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ō lǐ pái nóng tāng
2 概述托裏排膿湯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三首。
3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卷六十四方之托裏排膿湯 3.1 組成白芍藥(酒炒)、人參、白術(土炒)、茯苓、連翹、金銀花、浙貝母各壹錢,黃芪二錢,陳皮八分,肉桂六分,甘草四分[1]。
當歸1錢,白芍(酒炒)1錢,人參1錢,白術(土炒)1錢,茯苓1錢,連翹(去心)1錢,金銀花1錢,浙貝母(去心)1錢,生黃耆2錢,陳皮8分,肉桂6分,桔梗(胸之上加)1錢,牛膝(下部加)8分,白芷(頂之上加)5分,甘草4分,生姜1片。
3.2 功效主治《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卷六十四方之托裏排膿湯主治瘡瘍膿潰,及魚尾毒,癥見癰疽生於項後發際兩旁角處,膿成將潰[1]。
功在排膿消腫。主治魚尾毒膿將成。
3.3 托裏排膿湯的用法用量加生姜壹片,水煎,食遠服[1]。
水3鐘,煎至1鐘,食遠溫服。
3.4 運用若病在胸之上加桔梗壹錢;下部加牛膝八分;頭頂之上加白芷五分[1]。
4 《醫宗金鑒》卷四方之托裏排膿湯 4.1 處方當歸 白芍(酒炒)人參 白術(土炒)茯苓 連翹(去心)金銀花 浙貝母(去心)各3克 生黃耆6克 陳皮2.4克 肉桂1.8克 甘草1.2克
4.2 功能主治《醫宗金鑒》卷四方之托裏排膿湯主治疽瘡疔腫膿將成者。
4.3 托裏排膿湯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4.4 運用癰瘡等發於胸部以上,加桔梗3克;下部,加牛膝2,4克;頂上,加白芷1.5克。
4.5 摘錄《醫宗金鑒》卷四
5 《梅氏驗方新編》七集方之托裏排膿湯 5.1 組成生耆2錢,人參1錢,炙術1錢,當歸1錢,炒芍1錢,銀花1錢,連翹1錢,茯苓1錢,陳皮1錢,貝母1錢,白芷1錢半,桔梗1錢半,桂心5分,甘草5分。
5.2 功能主治《梅氏驗方新編》七集方之托裏排膿湯主治癰疽初潰。
5.3 附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