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關於太白陰經有哪些記載?

關於太白陰經有哪些記載?

《太白陰經》又稱《神機制敵太白陰經》,唐李筌撰。李筌,號少室山達觀子,《唐書》無傳,裏籍不詳。大約生活在唐肅宗、代宗年間。唐乾元二年(759)《進太白陰經表》稱“正議大夫持節幽州軍州事幽州刺史並本州防禦使上柱國臣李筌上表”,唐永泰四年(即大歷三年,768年)《序》署名“河東節度使都虞侯臣李筌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載:“《集仙傳》稱其仕至荊南節度副使、仙州刺史,著《太白陰經》。又《神仙感遇傳》曰:筌有將略,作《太白陰符》(註:符當經之誤)十卷,入山訪道,不知所終。”據《新唐書·藝文誌》和《宋史·藝文誌》等書目記載,李筌還著有《孫子註二卷》、《青囊括壹卷》、《閫外春秋十卷》、《通幽鬼訣二卷》、《軍旅指歸三卷》、《彭門玉帳歌三卷》等兵書。

《太白陰經》本來是壹部“記行師用兵之事”的兵書,但因李筌以陰陽數術之說,以為“太白主兵,為大將軍;陰主殺伐”(《進太白陰經表》),故取名為《太白陰經》,給這部兵書蒙上了壹層神秘色彩。後人又編造出所謂“李筌常遊名山探奇術,於嵩山虎口巖石壁中得《黃帝陰符經》,遇驪山老姥,指明秘要,洞究深微,撰為兵書,名曰《太白陰經》”(《進太白陰經表》註)的神話。加之書的後半部分輯錄了大量醫蔔星相、奇門遁甲之類的內容,使這部兵書進壹步神秘化。揭去它身上的迷彩,就會發現它是壹部較全面反映唐以前軍事知識的綜合性兵書。

《太白陰經》始藏諸名山石室,後獻給唐朝廷,“進入內府,不傳於世,瑞南宋公先世有傳而得之,以輔明廓清海宇,是書之功也。以後子孫,慎勿妄傳”。(史氏珍藏尾跋,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鐵琴銅劍樓藏書題跋集錄》)因此,此書明以前只有抄本傳世。由於傳抄者隨意刪削合並,遂出現六卷本、八卷本和十卷本等不同卷數的本子。考《進太白陰經表》、《新唐書·藝文誌》和《宋史·藝文誌》均稱為十卷,說明此書全帙應為十卷。

《太白陰經》是李筌花十年心血寫成的兵書,搜羅廣泛,內容豐富。他在《進太白陰經表》中說:“人謀、籌策,攻城、器械,屯田、戰馬,營壘、陣圖,括囊無遺,秋毫必錄。其陰陽天道,風雲向背,雖遠人事,亦存而不忘。小及錐刀,大至城堡,智周乎萬物,而道濟乎三軍,轅門有之,雖桴鼓之吏,廝養之卒,亦可為萬人之將。言無文飾,理探玄微,十載修成。”全書十卷***壹百篇,具體篇目如下:卷壹人謀上:天無陰陽、地無險阻、人無勇怯、主有道德、國有富強、賢有遇時、將有智謀、術有陰謀、數有探心、政有誅強。

卷二人謀下:善師、貴和、廟勝、沈謀、子卒、選士、勵士、刑賞、地勢、兵形、作戰、攻守、行人、鑒才。

卷三雜議:授鉞、部署、將軍、陣將、隊將、馬將、鑒人、相馬、誓眾軍令、關塞四夷。

卷四戰具:攻城具、守城具、水攻具、火攻具、濟水具、水戰具、器械、軍裝。

卷五預備:築城、鑿濠、駑臺、烽火臺、馬鋪土河、遊奕地聽、報平安、嚴警鼓角、定鋪、夜號更刻、鄉導、井泉、迷途、搜山燒草、前茅後殿、釁鼓、屯田、人糧馬料、軍資、宴設音樂。

