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文言文偏義復詞同義復詞

文言文偏義復詞同義復詞

1. 什麽是偏義復詞和同義復詞

原發布者:龍源期刊網

復詞,自清代以來為訓詁學家、語言學家所矚目,在他們的著述中時有涉及。可是在這方面的理論文章迄今不多,而古籍的註釋校勘又往往牽扯到這個問題。筆者不揣淺陋,拋磚引玉,以就正於方家。

壹.同義復詞

在古代漢語中,特別是先秦作品,同義復詞的廣泛應用形成了壹種值得註意的語言現象。所謂“同義復詞”,是指古代漢語中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同義詞復用,並列構成復合詞語。它的內部結構關系是並列關系,其中作為構成成分的同義詞,義同義近是相對的,他們往往既有相同的壹面又有相異的壹面。這就是所謂“對文則別,散文則通”。意思是說,某些同義詞當分別使用在對偶句中的時候,它們的意義或用法有細微的差別;當分別使用時,常常各自保留了他們原來的詞義或用法;當連用於散文句中的時候,它們的意義又有相通之處,我們在閱讀時常常是取其***同之處。

同義復詞,少則兩個音節,多則有三四個音節,以兩個音節的居多。但在功能上卻只能是壹個詞。由於有些同義詞經常連用在壹起,後來發展成為壹個復音詞。現代漢語中相當壹部分的雙音詞就是由古代兩個單音同義詞(近義詞)作為語素構成的。例如“恐懼”等。著名語言學家王力說過:“漢語大部分的雙音詞都是經過同義詞臨時組合的階段的。這就是說,在最初的時候,只是兩個同義詞的並列,還沒有凝

2. 古文中什麽是偏義復詞

古文中,兩個意義相關或相反的詞連起來,當作壹個詞使用,在特定語境中,實際只取其中壹個詞的意義,另壹個只起作陪襯音節的作用,這類詞就叫偏義復詞。

文言實詞絕大多部分具有多義性,有些實詞古今意義已發生變化,古字通假,與現代漢語最大的不同是現代漢語雙音詞占優勢,再有的就是復詞偏義現象。偏義復詞由兩個字組成,只有壹個字表示意義,另壹個字只作陪襯。

狹義的古文是指古代散文,壹般不包括駢文。

在1954年以前的古代文言文的統稱(壹般不包括“駢文”)。

與駢文相對而言的,奇句單行、講對偶聲律的散體文。魏晉以後的駢儷文已經盛行於世,其文講究對偶,句法整齊而文詞華麗。北朝後周蘇綽反對駢體浮華,仿《尚書》文體作《大誥》,以作為文章的標準體裁,時稱“古文”,即以先秦散文語言寫作文章。其後,至唐代韓愈﹑柳宗元等人,主張恢復先秦和漢代散文內容充實、長短自由、樸質流暢的傳統﹐即稱這樣的散體文為古文。韓愈《題歐陽生哀辭後》說:“愈之為古文﹐豈獨取其句讀不類於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見,學古道則欲兼通其辭。”《師說》說:“李氏子蟠,……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都正式提出了古文的名稱,並為後世所沿用。唐代優秀的古文家﹐雖以復古為號召﹐卻富有革新精神。明代倡導“文必秦漢”的何景明說。

3. 偏義副詞和同義副詞是什麽

偏義復詞是文言實詞運用的壹種特殊現象。

所謂偏義復詞就是壹個詞有兩個意義相近(關)或相對(反)的語素構成,其中只有壹個語素表示意義,另壹個語素不表意義,只作陪襯,只具備語法作用。偏義復詞並不固定,它只是在壹定語境中,為了句式的整齊或行文的需要,在本應用壹個的地方用上了偏義復詞。

