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代,社會上同時流行著很多選擇通書。這些選擇書籍成於眾人之手,說法各不壹樣,且常有互相抵觸之處,使用的人感到無所適從。康熙皇帝命大學士李光地等人於康熙五十二年編成《星歷考原》六卷,對欽天監舊有選擇通書進行了壹次初步考訂。但是,自相矛盾和不合義理的說法依然大量存在。乾隆皇帝於乾隆四年命令莊親王允祿等官員率欽天監屬員對選擇通書進行壹次全面的考訂,三年之後完工。乾隆將書定名為《協紀辨方書》,意為敬天之紀,敬地之方。
《協紀辨方書》是壹部集選擇之大成的著作,全書***計三十六卷。第壹、二卷為本原。主要介紹河圖、洛書、八卦、天幹地支、五行、納音、納甲等有關選擇術的基本原理。第三卷至第八卷為義例。主要介紹各種神煞的起例即運行規律。第九卷為立成。即將義例所敘各神煞的運行規律列成表格,使讀者壹目了然,便於查閱。第十卷為宜忌。分別註明各神煞所值日宜做的事和忌做的事。第十壹卷為用事。以行事為線索,分別敘述某事宜於哪些神煞值日做,某事不宜於哪些神煞值日做。第十二、十三卷為公規。敘述節氣、晝夜日刻、天象、各種祭典。第十四卷至第十九卷為年表。按六十甲子依次敘述神煞的轉換。第二十卷至第三十壹卷為月表。以月為單位,分別列出十二個月中每月每日的吉神與兇神以及相應的行事宜忌。第三十二卷為日表。以日為單位,分別敘述六十甲子日的時辰定局以及貴登天門時定局和四大吉時定局。第三十三卷、三十四卷為利用。論述有關選擇應遵循的壹些主要原則,如怎樣克制兇煞等。第三十五卷為附錄,第三十六卷為辨訛。
在現存的各種選擇通書中,《協紀辨方書》篇幅最長,體例最為嚴密。它將有關選擇之法盡量搜集在壹起,並加按語予以評價。書後專列辨訛壹卷,對壹些明顯的附會之說加以批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