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人物傳記文言文閱讀集萃 山東平邑興蒙學校 273300 李傳鵬 高 柔 高柔字文惠,陳留 人也。
柔從兄幹,袁紹甥也,在河北呼柔,柔舉家從之。太祖①平袁氏,以柔為管長。
縣中素聞其名,奸吏數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臨政,吏嘗有非,猶尚容之。況此諸吏,於吾未有失乎!其召復之。”
鹹還,皆自勵,鹹為佳吏。高幹既降,頃之以並州叛。
柔自歸太祖,太祖欲因誅之,以為刺奸令史;處法允當,獄無留滯,辟為丞相倉曹屬。鼓吹②宋金等在合肥亡逃。
舊法,軍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猶不息,更重其型。
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給官,主者奏盡殺之。柔啟曰:“士卒亡軍,誠在可疾,然竊聞其中時有悔者。
愚謂乃宜貸其妻子,壹可使賊中不信,二可使誘其還心。正如前科,固已絕其意望,而猥復重之,柔恐自今在軍之士,見壹人亡逃,誅將及己,亦且相隨而走,不可復得殺也。
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
即止不殺金母、弟,蒙活者甚眾。文帝③踐阼,以柔為治書侍禦史,賜爵關內侯。
民間數有誹謗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輒殺,而賞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輒賞。
既使過誤無反善之路, 又將開兇狡之群相誣罔之漸,誠非所以息奸省訟,緝熙治道也,臣愚以為宜除妖謗賞告之法,以降天父養物之仁。”帝不即從,而相誣告得滋甚。
帝乃下詔:“敢以誹謗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於是遂絕。
帝以宿嫌,欲枉法誅治書執法④鮑勛,而柔固執不從詔命。帝怒甚,遂召柔詣臺⑤;遣使者承指至廷尉考查勛,勛命乃遣柔還寺⑥。
註:①太祖:曹操。②鼓吹:軍中鼓吹手。
③文帝:曹丕。④治書執法:官職。
⑤臺:尚書臺。⑥寺:廷尉官署。
管仲:史記卷六十二·管晏列傳第二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遊,鮑叔知其賢。
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
及小白立為桓公,公子糾死,管仲囚焉。鮑叔遂進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壹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
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
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 *** ,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
子孫世祿於齊,有封邑者十余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故其稱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
四維不張,國乃滅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順民心。
」故論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貴輕重,慎權衡。
桓公實怒少姬,南襲蔡,管仲因而伐楚,責包茅不入貢於周室。桓公實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於柯之會,桓公欲背曹沫之約,管仲因而信之,諸侯由是歸齊。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
」 管仲富擬於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不以為侈。管仲卒,齊國遵其政,常強於諸侯。
後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嬰者,萊之夷維人也。
事齊靈公、莊公、景公,以節儉力行重於齊。既相齊,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語及之,即危言;語不及之,即危行。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顯名於諸侯。 越石父賢,在縲紲中。
晏子出,遭之塗,解左驂贖之,載歸。弗謝,入閨。
久之,越石父請絕。晏子懼然,攝衣冠謝曰:「嬰雖不仁,免子於緦何子求絕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聞君子詘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方吾在縲紲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贖我,是知己;知己而無禮,固不如在縲紲之中。」晏子於是延入為上客。
晏子為齊相,出,其禦之妻從門閑而闚其夫。其夫為相禦,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既而歸,其妻請去。夫問其故。
