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的意思是:指根據實證,求索真知;現多用以按照實際情況辦事,不誇大不縮小。含褒義;在句中壹般作定語、賓語、狀語。
當時儒學還未成為正統。經過秦末的戰爭,典籍留存很少,讀書人也是鳳毛麟角,想恢復儒學談何容易。這時,河間王劉德應時而起,“於灰盡之余纂亡散篇卷,僅而復存”。
劉德為王26載,始終沒有卷入諸王爭權的政治漩渦,而將其畢生精力投入到了對中國文化古籍的收集與整理之中。
他從民間收集了很多先秦時期的著作。秦始皇焚書以後,古書較少,劉德愛書好學,人們便把祖先傳下來的古書,奉獻給他。對於收集到的書,都認真作了研究和整理,做學問時壹絲不茍,腳踏實地。刻苦鉆研的精神深得人們的好評。
很多學者都願和他壹起研究學問。甚至皇帝和官府中的學者,對他的學識,對他的治學態度都很佩服。
經過艱苦的校勘工作,劉德整理出大批的正本古籍,對於當時書典十分匱乏的漢朝來說,真是雪中送炭。史載劉德多次車載《詩》、《書》等古籍應詔入朝,漢武帝劉徹看到劉德帶來這麽多書,十分高興,每次都要舉行隆重的接書儀式。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中專門為他寫了傳記。傳記中對劉德的研究精神作了高度的評價,贊揚劉德鉆研古代學問,對古代文化研究十分認真,從確切的事實根據中得出正確的結論。作為皇帝的兒子,能如此虛心好學,實屬罕見,其傳首就評價劉德治學“實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