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讀詩

讀詩

《往富陽新城李節推先行三日留風水洞見待》

宋·蘇軾

春山磔磔鳴春禽,此間不可無我吟。

路長漫漫傍江浦,此間不可無君語。

金魚池邊不見君,追君直過定山村。

路人皆言君未遠,騎馬少年清且婉。

風巖水穴舊聞名,只隔山溪夜不行。

溪橋曉溜浮梅萼,知君系馬巖花落。

出城三日尚逶遲,妻孥怪罵歸何時。

世上小兒誇疾走,如君相待今安有。

那日從銅鑒湖故地的油菜花地出來,便在周邊閑逛,看到了錦繡山水洞的景區的提示牌,可惜疫情期間並未開放。

這幾日,翻開《蘇東坡全集》偶然翻到這首詩,覺得有種莫名的親切感。

蘇軾曾兩度在杭州任官,第壹次是在北宋熙寧四年(公元1071)至熙寧七年(公元1074)期間,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在北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至元祐六年(公元1091),任杭州知州,相當於杭州市長。

兩次前後累計在杭州任職近七年。蘇軾做了不少利民利國的事,比如疏浚西湖,築起了湖中蘇堤和六吊橋,在城內開通新運河,疏浚鹽道保障航運,還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壹家公立醫院“安樂坊”等等。

他更寫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詩句,這是被後世認為是古今寫西湖最好的詩。

而他這首寫“風水洞”的詩篇,寫見聞、寫感動、寫友情,讀來充滿了生活的情趣。

錦繡山水洞在宋代時稱“風水洞”,在今天杭州西湖區周浦的雲泉山中。據古籍《杭州圖經》記載:“洞去錢塘縣舊治五十裏,在楊村慈巖院。洞極大,流水不竭。洞頂又有壹洞,清風微出。故名曰風水洞。”

蘇東坡曾多次來到風水洞,並流傳下來四首詩,便是《風水洞聞二禽》、《風水洞二首和李節推》、《臨江仙(風水洞作)》,還有這首《往富陽新城李節推先行三日留風水洞見待》。

這首詩作於熙寧六年正月二十七日,當時杭州節度推官李佖知蘇軾將遊風水洞,提前三日先行,在此等候。蘇軾到風水洞後贈詩與他,表示感謝。

比較諷刺的是,這樣壹首贈友答謝詩,後來竟也成了蘇軾深陷烏臺詩案的所羅織的罪證之壹,實在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這首詩,描寫了青年才俊李佖,為蘇軾遊風水洞打前站的情景,更寫了蘇軾壹路追趕李佖的心情。

“路人皆言君未遠”,可就是沒能追上,眼見只隔山溪,卻夜不能行,只得夜宿驛站,望夜興嘆,讀來饒有意味。

“鳴春禽”、“傍江浦”,說的就是從杭州城門外來風水洞遊玩,壹路要沿錢塘大堤而來,過六和塔、江口、王安埠至淩家橋……,望著壹江春水,依著錢江波濤,聽著春天江邊翠綠的群山上的鳥鳴而行。

“金魚池邊不見君”,此處的金魚池在古時的開化寺邊,也就是今天六和塔下的金色鯽魚池。

“追君直過定山村”的定山村如今還在,只是現今改叫淩家橋村了。此處的定山就是現在的獅子山,在當今雲棲小鎮的北面,獅子山的獅頭正對著的便是“之江大橋”。

“風巖水穴舊聞名,只隔山溪夜不行”,這隔過的就是湖埠溪(烏龍溪),夜晚天黑不能過湖埠溪,實際上當時隔的是壹個銅鑒湖,那就只能在湖邊的定南公館(古代驛館)過夜。

“溪橋曉溜浮梅萼“,“溜”(liù)是指急速的水流,“溪橋曉溜”是說湖埠溪上的橋下水流湍急;“浮梅萼”,即流水中漂浮著散落的的梅花。

“知君系馬巖花落”,蘇軾猜測可能是李佖(李節推)栓馬時,搖動了山巖上的梅花所致,當日是正月二十七,正是梅花盛開之時。

最後四句贊揚李佖不顧妻兒責備,不但先行三日安排等候,且陪伴暢遊、逶遲不去。蘇軾將李佖的深情厚意與世俗為名利奔競的小人進行對比,突顯了李佖珍重友情的可貴品格。

正是那句“世上小兒誇疾走”,被當時的政敵小人理解為蘇軾譏諷自己,而被視為烏臺詩案的“罪證”之壹。

這樣壹篇光明磊落的贈友詩,著力刻畫友情之珍貴,在小人眼裏卻能這般解讀。雖說是別有用心、有意為之,卻也應了那句話: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