妻曰:「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誌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禦,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後夫自抑損。
晏子怪而問之,禦以實對。晏子薦以為大夫。
太史公曰:吾讀管氏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之也。既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事,故次其傳。
至其書,世多有之,是以不論,論其軼事。 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
豈以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乃稱霸哉?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豈管仲之謂乎? 方晏子伏莊公屍哭之,成禮然後去,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邪?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
2. 文言文自傳[編輯本段]原文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
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shì)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zhé)盡,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dān)瓢屢空,晏(yàn)如也。
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誌。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qián)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chóu)乎?銜觴(shāng)賦詩,以樂其誌。
無懷氏之民歟(yú)?葛天氏之民歟(yú)?[編輯本段]譯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裏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字號。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以此為號。
閑適沈靜,很少說話,不貪圖榮華富貴。他喜歡讀書,讀書不在壹字壹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意旨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忘了吃飯。
他特別喜歡喝酒,家裏窮,經常沒有酒喝。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情況,有時擺了酒席請他喝。
壹喝酒就要喝得盡興,希望壹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竟不舍不得離開。
簡陋的居室裏空空蕩蕩,不能遮擋狂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許多補丁,盛飯籃子和水瓢裏經常是空的,可是他卻安然自若的樣子。
常以寫文章自娛自樂,充分顯示出自己的誌趣。得失都不放在心上,這樣過完自己的壹生。
作者評論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於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的是五柳先生壹類的人吧?壹邊喝酒壹邊吟詩,為自己的誌向而感到無比快樂。
這是上古無懷氏時候的百姓?還是遠古葛天氏統治下的百姓?[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427),又名潛,字元亮,壹字淵明。自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私謚靖節。
潯陽柴桑人(今九江市)人,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 陶淵明出身於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軍功顯著,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荊、江二州刺史、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 年幼時,家庭衰微,八歲喪父,十二歲母病逝,與母妹三人度日。
孤兒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裏生活。孟嘉是當代名士,“行不茍合,年無誇矜,未嘗有喜慍之容。
好酣酒,逾多不亂;至於忘懷得意,傍若無人。”(《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淵明“存心處世,頗多追仿其外祖輩者。”
(逮欽立語)日後,他的個性、修養,都很有外祖父的遺風。外祖父家裏藏書多,給他提供了閱讀古籍和了解歷史的條件,在學者以《莊》《老》為宗而黜《六經》的兩晉時代,他不僅像壹般的士大夫那樣學了《老子》《莊子》,而且還學了儒家的《六經》和文、史以及神話之類的“異書”。
