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魏晉墓室磚壁畫反映的歷史信息

魏晉墓室磚壁畫反映的歷史信息

嘉峪關魏晉墓磚壁畫生動地反映了當時河西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面貌。

魏晉壁畫墓

位於嘉峪關市東北20公裏處的壹片廣闊沙漠中,有魏晉時期(公元220-465,438+09年)的地下壁畫磚墓65,438+0400余座,是著名的魏晉古墓,被譽為“天下第壹大地下畫廊”。他東西靠酒泉市果園鄉,西北靠新城鄉。沙漠中隆起的古墓就像大海中的波浪。嘉峪關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是明代萬裏長城的起點。是九重鎮之壹,屬蘇州衛管轄。後漢時為“玉壘”,五代時稱為“天門關”,歷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魏晉時期,戰爭越來越頻繁,尤其是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先是蝗災,後是瘟疫和戰爭。人餓得連草根、樹葉、牛馬毛都吃光了,餓死的屍骨灌滿了河,蓋滿了田,太可怕了。這個墓群是從這壹時期(公元220年)到南北朝時期(公元589年)的360多年間建成的。在1972-1979這七年間,嘉峪關市文物部門先後發掘了13座墓葬。從墓葬來看,可以看出是家族成員合葬的。其中8座為彩磚壁畫墓,共出土壁畫磚700多塊。現有的6號墓和7號墓對遊客開放。三號墓壹人葬,七號墓四人葬,其余兩人葬。魏晉墓室分兩室、三室,以拱形斜墓相連,用幹磚砌成。六號墓是十三座墓中最具代表性的壹座,因此嘉峪關文物部門將其視為唯壹壹座開放式墓。它是先把墓中的墓和洞挖好,再用幹磚把墓砌起來的。墓道寬2米,長20米,呈斜坡狀,地面有各種裝飾磚。墓門為拱形大門,上端建有磚砌門樓。門樓上除了彩龍、白虎、朱雀、蟑螂、獨角獸外,還鑲嵌著各種類型的建築造型磚,如駝梁赤歇石造型磚、帶鼓帶錘雷公畫像造型磚、駝梁獸造型磚、雞頭牛頭畫像等。六號墓為三室墓,分為前室、中室、後室。前室和中室為拱形,墓室平面近似方形,後室為普通弧形券。墓室的墻壁是磚雕畫,表現了勞動人民的各種生產和生活,婦女和仆人的雜工以及墓主奢華享受的生活。前室四壁分上下兩層,向內選半磚作檐,仿多層亭臺樓閣。墻上有“亭”和“龕”,象征臥室。下部有三個拱形門,壹個在東墻,兩個在西墻。上面寫著:“臧內”(倉庫)、“烹內”(廚房)、“牛馬圈”(牛欄)。靠近東南角的二層平臺下,有壹口陶井,壹半埋在地下,壹半露在地上。古墓室的墻壁上還繪有多種建築裝飾圖案,如虎頭紋、彩繪馬、雲紋、連續三角紋等。可以看出,這些墓葬完全模仿了當時貴族家庭的住宅結構。六號墓出土的壁畫最為珍貴..在已經發掘的13座墓葬中,出土了660塊壁畫磚,而在6號墓中出土了132塊。占出土壁磚總數的20%。所以人們把六號墓視為整個魏晉墓葬的縮影。墓前有55個房間,主要展示主人莊園的經濟生活。中室有六十五幅畫,主要表現墓主人的家居生活。後室的十二幅畫主要展示了墓主人的財富。壁畫的內容非常豐富,反映的範圍也很廣。如放牧、農耕、采桑、養蠶、狩獵、屠宰、巡邏、奏樂、遊戲、跳舞、繁殖、進食、宴飲、烹飪、釀造、服裝、穿衣、織品、拖布等等。反映最多的畫面是農業和畜牧業。在農業方面,從種植、耕田、耙田、收割、脫粒、采桑和養蠶;在畜牧業中,飼養、放牧、屠宰、狩獵都畫得非常詳細,甚至每壹道程序都不放過。這說明了當時農牧業在整個經濟中的作用,也為我們研究魏晉時期的農牧業提供了壹批珍貴而生動的材料。