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辨;與辨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 求詳細翻譯

:“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辨;與辨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 求詳細翻譯

意思是:與智慧者交談,就要依靠廣博的知識;與笨拙者交談,就要依靠善於巧辯;與善辯者交談,要依靠簡明扼要;與地位顯赫者交談,就要依靠氣勢;與富人交談,就要依靠高雅。

出處:春秋時期的鬼谷子《鬼谷子·權篇第九》。

原文節選:此其術也,而人常反之。是故與智者言,將此以明之;與不智者言,將此以教之,而甚難為也。故言多類,事多變。故終日言,不失其類,故事不亂。終日變,而不失其主,故智貴不妄,聽貴聰,智貴明,辭貴奇。

譯文:這些都是與人談話的原則。然而不少人卻常常背道而馳。所以,與聰明人談話時,就要讓他明了這些方法,與笨人談話時,就要把這些方法教給他。然而事實上很難作到。所以說談話有各種方法,所論事情會不斷變化。

(掌握這些)終日談論,也不會把事情搞亂。事情不斷變化,也不會失其原則。故就智者而言重要的是要不亂不虛,聽話善辨真偽,聰穎則善斷是非,出言要變化莫測。

擴展資料

《太平禦覽》卷四百六十二引用本篇稱作《量權》篇。權,秤錘。陶弘景題註:“權者,反復進卻以居當也。”《道藏》本、嘉慶本皆無題註,今據橫秋閣本、高氏本、《四庫全書》本補。

遊說乃戰國時期策士們從事社會政治鬥爭的主要手段,《鬼谷子》作為縱橫家唯壹子部書,對遊說的原理與方法特別重視,本篇即為討論遊說原理與技術的專論。

本篇內容十分廣泛,既有原理論述,也有言辭特征分析,還有言辭的使用方法。在原理論述上,首先討論了為何要註意語言修辭。文中提出,策士進行社會活動的主要手段就是遊說。

遊說,即“說者,說之也;說之者,資之也”,從己方看,遊說就是為了說服對方;從對方看,要說服他必須要對他有所幫助,他才會聽,而要達到目的,必須善於“飾言”,也就是要註意語言的修辭問題。

所謂飾言,就是通過對文辭的增減來達到目的。在應對、問難、申說等對話過程中,都要做到“飾言”。

在論述“飾言”重要性之後,文章即對說辯的原理作了深入論述。先從身體內外信息交流的通道,口、耳、目的功用講起,強調三者的協調運用,用耳、目聽取、觀察對方的言辭和表情等,然後經過心的思考之後,再反饋給口,通過口表達自己的觀點。

我方觀點、意見,又通過對方耳、目等器官傳入到他的心裏,經過他的分析、判斷後再表述出來。經過這樣幾次往返的訊息交流,雙方的觀點逐步達到壹致,己方的觀點被對方接受,說辯過程也就結束了。

所以說,說辯過程,就是雙方信息交流的過程,明白於此,就要註意在說辯過程中發揮口、耳、目的作用,註意對方的智力知識結構和層次,借助對方說辭中的長處,以為己用,並利用自己的特長去說服對方。

既然重視語言修辭,就必須對言辭的特征有所了解。本篇討論了十種言辭的特征與目的。十種言辭又可分為兩類:

佞言、諛言、平言、戚言、靜言,這五種言辭是特別需要使用的。佞言,揣度對方意欲而設置說辭,其目的是為了讓對方覺得我們對他忠心耿耿,以縮短雙方的心理距離。

諛言,繁稱文辭,為對方論點翻來覆去地尋找證據,從各方面加以論證,讓對方覺得我們博學多識,為取得對方信任打下基礎;平言,該講則講,該停則停,讓對方覺得我們勇於決事,為對方聽從我們的決策打下基礎;戚言,以悲戚的言辭去說心中的話,博得對方同情,以取得信任。

靜言,自知自己不足,故意加以掩蓋,反而責備他人的不足,以求得辯駁的勝利,讓對方聽從我們的決策。策士明白了這五種說辭的特征和目的,可以根據入主的情況,依據說辯的形勢需要選擇不同的種類,並依此特征去設置說辭,以達到不同的說辯目的。

病言、恐言、憂言、怒言、喜言,這五種言辭是特別需要禁忌的。病言,讓人聽了感到氣餒而沒有精神;恐言,讓人聽了害怕而失去主見;憂言,讓人聽了心情郁悶而不願與己交流;怒言,讓人聽了因憤怒沖動導致不可收拾的後果。

喜言,讓人聽了心意疏散而失去主見。這五種言辭在壹般情況下是需要禁忌的;但是如果掌握了它們的特殊妙用,在特定場合、特殊情況下使用,卻能起到正常言辭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此外,本篇還論述了針對不同性格特點的人遊說時要采取的九種不同態度,以及進獻言辭“用其長”的方法,如“言其有利者,從其所長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等。

總之,依據不同遊說對象,針對不同遊說形勢去變化遊說手法,選擇不同遊說方式,設置不同的言辭,通篇上下,貫穿了壹個權宜局勢、隨機應變的主旨。此種觀念與由此生發出的種種遊說技術,乃是在不斷總結前代外交人士的經驗和技術的基礎上歸納出來的。

值得註意的是,本篇所說的“飾言”,就是今天所說的“修辭”。飾言,就是增減調整語言,使其達到最大的效果。本篇主要是從遊說,也就是從口頭語言表達方面討論修辭問題,這也使得本篇成為我國先秦時期最系統的修辭理論專論。

百度百科-鬼谷子·權篇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