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猛誌逸四海”和“性本愛丘山”的兩種不同的誌趣。 陶淵明少有“猛誌逸四海,騫翮思遠翥”(《雜詩》)的大誌,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懷著“大濟蒼生”的願望,任江州祭酒。
當時門閥制度森嚴,他出身庶族,受人輕視,感到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晉書陶潛傳》)他辭職回家後,州裏又來召他作主簿,他也辭謝了。
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荊州,投入桓玄門下作屬吏。這時,桓玄正控制著長江中上遊,窺伺著篡奪東晉政權的時機,他當然不肯與桓玄同流,做這個野心家的心腹。
他在詩中寫道:“如何舍此去,遙遙至西荊。”(《 辛醜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對仕桓玄有悔恨之意。
“久遊戀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對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發出了深長的嘆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喪辭職回家。
元興元年(402年)正月,桓玄舉兵與朝廷對抗,攻入建康,奪取東晉軍政大權。元興二年,桓玄在建康公開篡奪了帝位,改國為楚,把安帝幽禁在潯陽。
他在家鄉躬耕自資,閉戶高吟:“寢跡衡門下,邈與世相絕。顧盼莫誰知,荊扉晝常閉。
“表示對桓玄稱帝之事,不屑壹談。元興三年,建軍武將軍、下邳太守劉裕聯合劉毅、何無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蘇鎮江)起兵討桓平叛。
桓玄兵敗西走,把幽禁在潯陽的安帝帶到江陵。他離家投入劉裕幕下任鎮軍參軍。
(壹說陶淵明是在劉裕攻下建康後投入其幕下)。當劉裕討伐桓玄率兵東下時,他仿效田疇效忠東漢王朝喬裝馳驅的故事,喬裝私行,冒險到達建康,把桓玄挾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馳報劉裕,實現了他對篡奪者撫爭的意願。
他高興極了,寫詩明誌:“四十無聞,斯不足畏,脂我名車,策我名驥。千裏雖遙,孰敢不至!”(《榮木》第四章)劉裕打入建康後,作風也頗有不平凡的地方,東晉王朝的政治長期以來存在“百司廢弛”的積重難返的腐化現象。
經過劉裕的“以身範物”(以身作則),先以威禁(預先下威嚴的禁令)的整頓,“內外百官,皆肅然奉職,風俗頓改“。其性格、才幹、功績,頗有與陶侃相似的地方,曾壹度對他產生好感。
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劉裕為了剪除異己,殺害了討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無罪的王愉父子。並且憑著私情,把眾人認為應該殺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謚任為錄尚。
3. 文言文自傳小生茍紋博,X地人氏也,年方弱冠,求學於XX中學也。性格開朗,為人和善,不慕虛榮。喜運動,嗜好打籃球、玩足球,亦喜玩電玩。惟不甚喜歡讀書,吾師常責怪於吾也!吾喜交友,於同學群中甚得人緣,融融泄泄,不亦樂乎。
嗚呼,好花不常開,青春不常在!回首往事,嘆流年易逝,韶華不再,吾需聽師命、納親言,戮力向學,以期來日喜獲碩果,回報父母老師。學業與運動,吾欲雙進也。願吾好運連連,未來燦爛。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誌。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誌,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4. 求文言文名人自傳 500字以上 回答滿意加100分辛棄疾字幼安,齊之歷城人。時虞允文當國,帝銳意恢復,棄疾因論南北形勢及晉漢人才,持論勁直。以講和方定,議不行。
留守葉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薦棄疾慷慨有大略,召見。尋知潭洲兼湖南安撫。乃度馬殷營壘故基,起蓋砦柵,招步軍二千人,馬軍五百人。先以緡錢五萬於廣西買馬五百匹,詔廣西安撫司歲帶買三十匹。時樞府有不樂之者,數沮撓之,棄疾行愈力,卒不能奪。經度費巨萬計,棄疾善斡旋,事皆立辦。議者以聚斂聞,降禦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罷,棄疾受而藏之,出責監辦者,期壹月飛虎營柵成,違坐軍制。如期落成,開陳本末,繪圖繳進,上遂釋然。時秋霖幾月,所司言造瓦不易,問:“須瓦幾何?”曰:“二十萬”。棄疾曰:“勿憂。”令廂官自官舍神祠外,應居民家取溝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屬嘆伏。軍成,雄鎮壹方,為江上諸軍之冠。
時江右大饑,詔任責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閉糴者配,強糴者斬。”次令盡出公家官錢銀器,召吏民各舉有幹實者,量借錢物,逮其責領運糴,不取子錢,期終月至城下發糶。於是連墻而至,其直身減,民賴以濟。時信守謝源明乞米救助,幕屬不從,棄疾曰:“均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進壹秩。以言者落職。
