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賦》曰: 壹曰燒山火,治頑麻冷痹,先淺後深,凡九陽而三進三退,慢提緊按,熱至,緊閉插針,除寒之有準。二曰透天涼,治肌熱骨蒸,先深後淺,用六陰而三出三入,緊提慢按,寒至,徐徐舉針,退熱之可憑。皆細細搓之,去病準繩。
而事實上《金針賦》所提及之法有八除了燒山火透天涼之外還有 陽中隱陰、陰中隱陽、子午搗臼、進氣之訣、留氣之訣、抽添之訣 等壹***八種手法。這八種手法可謂是中醫的不傳之秘。針灸是壹個十分講究技術的治療方法。雖然原文給與了我們操作方法,但是鮮有人能夠將八種方法完全演示並且用其來治病,而逐漸導致這些針灸的手法失傳。如今我們連燒山火和透天涼都鮮有醫生能夠復制出來更不要談先寒後熱及先熱後寒的陽中隱陰、陰中隱陽了。
應用 燒山火 或 透天涼法 ,以選用肌肉比較豐厚處的穴位為宜,頭面、胸部、肢端等肌肉淺薄處的穴位皆不宜使用。當得氣感應強時,手法也不宜太重,重復次數不要太多。經過數度操作而始終未引起溫熱或涼感的,更不可強為其難。
燒山火 的刺法是將針刺入腧穴應深度的上1/3(天部),得氣後行撚轉補法,再將針刺入中1/3(人部),得氣後行撚轉補法,然後將針刺入下1/3(地部),得氣後行撚轉補法,即慢慢地將針提到上1/3,如此反復操作3次,即將針緊按至地部留針。在操作過程中,或配合呼吸補瀉法中的補法,即為燒山火法,多用於治療冷痹頑麻,虛寒性疾病等。
而 透天涼 的刺法是將針刺入腧穴應刺深度的下1/3(地部),得氣後行撚轉瀉法,再將針緊提至中1/3(人部),得氣後行撚轉瀉法,然後將針緊提至上1/3(天部),得氣後行撚轉瀉法,將針緩慢地按至下1/3,如此反復操作3次,將針緊提至上1/3即可留針。在操作過程中,或配合呼吸補瀉法中的瀉法,即為透天涼法,多用於治療熱痹、急性癰腫等熱性疾病。
而即便是我們知道該如何操作,但臨床上想要真正地復制出燒山火和透天涼等針灸秘法仍不盡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