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草藥匯編》:海蜇拼音名HǎiZhē別名海蜇皮、海蜇頭、來源腔腸動物門缽水母綱根口水母目海蜇科海蜇RhopilemaesculentaKish.,以全體入藥。白海蜇R.hispida,亦同供藥用。生境分布沿海各地。藥理作用動物實驗證明,海蜇註射劑能降低兔血壓,並可使兔的體表(耳廓)血管及蛙的周身血管表現舒張。性味鹹,平。功能主治化痰熱,散結,降壓。主治肺熱咳嗽痰多,熱病痰多神昏,中風痰涎壅盛,原發性高血壓,瘰癧,丹毒。用法用量1~2兩。附方治高血壓:海蜇4兩,荸薺1.2斤,水煎服,日服2次。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中華本草》:海蜇出處出自《食物本草會纂》1.《綱目》:水母,割取之,漫以石灰、礬水,去其血汁,其色遂白。其最厚者,調之蛀頭,味更勝。生熟皆可食,茄柴灰和鹽水淹之,良。2.《本草求真》:海ZHA,忌白糖,同淹則ZHA隨即消化而不能以久藏。拼音名HǎiZhē英文名Jellyfish別名石鏡、水母、(蟲賁)、蠟、樗蒲魚、(蟲宅)、海(蟲宅)、海折、水母鮮、(魚宅)來源藥材基源:為根口水母科動物及黃斑海蜇的口腕部。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opilemaesculentaKishinouye采收和儲藏:810月間,海蜇常成群浮遊於海上,可用網捕撈。捕得後,將口腕部加工成“海蜇頭”。鮮海蜇頭可首先用清水浸漂,經常換水,除去鹹味和沙子,切碎。腌制海蜇頭大體分為四個步驟:①將礬:將海蜇頭放置5h,讓其盡量滲出血汙,然後以每100kg撒礬粉6.5kg的比例,加入適量海水攪拌使礬度均勻,保證質量。②二礬:將初礬海黃頭取出瀝水12h,以每100kg加鹽礬混合物[100:(2.53)]1214kg腌制。先在桶底撒鹽礬混合物少許,然後逐層(每層約20cm厚)腌制。每層皆放鹽礬混合物,腌滿後頂層加放食鹽,經56d後即成二礬制品。③三礬:將二礬海蜇頭提出瀝水1h,按每100kg
詳見百科詞條:海蜇 [ 最後修訂於2009/12/8 0:11:32 ***3344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