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孟子》盡心上:仁民愛物

《孟子》盡心上:仁民愛物

2021.10.15周五晴D289

“誌道樂學·國學經典”D431

《孟子》盡心上

二十壹

原文

孟子曰:“君子之於物也,愛之而弗[1]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註釋

[1]弗:不。

譯文

孟子說:“君子對待外物,愛惜它卻不施行仁政;君子對於百姓,施行仁政卻不親愛他。君子愛自己的親人而對百姓施行仁政,對百姓施行仁政也就會愛惜世間萬物。”

解析

孟子此篇講的是君子對於世間萬物、百姓以及親人的態度,通過文章可以看出,這三者之間在君子心裏是有等差的。這是由關系的遠近造成的,是壹種順其自然的表現。由此也可以看出,孟子推崇由近及遠、推己及人的仁愛原則,這也是儒家壹貫倡導的原則之壹。

二十二

原文

孟子曰:“知[1]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堯、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務也;堯、舜之仁不遍愛人,急親賢也。不能三年之喪,而緦[2]、小功之察[3];放飯流歠[4],而問無齒決[5],是之謂不知務。”

註釋

[1]知(zhì):同“治”。

[2]緦(sī):細的麻布,這裏指的是孝服。這種孝服是五種孝服中服喪時間最短的,大約三個月左右。古時候,女婿為嶽父嶽母服喪便穿這種孝服。

[3]小功:小功比緦要高壹個等級,需要服喪五個月。古時候,外孫為外祖父服喪,曾穿小功。察:仔細講求。

[4]放飯:大口大口地吃飯。在長者面前,屬失禮的行為。流歠(chuò):大口喝湯。

[5]齒決:用牙齒咬斷東西。這裏指用牙齒啃肉。

譯文

孟子說:“聰明的人什麽都想知道,但是他們最先想知道的是眼前最著急的事情;仁者也沒有什麽不愛惜的,但他們總是急於愛惜賢能的人。堯舜二人的知識並不能覆蓋天地萬物,所以他們才急著做眼前的事情;堯舜的仁義不能遍及所有人,所以他們才急於愛惜賢人。不能三年服喪,卻非常講究三月、五月的小喪禮;不在長者面前大吃大喝,卻在長者面前追求‘不用牙啃肉’的小禮節,這才叫不識時務呢。”

解析

孟子這壹篇主要告訴人們,做事情壹定要分輕重緩急,要有先後次序。只有這樣,才能夠第壹時間處理緊要的事務,解決主要的問題。如果連這最基本的次序都沒有,那也就成了壹個不識大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