在132壁畫中,有28個展示盛宴,6個展示烤肉串。烤羊肉是龜茲民族的習俗食物,這表明河西走廊是壹個民族雜居的地方。壁畫中有音樂的圖片。以115號壁畫為例,描繪了兩位樂師在壹次宴會上的表演。據《隋書樂誌》和《舊唐樂誌》記載,隋唐宮廷樂部西涼樂有三種不同的音樂類型:臥曲、小曲和豎曲;三種不同的琵琶:阮鹹琵琶,五弦琵琶,曲香琵琶,還有壹種尺八笛,是魏晉時期中國古樂演奏的。但是這些儀器的細節以前從未見過,它們之間的差異也鮮為人知。在六號墓中,我們不僅看到了這些樂器,還看到了阮鹹琵琶與尺八笛的合奏,以及阮鹹琵琶與尺八笛的合奏(七號墓)。這對於研究中國的音樂是壹個非常重要的發現。壁畫中發現了10幅“拖畫”和“布帛畫”,尤其是在後室,實際上與墓中埋藏的財富和錢幣有著相同的含義。東漢末年,由於經濟衰落,貨幣混亂,出現了絲綢代替貨幣的趨勢。除軍事題材外,大部分壁磚都是壹磚壹瓦的繪制,筆觸簡練,形象生動,系統地反映了魏晉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民風、科技等。他們的繪畫主要基於中國傳統的寫實技法,這要早於莫高窟的藝術,所以他們被稱為壁畫磚或畫像磚。不過也有幾塊磚幾幅畫,比如三號墓的出行圖,軍帳,碼頭。就是在幾塊磚上畫壹幅完整的畫來表現壹個主題。還有的用幾幅圖來表現壹個主題,但是可以獨立畫出來。比如六號墓中的“行旅圖”,壹個* * *由五塊磚繪成,前三塊磚繪騎馬的隊列,第四塊磚繪牛車,最後壹塊磚繪步行的官員。這是壹幅完整的圖畫。雖然仍然是壹磚壹畫,但實際上是壹幅小壁畫,因為它展示了壹個內容,並與另壹個內容相呼應。魏晉繪畫藝術是中國繪畫史上最繁榮的階段。但由於連年戰亂,人民生活貧困,所以遺存很少。嘉峪關魏晉墓群壁畫磚的發掘正好填補了這壹空白。從繪畫技巧上看,這些壁磚不羅列堆砌的東西,而是抓住最本質、最獨特的東西來表現。所以少數畫雖然簡單,但反映深刻準確。比如17號壁畫,只畫了壹個高墻大院,但墻上卻修建了12碉堡。院門大開著,卻沒人畫。盡管如此,它還是讓人感到陰郁、恐怖和沮喪。再比如96號壁畫,這是壹張旅遊地圖。有六個官員騎著馬飛奔,壹個車夫趕著壹輛牛車緊隨其後。妳看不到大車裏有什麽東西,但那頭牛瞪著眼,喘著粗氣,掙紮著往前走,馬車夫不耐煩地靠近車軸的樣子,讓人覺得大車裏的東西很重,但又很匆忙。畫家們繼承了中國傳統的繪畫方法,用多種混合的繪畫技法來畫人物。不同的部位用不同的線條來表示,比如輕重、明暗、遠近等等。從六號墓壁畫中可以看出,他們用粗線條畫出人物衣服的褶皺,增加了衣服的尊貴感;用細線畫馬的小腹,使人感受到馬腹部的柔軟和彈性,是民族繪畫傳統具體發展的應用,將對後世人物畫產生深遠的影響。此外,還有反映古代人民生產生活的繪畫。如打獵、放牧、揉面、殺豬和壹些動物畫,吃樹葉的駱駝,看門的獵狗,追逐的青羊和飛奔的駿馬。畫家們用簡潔流暢的線條生動地描繪了這些動物。在十三座墓葬中,只有六號墓發現了保存完好的棺蓋。上面畫著非常逼真的圖案。先用刀刻出圖案,再用黑漆塗上。圖案兩端是墻壁圖案,中間是人物形象。棺蓋內側繪有伏羲和女媧各持壹圓物(象征日月)。這幅畫簡潔明快,栩栩如生。6號墓還出土了大量隨葬品。從出土的器物來看,制作工藝非常精細,如壹件絳耳小釉陶壺,小至圓肚小平底,肩有兩橫耳。壺內為肉紅色,壺外繪絳釉。釉色鮮艷均勻,非常細膩。雖然墓中出土的漆器不多,但也可以看出魏晉時期的漆器業非常發達,工藝高超。如出土的漆器橢圓杯,呈橢圓形,小平底,長徑20厘米,短徑65438±02厘米,高65438±07.4厘米,屬於漆羽。同時出土的還有漆盤、漆盤,工藝精湛,實為出土漆器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