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應甲(1559?1627),世稱喬閣老,字汝儁,號儆我,山西臨猗張嵩村人。明萬歷二十年(1592)中進士,初授湖北襄陽府推官,萬歷三十年擢升為四川道監察禦史,萬歷三十二年任巡按淮陽禦史,萬歷三十八年任浙江道監察禦史,逾年轉寧夏副使再改汝州禦史,萬歷四十三年起任太常寺少卿。明天啟四年(1624)起任南京都察院副都禦使協理院事,後以禦史大夫巡視陜西。天啟六年提升為南京督察院掌院事右都禦史。次年病逝,終年69歲。喬應甲壹生著作頗豐,有《便民實政》《三實奏章》《看山集》《難焚草集》《咫園詩集》《半九亭集》等。
喬應甲是明末思想家、政治改革家,以?三實?即存實心、做實事、說實話為堅守,為人耿直,不阿權貴,敢於同邪惡勢力相抗衡。他為官律己以廉、憂民以仁、存心以公、蒞事以勤;居家立身貴誠、處鄉貴靜、與人貴信、凡事貴簡。
壹浩然正氣、刺貪刺虐
喬應甲秉性剛正,刺貪刺虐。初入政治舞臺,他看到京師要地騷亂不堪,積弊頗深,於是仿照唐十漸規為?巡城要務?條例上疏。萬歷皇帝看到奏疏,非常震驚,下令嚴肅治理,京師為之壹靖。
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喬應甲巡按淮楊,總漕淮撫李三才貪贓枉法。他鐵面執法,毫不留情,將李三才罪行以?五奸十貪?書於木板上傳示各衙門,由此與李三才結下了仇,並為開釁東林黨埋下了伏線。萬歷三十八年喬應甲又連上兩疏,列舉李三才?五奸十貪?的事實,駁倒了大貪官李三才,於是李三才被罷免。
明天啟四年(1624),喬應甲起任南京都察院副都禦史協理院事後,不顧自己66歲之高齡,上疏13次,揭露官吏中黨派門戶偏見,並因此遭到敵對。於是尋有外改撫秦之命,以禦史大夫巡視陜西。在長安,他接到冤民攔路告狀,控告國舅曹應祥霸占民女,茍扣糧商。他便召集州府官員進行公審,當庭將這個惡棍杖死,平了冤獄,冤民稱快,呼為青天。為此長安的百姓特意繪制了?行錄圖?以示感恩。在陜期間,他還嚴禁官吏以各種名義搜刮民財,清理超支現象,懲戒官吏中不法分子,杜絕各種賄賂門道。此外,還解助工銀十萬余兩。壹時官吏大靖,政績卓然。
二赤誠肝膽、憂國恤民
喬應甲把體恤民情、慈祥愛物作為為官之本,他在《半九亭集》中寫道?欲行平易近民之政;當有慈祥愛物之心?。
他往返京城,路過平定州等處,見因饑餓賣子鬻妻者,慷慨解囊,捐資賑濟,救活稚子1400余人,恩德感人,平定州為喬應甲建祠立碑,寫匾額?奇行高義?。
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喬應甲調任浙江道監察禦史。當時,朝廷朋黨之爭日漸加劇,堅持正義的喬應甲幾遭誣陷。因此,在父母相繼去世後,他借丁憂之名,在家鄉壹住就是13年。在此期間,他目睹國難民困,建議當地官吏調整田賦,消除積弊,又捐資疏浚涑水河,開挖蓄水池,為地方辦了不少好事。
喬應甲在長達35年的政治生涯中,政績顯著,多有建樹,深受黎民百姓的愛戴。明崇禎十七年(1641),李自成路經猗氏縣時,稱他為?清白吏?,不啻為他作了公正評價。在民間,至今還流傳著喬應甲眾多公正愛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