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寫的天姥在哪裏?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寫的天姥在哪裏?

天姥即天姥山,位於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境內。屬於道家七十二福地,第十六福地——天姥嶺——在剡縣南,屬真人魏顯仁治之。

《夢遊天姥吟留別》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

原文節選: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譯文:

海外來客們談起瀛洲,煙波渺茫實在難以尋求。越中來人說起天姥山,在雲霧忽明忽暗間有人可以看見。

天姥山仿佛連接著天遮斷了天空,山勢高峻超過五嶽,遮掩過赤城山。天臺山雖高壹萬八千丈,面對著它好像要向東南傾斜拜倒壹樣。

擴展資料

這是壹首記夢詩,也是壹首遊仙詩。此詩以記夢為由,抒寫了對光明、自由的渴求,對黑暗現實的不滿,表現了蔑視權貴、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詩人運用豐富奇特的想象和大膽誇張的手法,組成壹幅亦虛亦實、亦幻亦真的夢遊圖。

全詩構思精密,意境雄偉,內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感慨深沈激烈,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其在形式上雜言相間,兼用騷體,不受律束,筆隨興至,體制解放,堪稱絕世名作。

這首詩的思想內容相當復雜。李白從離開長安後,因政治上遭受挫折,精神上的苦悶憤怨郁結於懷。在現實社會中找不到出路,只有向虛幻的神仙世界和遠離塵俗的山林去尋求解脫。

這種遁世思想看似消沈,卻不能壹筆抹殺,它在壹定程度上表現了李白在精神上擺脫了塵俗的桎梏。而這才導致他在詩的最後發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那樣激越的呼聲。這種堅決不妥協的精神和強烈的反抗情緒正是這首詩的基調。

創作背景:此詩作於李白出翰林之後,其作年壹說天寶四載(745年),壹說天寶五載(746年)。

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李白在長安受到權貴的排擠,被放出京,返回東魯(在今山東)家園。之後再度踏上漫遊的旅途。這首描繪夢中遊歷天姥山的詩,大約作於李白即將離開東魯南遊吳越之時。

作者簡介: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百度百科-夢遊天姥吟留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