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文言文設

文言文設

1. 古文裏的設是什麽意思

設:

讀音shè

解釋

1.布置、安排

2.假設、假使

《說文解字》:"設,香草也,從草設聲。"段玉裁註雲:"香草當作草香。"設本義是指香草或草香。因茶具香味,故用設借指茶。西漢楊雄《方言論》:"蜀西南人謂茶曰設。"但以設指茶僅蜀西南這樣用,應屬方言用法,古籍僅此壹見。

3.突厥、回紇官名。亦作“殺”、“察”,均突厥語音譯。《周書·突厥傳》謂:“大官有葉護,次設,次特勤。”《新唐書·突厥傳》於葉護下,別舉屈律啜、阿波,以下為俟利發等。又謂“其別部典後者曰設,子弟曰特勒”(“勒”為“勤”之誤)。二說雖異為部落首領則同。“設”又可釋為部落。唐時,西突厥分其國為十部,每部令壹人統之,號為十設。每部首領右廂五箭(壹箭即壹部)為俟斤,左廂五箭為啜。此“設”顯非部落首領而為部落。

2. 狐假虎威文言文的設文是什麽

《戰國策·楚策壹》:“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譯文:“老虎尋找各種野獸來吃。捉到壹只狐貍,狐貍對老虎說:‘妳不該吃我,上天派我做百獸的首領,如果妳吃掉我,就違背了上天的命令。妳如果不相信我說的話,我在前面走,妳跟在我的後面,看看群獸見了我,有哪壹個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為真,於是就和狐貍同行,群獸見了老虎,都紛紛逃跑,老虎不知道群獸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卻以為是害怕狐貍。“

3. 古文:設位哭寢門,而以書赴告同學者是什麽意思

設位哭寢門,而以書赴告同學者

設置位哭寢門,而寫信去告訴同學的

《百度文言文翻譯》

寢門:寢門,漢語詞匯,是古禮天子五門中的壹門。

古禮天子五門,諸侯三門,大夫二門。最內之門曰寢門,即路門。後泛指內室之門。《儀禮·士喪禮》:“君使人吊,徹帷,主人迎於寢門外,見賓不哭。” 鄭玄 註:“寢門,內門也。”《漢書·元後傳》:“兄弟宗族所蒙不測,當殺身靡骨死輦轂下,不當以無益之故有離寑門之心。” 宋 梅堯臣 《南陽謝紫微挽詞》詩之壹:“遂哭寢門外,始嗟梁木摧。”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誌》第五十八回:“桑門大巫奉晉侯之召,甫入寢門,便言:‘有鬼!’”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三朝要典》:“而以寢門之侍疾,歸獄綸扉;以道聽之傳聞,滅人門戶,是誠何心哉!”

摘自《百度百科》

4. 文言文大全

《韓非子》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壹人/專心致誌,惟/弈秋之為聽;壹人/雖/聽之,壹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非/然也。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壹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壹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壹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yú),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壹兒曰:“日初出滄(cāng)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ǔ)多知(zhī)乎?”

5. 初中文言文大全(有題目 譯文)

《楊氏之子》

選自人教版語文書五年級下冊10課

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譯文:在梁國,有壹戶姓楊的人家,家裏有壹個九歲的兒子,非常聰明。有壹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就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說:“這是妳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我可沒聽說過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伯牙絕弦》

選自人教版語文書六年級上冊第二十五課

原文: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伯牙遊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誌,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課文: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誌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誌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課文譯文: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擅長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裏想到巍峨的泰山,鐘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彈琴時,心裏想到澎湃的江河,鐘子期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 伯牙心中的想法,鐘子期都能準確地說出他心中所想的。鐘子期去世後,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鐘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斷絕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

6. 古文翻譯

蕭何追韓信

及項梁渡淮,信仗劍從之,居麾下,無所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說之。言於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壹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誰何?”曰:“韓信也。”上復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耳。至於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王策安所決耳。”王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為公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乃韓信也,壹軍皆驚。

蕭何追韓信 譯文

等到項梁率領抗秦義軍渡過淮河向西進軍的時候,韓信帶了寶劍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壹直默默無聞。項梁失敗後,改歸項羽,項羽派他做郎中。他好幾次向項羽獻計策,都沒有被采納。劉邦率軍進入蜀地時,韓信脫離楚軍去投奔他,當了壹名接待來客的小官。有壹次,韓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和他同案的十三個人都挨次被殺了,輪到殺他的時候,他擡起頭來,正好看到滕公,就說:“漢王不打算得天下嗎?為什麽殺掉壯士?”滕公聽他的口氣不凡,見他的狀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殺。同他談話,更加佩服得了不得,便把他推薦給漢王。漢王派他做管理糧餉的治粟都尉,還是不認為他是個奇才。

韓信又多次和蕭何談天,蕭何也很佩服他。漢王的部下多半是東方人,都想回到故鄉去,因此隊伍到達南鄭時,半路上跑掉的軍官就多到了幾十個。韓信料想蕭何他們已經在漢王面前多次保薦過他了,可是漢王壹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把此事報告漢王,就徑自去追趕。有個不明底細的人報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漢王極為生氣,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壹兩天,蕭何回來見漢王,漢王又是生氣又是喜歡,罵道:“妳逃跑,是為什麽?”蕭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妳去追回來的是誰?”蕭何說:“韓信啊。”漢王又罵道:“軍官跑掉的有好幾十,妳都沒有追;倒去追韓信,這是撒謊。”蕭何說:“那些軍官是容易得到的,至於象韓信這樣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來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漢中王,當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也沒有可以商量大計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罷了。”漢王說:“我也打算回東方去呀,哪裏能夠老悶在這個鬼地方呢?”蕭何說:“大王如果決計打回東方去,能夠重用韓信,他就回留下來;假如不能重用他,那麽,韓信終究還是要跑掉的。”漢王說:“我看妳的面子,派他做個將軍吧。”蕭何說:“即使讓他做將軍,韓信也壹定不肯留下來的。”漢王說:“那麽,讓他做大將。”蕭何說:“太好了。”當下漢王就想叫韓信來拜將。蕭何說:“大王壹向傲慢無禮,今天任命壹位大將,就象是呼喚壹個小孩子壹樣,這就難怪韓信要走了。大王如果誠心拜他做大將,就該揀個好日子,自己事先齋戒,搭起壹座高壇,按照任命大將的儀式辦理,那才行啊!”漢王答應了。那些軍官們聽說了,個個暗自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會被任命為大將,等到舉行儀式的時候,才知道是韓信,全軍上下都大吃壹驚。

《史記·淮陰侯列傳》

7. 文言文名篇

歸去來辭

作者: 陶淵明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搖搖以輕殤,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栽欣載奔。童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尤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眇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翹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兮,將有事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何不委心任去留?胡為惶惶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執杖而耘耔。登東坳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