如“晝夜勤作息” (《孔雀東南飛》)中的“作息”就是偏義復詞,“作息”分別是“耕作、休息”的意思,但在此處,意義偏在“作”,“息”並不表示意義。 偏義復詞的運用,按詞的構成關系來看,常見的有兩種形式: 1、兩個語素意義相對或相反 如: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石鐘山記》) ——“淺深”是反義詞,此處只取“深”的意義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出入”是反義詞,此處只取“入”的意思 2、兩個語素意義相近或相關 如:今有壹人入園圃,竊其桃李(《墨子·非攻》) ——“園圃”是相近詞,分別是“種樹的、種菜的地方”,此處只取“園”之意 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國家”是相關詞,此處只取“國”之意 學習文言文時對此類的詞的識別,主要是把它放入語境當中,聯系上下文,看它是否符合語境,符合邏輯關系。

如“晝夜勤作息”(《孔雀東南飛》),這句話是用來描寫劉蘭芝的,劉蘭芝是壹個知書達禮、勤勞善良、忠於愛情的婦女形象,所以不分晝夜勤於的只能是“作”,耕作、勞作,而非休息,故此處只取“作”意,“息”只作陪襯,這樣既合語境又合邏輯。再如“刺諸縣短長”中,“刺”是指責,指責的只能是“短”,而不能是“長”,故“長”在此不表意義,只取“短”意。

只得註意的是,在辨別偏義復詞是壹定要把兩個語素相近的偏義復詞與同義復詞區別開來。如: 謹庠序之教,申之義孝悌之義(《齊桓晉文之事》) ——“庠序”,同義復詞,兩者都是學校,只是時代不同叫法不同,故合譯為“學校” 會不相從許(《孔雀東南飛》) ——“從許”, 同義復詞,都有“答應”之意,故合譯為“答應或允許” 廉君宣惡言,而君畏匿之,恐懼殊甚(《廉頗藺相如列傳》) ——“恐懼”,同義復詞,都有“害怕”之意,故譯為“害怕或恐懼” 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過秦論》) ——“藩籬”,同義復詞,都有“籬笆”之意,故譯為“籬笆”,比喻邊境的屏障 兩者的區別就在於,同義復詞是幾個詞處於同壹語法位置的固定結構,都表且***同表示壹個意義。

而偏義復詞雖是兩個詞復用,但意義只落在壹個詞身上,另壹個只作陪襯,且結構壹般是不固定的。 不知樓主是否還有其他疑問,如果有,還望指教。

如果妳對我的回答滿意,望采納。謝謝。

4. 什麽叫偏義復合詞

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詞是由兩個同義或反義的單音節語素合成,而用義卻偏在其中壹個語素上,另壹個則起陪襯作用,這就是文言中的偏義復詞現象。

1. 語義相對的偏義復詞。

① 宮中府中,俱為壹體,陟罰藏否,不宜異同。

異同:偏義復詞,偏在“異”,是不同的意思。

② 晝夜勤作息

作息:偏義復詞,偏在“作”,意思是勞作。

③ 去來江口守空船

去來:偏義復詞,偏在“去”,是離去的意思。

2. 語義相近的偏義復詞。

① 今有壹人入園圃,竊其桃李《墨子?非攻》

(種樹的地方稱園,種菜的地方叫圃。既是竊桃李,當然是入園,“圃”無義。)

② 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

公姥:偏義復詞,偏在“姥”,婆婆的意思。

③ 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義復詞,偏在“兄”,指兄長。

5. 什麽叫偏義復合詞

在文言中,有的合成詞是由兩個同義或反義的單音節語素合成,而用義卻偏在其中壹個語素上,另壹個則起陪襯作用,這就是文言中的偏義復詞現象。

1. 語義相對的偏義復詞。① 宮中府中,俱為壹體,陟罰藏否,不宜異同。

異同:偏義復詞,偏在“異”,是不同的意思。② 晝夜勤作息作息:偏義復詞,偏在“作”,意思是勞作。

③ 去來江口守空船 去來:偏義復詞,偏在“去”,是離去的意思。2. 語義相近的偏義復詞。

① 今有壹人入園圃,竊其桃李《墨子?非攻》(種樹的地方稱園,種菜的地方叫圃。既是竊桃李,當然是入園,“圃”無義。)

② 勤心事公姥,夜夜不能寐 公姥:偏義復詞,偏在“姥”,婆婆的意思。③ 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 父兄:偏義復詞,偏在“兄”,指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