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在明朝嘉靖年間從美洲傳到中國的。玉米這種作物最早出現於美洲地區,其中又以墨西哥與中美洲更早壹些。當地的印第安人在發現野生玉米並知曉這種植物可以食用之後便開始進行種植,種植歷史距今大約有3500年。後來隨著美洲這塊?新大陸?被哥倫布發現,玉米這種作物開始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玉米傳入中國的時間距離哥倫布發現美洲中間不過間隔大概40年左右的時間。
中國最早引入玉米這種作物的地方是廣西,然後再經由此地逐漸擴散至其它地方。種植玉米的地方從最初的廣西壹地擴散至明末時期的十多個省,期間經歷了上百年的時間。中國關於玉米的最早記錄出現於壹本名叫《鞏縣誌》的古籍,當時玉米尚且被稱為?玉麥?。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玉米的稱呼也壹再發生變化。除了?玉麥?之外,玉米使用過的別稱還包括?番麥?以及?西天麥?等等。
現在我們所熟知的?玉米?這個稱呼最早出現在壹位名叫徐光啟的明代科學家於萬歷年間創作的《農政全書》。這本書籍包含了眾多明朝時期農業生產的內容,比如說百姓所種植的農作物,各類農作物的耕種經驗等等。這本書籍的問世壹定程度上促進了玉米的推廣,畢竟在當時那個以農業為主的社會中百姓最關心的就是農事。
相比起水稻和小麥這兩種糧食作物,玉米的種植難度更低,對於土壤以及氣候的要求都不算太嚴格,而且它的產量也是非常可觀的。這也正是玉米得以在中國迅速傳播開來的原因。除此之外,玉米的營養價值也非常高。現如今玉米早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壹種食物,且種類也是越來越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