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房子上梯子的由來

房子上梯子的由來

中國陸軍大將殷浩罷官後,對簡文帝不滿,說:“我把人送上百尺高樓,自己卻拿起梯子走了。”

原文:

殷廢後,恨簡牘曰:“主公樓上百尺,樓梯必去。”《世說新語》

《上房取梯》選自《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或“三十六計”,指的是中國古代兵法的三十六計,起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以中國古代優秀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為基礎的軍事著作,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遺產之壹。

《三十六計》壹語早於成書年,其詞源可考自譚道濟(?-公元436年),據《南齊王敬澤傳》:“譚公三十六計,為上策,汝父子只當聽之。”意思是戰敗不可避免,只有撤退才是上策。這句話被後世沿用。宋代惠洪《寒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明末清初,更多的人引用這種語言。於是壹個有心人收集了壹批書,編成了《三十六計》。然而,很難確定這本書是何時由誰寫的。

原書按計劃名稱排列,分為六套,分別是勝計劃、敵計劃、攻計劃、近戰計劃、合並計劃、敗計劃。前三套是上級用的,後三套是下級用的。每套包含六米,共36米。其中,每個名稱後的解釋都來源於《易經》的陰陽變化理論和古代兵家剛柔、奇、攻、守、克己、虛實、主客體等對立相互轉化的思想,其中包含著樸素的軍事辯證法因素。解說後的評論大多引用了宋以前的戰爭實例和孫吳、吳起、魏遼子等軍事家的精辟論述。書中還有總述和後記。

《三十六計》是中國古代兵家謀略的總結,是壹份寶貴的兵學遺產。為了便於人們記憶這三十六計妙計,壹位學者從三十六計中各取壹字,依次作詩:於今探宮策,以捉賊,魚蛇相笑海,羊虎隔桃桑,樹暗愚,壺空苦,屋頂有美屍,威廉被伐。

苻堅中了慕容垂和姚萇的計,輕而易舉地攻打了晉國,卻被淝水打敗了。慕容垂和姚萇的影響力迅速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