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字典:辣蓼2.1來源《江蘇植物藥誌》
2.2拼音名稱làLiǎo cǎo m:o
2.3來源為蓼科植物柳條蓼的全草。
2.4何首烏原藥材,又稱何首烏。
壹年生草本,高0.5 ~ 2.5米。莖直立,多分枝,表面有許多紫色斑點,有絨毛,節稍膨大。葉互生,短柄或者幾乎無柄;葉片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微波狀,頂部深綠色,疏生長柔毛,底部密被淺灰色白色長柔毛;鞘是膜狀和管狀的。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長2 ~ 6厘米;花小,綠色,白色或粉紅色,密集;花被4 ~ 5裂,脈和沒有腺點;雄蕊通常為6枚;子房卵球形,花柱二歧。瘦果卵圓形,扁平,兩側中間稍凹,暗褐色,有光澤,被宿存花被包圍。初夏開花。秋天的水果。
2.5棲息地分布生於水生植物附近,流水溝渠中,或潮濕的地方。分布在南北。
2.6藥理作用20 ~ 60%辣蓼(種屬不明)煎劑對試管內各種痢疾桿菌均有抑制作用。新鮮或幹燥的辣蓼的流浸膏或煎劑可用於皮膚以防止小鼠感染血吸蟲尾蚴。
2.7性味辛溫。
2.8功能:主治消腫止痛。治療腫脹,痢疾和腹痛。
2.9辣蓼用法用量口服:煎服,1 ~ 3元。外用:搗固。
2.10治痢疾方劑:水蓼。曬幹,煎溫。(以下為《江蘇藥材》)
2.11註:水蓼、水蓼、蓼偽長尾水蓼及本品全草均為不同地區水蓼入藥。
2.12摘自*字典
采用中藥辣蓼(半夏曲南)的配方:配方:白面3斤,苦杏仁6兩,鮮辣蓼8兩,半夏(姜制)1斤,赤小豆6兩,鮮青蒿8兩。...
馬齒莧湯音:m ǐ ch ǐ xi à nt ā ng處方:馬齒莧、莧菜、辣蓼功能:用於治療細菌性痢疾、腸炎。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
五草六木湯枝、柳枝、茄科幹品、桑枝、構樹枝、天麻、蒼耳、忍冬藤、辣蓼。主治:慢性風癤。用法用量:酒煎。...
風濕痛風湯āng《衛玠姚遠》卷四:名稱:風濕痛風湯成分:石南葉、馬鞭草、辣蓼。適應癥:痛風。用法用量:煎服浸泡。...
酒藥屈直1、黃柏1、肉桂1、幹姜1、香附1、辣蓼1、苦參1、花椒1。...
辣蓼的更多方劑。
半夏曲,中成藥用辣蓼,處方:白面3斤,苦杏仁6兩,鮮辣蓼8兩,半夏(姜制)1斤,赤小豆6兩,鮮青蒿8兩。...
三玉神曲3g生姜25g秦艽13g檳榔13g薄荷13g鮮辣蓼25g(或辣蓼15g)制法:以上52味,鮮辣蓼。...
止瀉顆粒。:WS3B169994處方:草1000g水蓼1000g五味子根莖500g制備方法:加入上述三種成分。...
胃腸寧顆粒:WS3B033690處方:虎杖葉500g,番石榴葉300g,稻瘟凈300g,十大功勞20。...
復方地錦草糖漿:WS3B077891處方:地錦草312g水蓼312g車前草104g方法:將上述三味藥加水煎煮。...
中成藥用多了。
古籍《重序霍亂附息》中的水蓼:【治法二卷】脹貼兩腳。吳茱萸壹兩,磨碎,鹽鹵和,塗兩尺。辣蓼八兩,杵爛,木瓜四兩,老酒兩公斤,水煎熱擦。...
《伊名張之》:[卷六]心痛證四椒湯下烏梅丸。對於有癤子和胃灼熱的人來說,十個癤子都是胃灼熱。拿華沖丸和辣蓼水煎劑喝下去。吳梅丸用於治療蛔蟲引起的疼痛。梅(七十五)...
簡明醫療:【卷壹】總論制:水浸泡,煮,切,幹,服。神作曲面20斤,辣蓼汁八倍,青蒿汁六倍,蒼耳汁四倍,赤小豆、杏仁各壹份。...
《守時方外治》:【卷壹:痢疾(見霍亂)】痢疾(五錢)(二兩)和連。把布放在肚臍上。熨壹下。辣蓼(82搗)、木瓜(42搗)和兩種口味的扶正酒(2公斤)。...
簡單有效的藥方:【卷三霍亂】吊足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