作為祖宗,要“以義訓子,以禮養家”;父親要“愛子,教子義”;母親們,“不患寡恩,而患知愛而不教”;做兒子的要以孝順為理所當然,作為準則。作者以此節選各種儒家經典之言為綱領。以《歷史事件集》為例,闡述了封建社會的倫理關系、道德規範和管理家庭的方法,受到封建社會文人的推崇,被視為家庭必備的教育教材。該書節目精心準備,言簡意賅,實用性強,主旨屬於義理,以明德為行動之本,是維護封建禮教,修身養性的規範。為研究古代家庭教育的指導思想、具體方式和方法提供了原始材料。

清康熙年間,朱軾曾評論此書,供研究者參考。主要版本有明萬歷刻本、清四庫全書和劉玉草堂叢書。朱的註釋載於朱文端的《公共圖書館》和洪的《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