棄疾雅善長短句,悲壯激烈。有《稼軒集》行世。鹹淳間,史館校勘謝枋得過棄疾墓旁僧舍,有疾聲大呼於堂上,若鳴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絕聲,枋得秉燭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聲始聲。德佑初,枋得請於朝,加贈少師,謚忠敏。
翻譯:
辛棄疾字幼安,齊地歷城人。當時虞允文主持國政,皇上下決心要恢復失地,棄疾趁機論述敵我形勢以及晉漢兩代的人才,持論正直。因為講和剛剛停當,他的建議沒有被施行。
留守葉衢平素很器重他。葉衢入朝為相,極力向朝廷推薦棄疾胸懷大誌深謀遠慮,皇上就召見了棄疾。不久擔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就丈量原先馬殷營壘的房基,修建新的營壘,準備招步兵二千人,馬軍五百人。先拿銅錢五萬到廣西買了五百匹馬,皇上又下詔命令廣西安撫司每年捎帶買三十匹。當時樞府有不願做這件事的,屢次阻撓他,棄疾幹得更加賣力,最終不能改變他的想法。各種費用上萬計,棄疾善於斡旋,事情都馬上解決。進諫的人把棄疾聚斂財富的事上奏給了朝廷,朝廷就下發了禦前金字牌,讓他日落的時候停止作罷,棄疾接過來把它藏了起來,出去嚴責監辦的人,定期壹月要建成飛虎營柵,違背期限就要按軍法治罪。飛虎營如期落民,棄疾上書陳述事情的經過,畫好圖紙呈給皇上,皇上於是才消了氣。當時連續下了幾月的秋雨,有關部門說造瓦很困難,棄疾問:“必須要用多少瓦?”回答曰:“二十萬。”棄疾說:“不要擔憂。”命令廂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動員居民每家獻出溝檐瓦二十塊,沒有二天都齊備了,僚屬都很嘆服。軍隊建成,雄鎮壹方,是江上各部隊中最好的。
當時江西壹帶發生嚴重饑荒,皇帝命令棄疾督辦賑災工作。剛壹到災區,棄疾就在通衢大道張榜說:“囤積糧食的流配,強買糧食的殺頭。”接著下令全部出公家的官錢銀器,號召吏民分別推舉有實際才能的人,根據自己的情況借貸錢物,等到他們領命運回糴來的糧食,不取利息,約定月底到城下銷售。於是運糧的船只接連來到,糧價自行降低,百姓賴此得以度過饑荒。當時信州太守謝源明乞求撥米救助,部屬都不答應,棄疾說:“都是壹樣的老百姓,而且都是皇上的子民。”就拿米舟十分之三撥給了信州。皇帝嘉勉這件事,給棄疾進壹級俸祿。又因為諫官彈劾丟掉了職務。
棄疾壹向擅長作詞,他寫的詞風格悲壯激烈。有《稼軒集》流傳於世。鹹淳年間,史館校勘謝枋得路過棄疾墓旁廟宇,聽到有急促的聲音大呼於堂上,好象鳴發其心中的不平,自傍晚至半夜不絕聲,枋得拿著蠟燭寫作文章,準備天亮將祭祀他,文章寫成而聲音才停下。德佑初年,枋得向朝廷請示,朝廷加贈他為少師,謚號忠敏。
5. 用文言文寫的自傳余名(妳的名字,自己寫),乃父母所取!聞之順耳,然實質不然!何解?待吾壹壹道來。
於學之壹道,吾興趣不大,學業不上亦不下,父母無奈,師長嘆息。余獨嗜好漫畫,古今中外,奇聞趣事,勵誌青春,諸如此類,皆喜愛無比。
每每品讀漫畫,余皆匿於隱蔽之處,唯恐父母發現,師長沒收。覽至精彩之處,余心澎湃恣肆, *** 難耐。
傷心之處,余與之***泣淚濕衣,黯然神傷;動情之處,余亦與之***手舞足蹈,欣悅異常。除此之外,余亦愛聽聞樂曲,哼唱小調。
或為男身,余性情調皮,喜歡打鬧嬉笑。父母師長雖屢教不改。
余亦知己之性情,然玩之壹道,實乃無法割舍。此乃余,(妳的名字)是也。
6. 寫壹篇自傳,最好是文言文何去何從,誰人自知?知人易,自知難。天生我材必有用,何處用之,非我所知;偶有知者,亦難脫世之紛擾,碌碌以求生,天賦之才囚於籠篋,日久蒙塵,再無光澤可鑒,茲不悲乎?日來頗有所感,習此道益久,覺心途亦殊,憂從中來,不能自已。嘆流年似水,十載光陰倏忽而逝;形容委頓,心亦弗安。惑則惑矣,然不得心愛者而適之者,實不得已也。
然則,余心中自有壹紅日在,照於前途;亦甚有所望,猶不負少年之誌。作繭自縛者,避則避矣,然終有破繭化蝶之時。於暗夜中見光明,於囚室之內,亦翩然自舞。自知為時不遠,吾當從心所欲,高歌於碧野,采菊於南山,平生之願遂矣!
7. 寫文言文自傳此女子怪哉,好浮想聯翩,天馬行空,每有會意,便仰天長笑,旁人冷眼相待。或與君同樂,獨樂,與人了,孰樂?但凡如此,母叱咄,曰:“何功之有哉?好讀書,亦為正解!”
少時口才頗佳,胡編亂造之。莫名其妙嗜其寫作,筆耕不止,做無畏狀。但對名人名書少知之。張冠李戴或無頭冤案時有發生。願日積月累有待提高。頭腦清醒,未嘗不以為榮。發揮口才之能,善辯論,好狡辯,爭其理,老少通吃,自視不差。然不配於行家相媲,否則自行慚愧。嘗學幾日素描,贏口頭炫耀之資本。本事亦在臨摹,便不了了之。
此女子生性豁達,然粗心不在話下。其師常訓之。訓之過,頗感不滿,便碎碎念之。殊不知,從者殆而。生性樂觀,好強。某君曾曰:“不戚戚於瑣事,不汲汲於功名。隔壁窈窕淑女,學之!”現如君所見。此女奈無笑不露齒,溫婉靜秀之勢。自古東施效顰,衰之。此女子曰:“嗚呼!芙蓉姐姐上身乎?”
上文是我復制的,有點怪怪的……
下文是我高壹時候寫的那篇古文自傳,應該不差,又像中學生的水平。
碎玉居士傳
居士豫章人氏,姓郭名婷字文君,自號碎玉居士,求時髦也,並無他意。嫻靜少言,誠以待人。好讀書,務求會意,每至精彩之處,全然廢寢。好寫作,發自心聲,投諸筆端,每每以眾人圍觀為喜。好唱歌,胸中藏曲百余,常曲驚四座。性嗜學,不以解易題為喜,不以解難題為煩。親舊熟知其性,愈交愈篤;路人不明所以,暗以為怪。
評曰:毛老有言:“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其言茲若人之儔乎?吟歌賦詩,以樂其誌。師長厭其人歟?同窗喜其人歟?
現在看看,實在不怎麽樣,卻是我高壹的真實水平,稍稍刪改了壹點點過於幼稚的東西,妳自己再結合自身情況改改,估計沒有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