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ě mù guā
2 英文參考stauntonvine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hinese stauntonvine stem and leaf [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野木瓜又名七葉蓮、繞繞藤、沙藤、假荔枝。見《浙南本草新編》。為木通科植物野木瓜Stauntonia chinensis DC.的全株。分布浙江、福建、湖南、廣東等地。微苦、平。入肝、膀胱經。祛風行氣止痛,利尿消腫。治風濕痹痛,脘腹疼痛,三叉神經痛,神經性頭痛,坐骨神經痛,痛經,外傷、手術後及癌癥晚期的疼痛,水腫,小便不利。煎服: 9~15g。或酒浸。孕婦忌服。本品含野木瓜苷。對小鼠有鎮痛和鎮靜作用。能抑制兔小腸,並能解除子宮痙攣[1]。
4 《*辭典》:野木瓜 4.1 出處《國藥的藥理學》
4.2 拼音名
Yě Mù Guā
4.3 野木瓜的別名那蘑、牛藤(《廣西植物名錄》)。
4.4 來源為木通科植物七姐妹藤的莖、根。
4.5 原形態常綠藤本。葉互生,掌狀復葉,有3~7小葉,長圓形至矩卵圓形,先端短漸尖,基部圓形,長4~9厘米,全緣,有主脈及網狀細脈,革質,上面平滑,下面帶白色;葉柄長;小葉有小葉柄,長3厘米。總狀或傘形花序,3~7朵組成,雌雄同株;花直徑1.5~2厘米,白色、淡紅色或青蓮色暈;雄花外輪3個萼片闊披針形,長約13毫米,內轉3個萼片線形,稍長,雄蕊6;雌花較雄花稍大而數少,內輪3個披針形萼片較外輪的為短,退化雄蕊6,成熟心皮卵圓形,紫色。漿果,卵圓形,長6~7厘米,果肉白色,內含黑色種子多數。花期5月。
4.6 生境分布生於山野或栽培於庭園間。產於廣東、廣西等地。
4.7 化學成份莖、葉含皂甙、酚類、氨基酸。種子中分出三種三萜皂甙:七姐妹藤甙A、B、C。幹燥種子含袖28.7%。
4.8 野木瓜的藥理作用果實及核仁對蛔蟲、鞭蟲有驅蟲作用,對鉤蟲效力不肯定。作用不受熱的破壞。但過於成熟的果實,作用很弱。
4.9 功能主治①《國藥的藥理學》:"為強心、利尿藥。"
②《廣西植物名錄》:"藤,止痛;藤及根,利尿。"
4.10 野木瓜的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
4.11 野木瓜的臨床應用止痛
壹煎劑:牛藤全草1兩,加水煎成30毫升,痛時頓服,必要時日服3次。觀察手術後疼痛、麻風反應性疼痛等各種痛癥***113例,壹般服藥後15分鐘開始止痛,藥效可持續4小時。二丸劑:每丸相當生藥1兩,日服2~3次,每次1~2丸。治療外傷疼痛、內臟疼痛、手術後疼痛、神經痛、頭痛等40余例,均收鎮靜止痛效果,其中顯效者占73%。三片劑:每片相當生藥2.5克。痛時頓服4~6片。用於各種手術後疼痛40余例,壹般服藥後30分鐘左右開始止痛,藥效持續3小時。四註射劑:每次肌肉註射2毫升(相當於生藥5克)。止痛生效和持續時間與煎劑基本相同。
另有報道,用七葉蓮制成註射液,每次2毫升(相當於幹葉3克)肌肉註射,亦有止痛效果。據12例觀察,壹般註射後5~15分鐘見效,持續止痛效果4~10小時。
4.12 備註此外,還有本種的變種七葉蓮,又名:尾葉野木瓜、尾葉假荔枝。形態近似本種。功用相同。
4.13 摘錄《*辭典》
5 野木瓜藥典標準 5.1 品名野木瓜
Yemugua
STAUNTONIAE CAULIS ET FOLIUM
5.2 來源本品為木通科植物野木瓜Sμluntonia fhinensis Dc.的幹燥帶葉莖枝。全年均可采割,洗凈,切段,幹燥。
5.3 性狀本品莖呈圓柱形,長3~5cm,直徑0.2~3cm。粗莖表面灰黃色或灰棕色,有粗縱紋,外皮常塊狀脫落;細莖表面深棕色,具光澤,縱紋明顯,可見小枝痕或葉痕。切面皮部狹窄,深棕色,木部寬廣,淺棕黃色,有密集的放射狀紋理和成行小孔,髓部明顯。質硬或稍韌。掌狀復葉互生,小葉片長橢圓形,革質,長5~10cm,寬2~4cm,先端尖,基部近圓形,全緣,上表面深棕綠色,有光澤,下表面淺棕綠色,網脈明顯;小葉柄長約1.5cm。氣微,味微苦澀。
5.4 鑒別取本品莖粉末5g,加甲醇5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至約1ml,置於已處理好的聚酰胺柱(30~60目,5g,內徑為1.5cm,用水濕法裝柱)上,用10%乙醇80ml洗脫,棄去洗脫液,繼用稀乙醇8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幹,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荷苞花苷B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1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VI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20μl、對照品溶液5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甲酸(100:17:13: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5%三氯化鐵乙醇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5.5 檢查 5.5.1 水分不得過15.0%(附錄Ⅸ H第壹法)。
5.5.2 總灰分不得過8.0%(附錄Ⅸ K)。
5.5.3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3.0%(附錄Ⅸ K)。
5.6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稀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10.0%。
5.7 含量測定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VI D)測定。
5.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甲醇0.1%磷酸溶液(38:62)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24nm。理論板數按荷苞花苷B峰計算應不低於3000。
5.7.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荷苞花苷B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1含40μg的溶液,即得。
5.7.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莖粉末(過三號篩)約1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密塞,稱定重量,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5.7.4 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20μ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莖按幹燥品計算,含荷苞花苷B(C23H26O11)不得少於0.040%。
5.8 性味與歸經微苦,平。歸肝、胃經。
5.9 功能與主治祛風止痛,舒筋活絡。用於風濕痹痛,腰腿疼痛,頭痛,牙痛,痛經,跌打傷痛。
5.10 用法與用量9~15g。
5.11 貯藏置通風幹燥處。
5.12 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