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維此二國,其政不獲。維彼四國,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顧,此維與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啟之辟之,其檉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遷明德,串夷載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兌。帝作邦作對,自大伯王季。維此王季,因心則友。則友其兄,則篤其慶,載錫之光。受祿無喪,奄有四方。
維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此大邦,克順克比。比於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於孫子。
帝謂文王,無然畔援,無然歆羨,誕先登於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篤於周祜,以對於天下。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岡,無矢我陵,我陵我阿;無飲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鮮原,居岐之陽,在位置將,萬邦之方,下民之王。
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帝謂文王,詢爾仇方,佟二兄弟,以爾鉤援,與爾臨沖,以伐崇墉。
臨沖閑閑,崇墉言言,執訊連連,攸馘安安。是類是禡,是致是附,四方以無侮,臨沖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絕是忽,四方以無拂。
《詩經·大雅·皇矣》差不多算是周王朝的史詩,全詩***八個小節,每個小節十二句話,算是壹首長詩。講的是周王朝的發家史,主要用於勉勵文王的後來子孫。
《尚書》中講“七世之廟,可以觀德”,意思是說只有連續幾代人接續奮鬥的家族身上,才體現著天地大德。《詩經·大雅·皇矣》突出表現了周人的哪些德行呢?
關於這首詩,《左傳》***有引用了兩次,全部集中在魯文公初年。第壹次是文公二年,秦國與晉國打仗,狼瞫作為晉國貴族,因為作戰不夠勇敢而被廢黜。有人勸他殺死廢黜自己的晉國大夫,狼瞫表示自己因不勇敢犯的錯會通過勇敢去彌補。後來,果然在彭衙壹戰時,狼瞫率領部下沖入秦軍戰死。晉君緊隨其後大敗秦軍。當時的君子評價狼瞫,引用的便是《詩經·大雅·皇矣》中的“王赫斯怒,爰整其旅”——文王勃然大怒,於是整頓軍隊。第二次是文公四年,楚國滅掉江國,秦穆公卻身穿素服,撤樂減食,以哀悼江國的滅亡。秦國大夫看到他過分哀悼,紛紛勸諫。秦穆公引用這首詩中的“維此二國,其政不獲。維彼四國,爰究爰度”來回應大夫們。秦穆公是在用哀悼江國的方式警戒自己。當初夏商兩國為政不得人心,四方諸侯紛紛探究、忖度其中原因,以之為鑒。
《詩經·大雅·皇矣》所突出表現的“周人之德”,便是在這個背景下展開的。
壹、居下位不忘存上德
“維此二國,其政不獲。維彼四國,爰究爰度”,周的先人們就是在探究、忖度的各國之中脫穎而出的。
二、盡地利
常言道“樹挪死,人挪活”,周人的整個發家史,幾乎就是壹個不斷搬遷的歷史。“乃眷西顧,此維與宅”壹個以農業為根本的文明,唯有盡地利,才能有更高的發展。詩歌的第二小節“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啟之辟之,其檉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詩人在描寫周人盡地利方面,可謂不吝筆墨。第三小節的“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兌。帝作邦作對”,客觀上講,也是在講盡地利。
三、無私
“自大伯王季。維此王季,因心則友,則友其兄。則篤其慶,載錫之光”,講述的是太伯讓賢的故事。太王有三個兒子,從立長的角度,應該由大兒子太伯繼承家業。但因為太王偏愛小兒子季歷。太伯和二弟虞仲逃離王宮隱居起來。最後,太王把王位傳給了季歷,也就是王季。王季順利接過太王的接力棒。
四、文王武功
關於文王,詩歌寫了他伐密滅崇的武功。
至此,我們雖然看不到周人的“七世之廟”,但謙恭、勤勉、幸運、果決等品性已經躍然紙上。
天帝偉大又輝煌,俯瞰人間眼明亮。監察四方天下事,洞察民間苦與殃。遙想夏商兩大國,政令不符眾人望。引來天下四方國,探究忖度長治方。天帝經過細考察,憎惡托大殷與商。移開眼光向西望,且把岐山賜太王。
砍伐山林理荒蕪,去除立臥老枯木。修齊山野並剪平,灌木枝杈壹簇簇。或伐或挖忙不叠,檉木椐木壹株株。或剔掉來或鏟除,山桑黃桑生四處。天帝遷來明德君,徹底擊潰犬戎部。皇天為之擇佳偶,受命於天家國固。
天帝考察岐山陽,柞樹棫樹皆拔光。松樹柏樹直沖天,天帝興周開其疆。太伯王季競相讓,而後王季接過棒,感念兄長之雅量。友愛謙讓兩兄長,福慶由此更綿長,天帝賜之厚榮光。受此福祿綿無絕,由此大周有四方。
恰是王季德名隆,天帝考察他心胸。將之美名廣傳頌,品德清明多端正,是非敵我分得清,國君師長成壹統。統禦泱泱此大國,萬民親附眾順從。如履薄冰到文王,文王承襲此光榮。復受天帝再賜福,綿延此福至無窮。
天帝再把文王教:莫要徘徊別動搖,莫要艷羨莫妄想,先登於岸好歇腳。撮爾密國不順從,對抗大國真狂傲。侵阮伐***氣焰高,文王壹發沖天怒,整頓軍隊去進剿,痛擊敵人如拔草。益發興旺宗族福,天下安定樂陶陶。
密人憑借地勢險,征伐阮國侵我邊,占據我境高山顛。“不要陳兵高山顛,莫據我邦高山險;不要飲用那甘泉,甘泉本是我邦產。”文王審察那山野,占據岐山最南邊,紮根就在渭水畔。他是萬國好榜樣,更是萬民敬仰王。
天帝明言告文王:“妳的德行我欣賞。莫學疾言與厲色,莫將刑具兵革仗。聖賢多是無聲響,天帝意旨莫要忘。”天帝又對文王道:“要與盟國多商量,聯合同姓兄弟邦。且將爬城與鉤援,整飭攻城之車輛,壹舉攻破崇國墻。”
臨車沖車齊出動,崇國城墻難高聳。抓來俘虜結成隊,割取敵耳多從容。祭祀天神得勝利,招降崇國安民眾,四方無有侵我眾。臨車沖車多強盛,哪怕崇國城高聳。堅決打擊果斷攻,把那頑敵滅幹凈,四方難敵我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