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壹生,都得有點窘迫,否則成名後不夠回憶,成才後又覺得缺少故事,但凡有點壹般人沒有過的“糟心”日後說起來才能顯得有意境。
試想壹下,若把自己關在鬧市區裏的櫥窗內,吃喝拉撒睡展覽48小時,“隱秘時也給配個簾子”,否則不夠雅觀。48小時供人欣賞,估計這生意給個高價都要考慮考慮。畢竟這是壹種讓人丟面子的事情。
但是17年前的郭德綱,他接受了,僅僅只給了4000塊錢,不過那時的郭德綱已經負債很久了,德雲社雖然創立了8年,自己的日子還是捉襟見肘。若不靠別的外快貼補,估計早撐不下去了。
雖然被展示在櫥窗裏,街上的人只能看到聽不到,郭德綱仍然賣力地說著、跳著比劃著,別人看他吃泡面,拿吃的逗他,他也壹忍再忍,畢竟撂挑子這4000塊錢也沒得賺。
郭德綱啊前半生,是練功和奮鬥的心酸,7歲學藝,15歲考入北京文工團,本以為是個少小就能出名的明星,卻壹直都是打雜的。
如今的郭德綱,在相聲界都是網紅,帶出來的徒弟各個火,德雲社的口碑也越來越好,但是每當回憶起過去的心酸,郭德綱還記憶猶新。
郭德綱曾說,因為節省開支,搬到郊區,離自己幹活的地方幾十公裏,騎壞過自行車,甚至有次演出結束,淩晨兩點,公交沒了又舍不得打車,壹路上楞是哭著走了回去,到家腳都磨出泡了。
所以郭麒麟如今也非常節儉,畢竟苦過才懂珍惜。
他曾說:
當年苦過累過挨過餓,窮人站在十字街頭,耍十把鋼鉤鉤不著親人骨肉,有錢人在深山老林耍刀槍棍棒,打不散無義賓朋。英雄之詞未必英雄,大英雄手中槍翻江倒海,抵擋不住饑寒窮三個字。
有錢男子漢,無錢漢子難。又何況壹幫說相聲的,真是壹步壹步的苦熬苦業,終於我們也看到了花團錦簇。
曾經的心酸和落魄盡在這幾句話中,成名後的郭德綱也曾迷失過,穿過大品牌衣服,客串過電影,但是最後還是回歸本職,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影響周邊人。
知道郭德綱的人對他的態度是兩極分化,喜歡的人夜夜睡覺都要聽他的相聲,煩他的人,聽這個名字都覺得刺耳。
但是不得不承認,是郭德綱的堅持和歷經過的心酸,才讓相聲有了二次復興,被大眾所熟知所喜愛,95年郭德綱創辦了德雲社,遭受了近乎10年的白眼,直到05年才名聲大噪。
郭德綱帶來的歡聲笑語很多,如今看他的節目,無論在任何時候,他都是憨厚的微笑,即使有次作為評委被壹對博士夫妻當面“暗諷”也不惱羞成怒,多年的隱忍和包容讓他看透人生,願意給別人說話的機會,也給了自己得體的姿態。
他從不訴苦,畢竟現在甜了起來,郭德綱出過很多說,他的名言警句被大家摘錄,他也寫了壹本自己的自傳,用詼諧幽默的口吻講述自己這40年來的江湖漂泊,有榮有辱,浮浮沈沈。
在如今到處宣揚勵誌的時代,每個人都被鼓舞成“斜杠青年”,我們看過太多速成法、關於成功、自律、創業、更優秀,但是卻沒有壹本書以不傳遞雞血價值的書籍,讓我們聊以清閑。
書中記錄了德雲社後臺的喜與樂,書中有郭德綱的憶苦思甜,書中有相聲界大師侯寶林先生、劉寶瑞先生等箴言,更能了解到相聲界這個圈中的舊事醜聞,每壹段每壹頁仿佛都沒有對自己的勵誌鞭策,看完後卻感嘆人生豁達。
如今的節奏都快,1小時可以換壹座城市,開始新的戀情,開發多種雞血口號,卻忘記了去慰問悠長的歲月中那些流淌的靜謐與湧動。
曾經有人說“無形勝有形”,看似不講勵誌、不講奮鬥的這本《過得剛好》中,抽絲剝繭中都在告誡我們“知世故而不世故”。
這本書名仿佛是郭德綱如今的生活總結,從窮困潦倒到追求時尚,從不被重視到如今的被90後00後所喜愛,平凡的日子中藏著巨大的生活經驗。
這本《過得剛好》中有郭德綱的生活感悟、讀書筆記、有時就差這突然的幾句話,就能打開我們新的認知大門,想要不費吹灰之力摘錄經典人生哲理,值得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
壹杯奶茶都漲價到52塊錢,不如與這第壹波最受歡迎的中國男團建立壹份精神傳遞,在開心幽默中感受生活的現實與撩撥,少能優秀如郭麒麟,壯能齊肩郭德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