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反派妖王“混沌”是壹個在原著中並不存在的形象。在影片大部分時間裏,“混沌”以壹種冷面書生的形象出現,最後現出原形時則是壹副滿口獠牙的六足巨蟲形象。
“混沌”壹詞,在中國古代創世傳說中,本指宇宙天地時空尚未分化時的原始狀態。漢代緯書《易緯乾鑿度》中對宇宙生成的過程描述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渾沌→天地→萬物。“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似也。太素者,質之始也。氣似質具而未相離,謂之混沌。”也就是說,混沌是指氣、形、質三者渾然壹體,尚未分離的狀態。《莊子·內篇·應帝王第七》中講述了壹個“七竅出而渾沌死”故事。大意為:南海之帝“倏”,北海之帝“忽”,中央之帝曰“渾沌”。三帝相會,倏忽為報答渾沌的款待,見大家都有五官,而渾沌卻無七竅,於是為其鑿七竅。日鑿壹竅,七竅出而渾沌死。漢代《神異經》之《西荒經》中對混沌的描述是:“昆侖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性,有腹無五藏,有腸直而不旋,食徑過。人有德行而往抵觸之,有兇德則往依憑之。”這裏的混沌長象是類似於狗,長毛,四足,無爪,有眼不見,有耳不聞,能行無步,直腸無臟腑,好壞是非不分的東西。
上述傳說中,雖然“混沌”有蟲形(六足四翼為昆蟲的特征)、龍形(海之帝當是龍)、犬形的區別,但是***同特征是無面目五官的分化,象是壹個肉塊。《大聖歸來》中的妖王采用無面目的大蟲形狀,符合古籍中對“混沌”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