卷六陣圖:風後握奇壘圖、風後握奇外壘、太白營圖、偃月營圖、陰陽隊圖、教旗圖、草教圖、教駑圖、合而為壹陣圖、離而為八陣圖。

卷七捷書、藥方:榪牙文(壹)、榪牙文(二)、祭蚩尤文、祭山大川文、祭風伯雨師文、祭毗沙門天王文、露布、治人藥方、治馬藥方。

卷八雜占:占日、占月、占五星、占流星、占客星、占妖星、占雲氣、分野占、風角、五音占風、鳥情占。

卷九遁甲。

卷十雜式:元女式、察情勝敗、主客向背、推神煞門戶、龜蔔、山岡營壘、山形岡隴。

《太白陰經》是在比較充分地研究前人軍事論著的基礎上寫成的。其寫作方法壹般采用先以“經曰”引出壹段前人的論兵言論,接著征引古代戰例,將帥事跡,或古代兵法,加以闡述,最後亮出自己的結論。他繼承了前代的優秀軍事思想成果,介紹了古代許多軍事知識,諸如軍儀典禮、攻防戰具、偵察通訊、行營警備、糧草行裝、戰場建設、戰陣隊形,以及古代軍中祭祀占蔔活動等都有較詳細介紹。其中比較有價值的是前五卷,後五卷多為非科學的內容。

前五卷中最有價值的是重視人事的唯物主義思想。李筌認為陰陽不能決定勝敗、存亡、禍福、善惡,“凡天道鬼神,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索之不得、指虛無之狀,不可以決勝負,不可以制死生”。陰陽對人是無情誼的,只有依靠人才能取得戰爭的勝利,“任賢使能,不時日而事利,明法審令,不蔔筮而事吉,貴功賞勞,不禳祀而得福”。李筌又認為地利雖是用兵的輔助條件,但就像天時不能依靠壹樣,地利也不能依靠。地無險阻,全在將帥會不會利用。指出:“天時不能枯無道之主,地利不能濟亂亡之國。地之險易,因人而險,因人而易。”李筌還認為人的勇怯不是天生的,也與生長的地方無關,而全在於培養鍛煉和使用是否得當,“勇怯在謀,強弱在勢。謀能勢成,則怯者勇;謀奪勢失,則勇者怯”,“勇怯在乎法,成敗在乎智。怯人使之以刑則勇;勇人使之以賞則死。”刑賞能使怯者變勇,使勇者變得不怕死。總之,勝敗存亡決定於人謀。人謀的最高標準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他認為“善師者不陣,善陣者不戰,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亡”。主張以仁義道德為本,“有道之主能以德服人,有仁之主能以義和人”。崇尚智謀,認為自古以來沒有不用智謀而成王業的。所謂不戰而勝,就是用陰謀顛覆敵國。重視選賢任能,不僅要求把國內的各種專門人才收攬起來,而且敵國的人才也要求註意收買。主張賞罰公正,要求“賞無私功、罰無私罪”。重賞有功以勵全軍,重罰有罪以儆部眾。要求將帥關心愛護士卒,與其***安危,同患難,以取得士卒的擁護,聽從命令、拼死作戰。在軍事上重視廟算,乘敵之隙,攻其無備,揚己所長、避己所短,見利而進、無利而止等。他還主張發展農業生產,實行軍屯墾田,以使國家富強,軍隊強大。

《太白陰經》是唐代重要兵書,它輯錄保存了古代許多軍事資料,尤其是在唐朝佛教盛行的情況下,他扛起了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大旗,是難能可貴的。它還保存了唐代有關山川道裏,關塞四夷等資料,具有壹定的軍事學術價值和史料價值。

《太白陰經》問世之後,受到後人的重視。有的在書中大量引用此書的內容,如唐杜佑《通典》就引用頗多;有的給予較高的評價,如清代學者錢曾說:“此書詳整有法,篇次精允,軍家之要典也。”當然,它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如它壹方面重人事、舍鬼神,強調“敵情不可求之於星辰,不可求之於神鬼,不可求之於蔔筮”;(《行人篇》),壹方面又輯錄了大量陰陽占蔔之類的內容,這些內容雖然是古代軍中客觀存在的東西,但畢竟是非科學的,在壹些篇章中,如《鑒人篇》等雜有許多唯心主義的糟粕。我們閱讀該書時應該註意鑒別和批判。

《太白陰經》始以抄本流傳,現存最早的抄本是明汲古閣抄本,清代又有多種抄本,如清初抄本、清內府抄本、平津館影宋抄本等。清嘉慶以後,被《墨海金壺》、《守山閣叢書》、《半畝園叢書》等多種叢書收錄,刊印行世。以上均為十卷本。另外還有《四庫全書》八卷本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