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應國墓地的歷史價值

應國墓地的歷史價值

簋:古代食器,古籍內寫作“簋”,也作“匭”、“軌”。《 周禮?地官?舍人 》:“凡祭祀,***簠簋”。簋是盛黍、稷、稻、梁之器,相當於現在的大碗,形狀壹般為圓腹,侈口,圈足,有無耳、兩耳、三耳,甚至四耳的。商周社會,簋與鼎等器物壹樣,標誌著奴隸主身份的高低。戰國以後,簋已很少見到。這個簋的發現,使考古工作者聯想到了早已消失了的西周王朝。

1964年,為了解決平頂山市的供水問題,政府在沙河中遊築起攔河大壩,修建了著名的白龜山水庫。繁華的滍陽鎮成了水庫淹沒區。這座沈沒於白龜山水庫中的?陽鎮原叫古應城,是西周王朝的開創者周武王兒子的封國。3000多年以來,古老的應國雖然經歷過無數戰爭的洗禮與時代的變遷早已沒落和沈淪,但是那裏的子民卻仍然頑強地繁衍生息延續至今。

據說淹沒前的滍陽鎮周圍寨墻高築,如壹座城堡。四邊寨門門額上還書有石刻題名,記載著應國昔日輝煌的歷史。寨墻東門題名為“迎旭”、南門為“望楚”、西門為“古應”、北門為“通寶”。前幾年,平頂山市文管部門曾在西?村征集到壹塊從?陽鎮遷來的石碑,上面寫著“佳城瀕應國豐碑宰樹燦龍光”等字樣。而?陽嶺是壹處依山傍水的高臺地,正是古代人類生活聚集的理想場所。由此,孫清遠等人斷定,?陽鎮很可能就是古應國都城,因為這些輝煌燦爛的古文化遺跡就是最好的證明。 應國原是西周初期的壹個姬姓封國。據史料記載,周武王滅商以後,大封兄弟及諸子於商朝故地,對商遺民進行統治和監管。據《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稱應國的始封君當為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的兄弟。《漢書?地理誌》則有“應鄉,故國,武王弟所封。”也就是說應國是武王兄弟的封國。究竟應國是武王弟的封國還是武王子的封國,或者兩者都不是,仍是歷史學家探討的重大課題。但可以肯定,應國在西周初期就已經存在了,並且具有重要的地位。

1986年以後,應國墓地考古隊在配合磚場生產的基礎上,對滍陽嶺上的應國墓地進行了密集的鉆探,***發現古墓有上千座,密密麻麻、層層疊疊,上下相互疊壓在壹起,說明這塊墓地被先後不同幾個時期的先民使用過。通過鉆探得知這塊墓地的歷史相當久遠,其年代為西周至東漢時期,銜接較為緊密。

整個墓地有著明顯的特點,即越靠近滍陽嶺南端年代越早,越向北年代越晚,也就是說,這批墓葬是按年代順序自南向北依次逐漸埋葬的。而且大中型墓均依次埋在?陽嶺脊的中線上,中小型墓排列在東西兩側,並且往往是以壹兩座大墓為中心,周圍聚集著數座中小型墓葬,形成壹片片家族墓群,顯示出“聚族而葬”的特征。 7月23日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王龍正說,應國墓地自上世紀80年代開挖以來,出土的隨葬品都非常珍貴。其中1987年11月,考古工作者在壹座小型豎穴土坑墓中發掘出了壹件精美絕倫的鴨形銅盉。這件銅盉形似遊動的水鴨,但卻有著粗壯的四足。器口頸部以下飾有鳥紋,器蓋內鑄有銘文清晰可辨,***5行43字,而且行距整齊,字體美觀,筆畫粗細勻稱。從銅盉器形及鑄造工藝看,這座墓的時代屬西周中期。

“應國墓出土的銅器上大多帶有銘文,這些銘文對古史、古禮的研究極有價值。”王龍正告訴筆者,1992年11月,考古專家同時在滍陽嶺開挖6座西周墓,其中4座墓中出土的銅器上都帶有銘文,尤其是84號墓的發掘所帶來的震撼更令人難忘。

由於年代久遠,84號墓的棺槨已腐朽塌陷,大量的淤泥和槨板灰落在墓室中,把器物全部掩埋起來,令人無從下手。

隨著墓中淤土壹點點地被清理出去,隨葬物也漸漸地露了出來,壹件挨壹件的大型青銅器擠滿了墓室,而且器形非常奇特和精美。84號墓是這片墓地中最光彩的壹座,內中包含的文物無論是從數量或者是從價值來看都遠遠超過其他墓葬。

84號墓中除了壹副人骨架外,還有大型青銅器放置在棺槨之間,格外引人註目。出土的銅器可分為禮器、樂器、兵器及車馬器等,此外在墓主人的頭部、頸部、腹部放置眾多的玉佩、項鏈、紅瑪瑙飾物等,充分顯示了墓主人生前尊貴顯赫的地位。尤為珍貴的是在兩件銅器上均鑄有銘文。壹件青銅器的內壁鑄有“應侯作旅彜”幾個字,據此可以確定這又是壹座應侯墓。 1986年4月,發掘人員在對壹號墓發掘時,***出土隨葬器物千余件,這座墓中出土的玉鷹,後來成為平頂山市的市徽標誌。

據平頂山市誌記載:1986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我市文物部門聯合對?陽嶺進行文物調查和發掘工作。在壹號墓中出土壹件精美石鷹。鷹為白色,溫潤光潔微透明。鷹頭頂和右翅有褐斑,這是工匠有意運用“俏色”手法就勢雕琢而成。鷹作展翅飛翔狀,頭向右扭曲,以嘴銜右翅,形成壹個穿孔。鷹眼、鷹背、羽翅為線雕,兩爪作長條形卷曲於身下。形象逼真,栩栩如生。鷹是應國的圖騰,出土時置於死者胸前以示崇拜。該墓的發掘確認這裏正是應國貴族墓地。在古文字上,應國之“應”與“鷹”是同壹個字,應國都城應城自然可以稱作鷹城。

當年,古文字專家郝本性先生向平頂山市委、市政府建議將鷹城作為平頂山市的別名,以紀念這壹地區曾經出現過的輝煌燦爛的古應國文明。後來市委市政府采納了這個意見,並將應國墓地壹號墓出土的玉鷹形象作為平頂山市的市徽嵌於這座城市的雕塑中,這就是平頂山市稱為鷹城的來歷。 孫清遠說,按時間來算,應國墓地自南向北越來越晚,應國時期的墓葬都在迎賓大道的南段,北段則是戰國以後兩漢時期的墓葬。目前,應國墓地已幾乎全部被發掘,出土文物之珍貴、時代之久遠使這裏成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6年~199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平頂山市文物辦聯合對應國墓地進行了長達十壹年的考古發掘工作。***發掘墓葬300余座,出土銅、鐵、鉛、錫、金、陶、骨、玉石、貝蚌、木等各類文物達萬余件。尤以銅器、玉器為大宗。其中西周早、中期墓14座,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墓25座。1996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壹。2000年被評為河南省20世紀十項重要考古發現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