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大家對中醫知識的獲取途徑是什麽?

大家對中醫知識的獲取途徑是什麽?

看書,實踐

您好,給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希望對您有幫助。

知識獲取基本都是源於《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等,還包括古代中醫名家著作和醫案等

中醫對知識獲取的路徑主要在兩個方面:

1.考取中醫藥大學,進行系統的中醫學理論學習,然後經過臨床實踐,壹般是到中醫院進行實習學習,驗證自己所學的知識。知識來源於中醫教材,如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內,外,婦,兒科和針灸推拿等。

2.自學或者跟師學藝,目前國家支持師承學習中醫,就是找壹名具有帶徒資質的中醫老師,然後跟隨學習,學習內容方面,根據老師所重視的方面,而出現不同的教學內容,比如老師重視傷寒,學生可能學習傷寒內容就多,老師重視溫病,學生學習溫病的內容就多點。

1.中醫經典

2.臨床經驗。

3.二者結合。

4.現代醫學知識。

5.中國古代典籍。總之,學無止境

主要是看書,走訪大醫生。另外,互聯網視頻、音頻也是很好的途徑。

中醫作為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處處可見體驗,例如日常生活中常說的上火、肝郁氣滯、腎虛?都是中醫的內容,如果要系統學就要從理論開始,讀壹些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學、方劑學……,再跟有臨床經驗的中醫師學習實踐!

1.教科書, 這是最大的獲取來源,最靠譜,也最系統

2.中醫古籍 ,這是最寶貴的獲取途徑,但不能照單全收,裏面有很多糟粕,需要摒棄。

3.視頻教學資料, 可以說各大網站都可以搜到海量資源,各家爭鳴,但需要妳已經有了壹定知識基礎了,才能吸收,否則就是聽天書

4.臨床跟診 ,就是和老師壹起上門診給病人看病的意思。這其實才是真正學習中醫的第壹步,需要至少3年的知識儲備,跟診時老師不會告訴妳太多的“為什麽?”因為簡單的知識點不會在這個時期才教會妳,妳自己應該學會,這時候妳的知識儲備就會讓妳在跟診時占得先機,每次的四診資料、病歷、辯證、診斷、遣方用藥這些知識的“融會貫通”會讓妳每次都受益匪淺。

5.看診, 這個階段會慢慢形成自己的體系,查漏補缺,讓妳經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拿出書本翻看,解決看診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而這個階段的層次取決於前四個階段妳的用心程度,妳的知識儲備越充足,跟診跟師水平越高,妳的看診水準越高,進步越快,病人的來源也會越廣泛,復診率才會提升。

我最開始了解中醫的途徑的是通過當時流行的壹些 養生 書籍,比如說《求醫不如求己》、《不生病的智慧》、《黃帝內經》等。

當時是因為自己身體有病,去醫院裏的中藥、西藥都試了,效果壹直不好,身體疾病已經發生到很嚴重的程度了。有壹次去醫院裏看病回來,在路邊兒偶爾看到了壹本書,是《求醫不如求己》大全集。這本書主要介紹的是經絡穴位方面的知識,還有壹些 養生 小技巧。書中除了寫中醫 養生 知識,而且還有很多人生的哲理,寫的也非常好,所以我當時就被深深的吸引到了。

最主要的是書裏邊介紹的壹款粥叫山藥薏米芡實粥,可以健脾補腎。當時我腸胃也確實很不好,就按書中書中的提示自己嘗試制作了這款粥,結果吃起來效果確實非常好。這可幫了我大忙了,連續吃了幾個月身體也明顯比之前好多啦。

從此我就愛上中醫了,後來又有機緣遇到了壹個民間高人,學習了八卦象數療法,屬於是壹種道家的自然療法。再後來又學習了道家的練炁丹法,並親身實踐,受益很大。

所以現在學習國學已經成為我生活的壹部分,佛家,道家很多經典我都在學習,收獲很多。

我是不二,以上回答就是我的看法。如果妳覺得我說的對,可以給我壹個贊。如果妳有其他看法,歡迎評論區交流。

自學,大量的閱讀中醫古籍。繼往聖絕學,說說容易,做起來難上加難。我編了壹本新書《斑蝥秘方》推送給中醫相關人士,引不起強烈興趣,多數人連這味藥都不知道,可笑之極。

國家出版社的中醫藥書籍,中醫師的經驗。

我是自己讀書的,在通讀了幾本以後,有幸進入醫療行業,接下來就是邊讀書邊實踐,時而拜師解惑,如此壹路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