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荷蘭占領臺灣省的資料

荷蘭占領臺灣省的資料

01臺南臺南位於臺灣省西南沿海平原的南端。是臺灣省重要的農業和蔗糖產區,臺灣省第四大城市。臺南是臺灣省最早的城市。明日四年(1624)將被荷蘭侵略者占領,西岸將建“雷蘭哲”和“普羅文查”兩座城堡。明朝末年(1662),鄭成功的軍隊將入臺驅趕荷蘭人,將臺南作為發展臺灣省的基地,並修建赤前(即“provine Cha”)。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統壹臺灣省後,改為臺灣府,後改為臺灣路,均視為臺灣的政治中心。建省後,省會遷至臺北府(今臺北市),更名為臺南府,成為南臺灣省的中心城市。

02 Reyoz 1621年底,荷印公司總督科恩命令Reyoz組建艦隊,並於次年4月19日下達了攻占澳門、占領澎湖以及在臺灣省內尋找良港的指令。雷約茲的臺灣省之行對荷蘭人在被明朝官員趕出澎湖後決定留在臺灣省有著決定性的影響。1624年,荷蘭艦隊司令由宋克接任。

03

荷蘭駐宋克艦隊司令。1624年2月8日,福建巡撫南居易派出守備王孟雄率領的水軍在澎湖北部、白沙島東部登陸,向荷蘭殖民者發起進攻。雙方激戰數次。荷蘭殖民者堅持不住了。8月,退到櫃子後面的荷蘭新任司令宋克同意撤出澎湖,而福建當局則允許他們去臺灣省進行貿易活動。這為荷蘭占領臺灣省提供了機會。1624年9月,荷蘭武裝艦隊在宋克的指揮下離開澎湖風閣的尾部後抵達臺灣省。當時裝出壹副可憐的荷蘭人提出只要借“壹個牛皮那麽大的地方”的樣子,善良的中國人當然以為荷蘭人只是靠岸停船,要求的地方不大,就答應了。打開荷蘭占領臺灣省的大門。

04舊安平城堡,又名吉蘭城堡,是吉蘭的壹座堡壘。300年前,吉蘭城的建築是西方棱堡形式的沿海堡壘,規模非常壯觀。城內房屋、城堡錯落有致,層次分明,層與層之間有樓梯相連;城四周和城角有菱形和半圓形的炮臺,炮臺是城內主要的攻防力量。城市分為“內城”和“外城”。這個“內城”是正方形的,* * *有三層;底層1層是倉庫,地上兩層有長官辦公室、觀景臺、教堂、士兵營房等設施。,而荷蘭國旗高掛,是行政的核心。“外城”與內城西北角相連。它最初是為了加強內城的防禦,防止敵人直搗政治中心而建造的。長方形,略低於內城,有軍官及家屬宿舍、會議廳、辦公室、醫院、倉庫等公共建築。據史書記載,當時外城因商人住宅、舞亭而繁華,是主要的貿易中心。

池前市是指臺灣省臺南市。臺南地區最初被稱為紅色嵌入社會。1653年,荷蘭侵略者在今臺南修建了普羅文省茶城,當時稱之為千城或鴻毛城。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臺灣省府誌由首任臺灣知府奉天金州人蔣專修,朱羅縣令(俗稱)編。書名為《臺灣省府誌,本府典藏版》,無序跋,目錄為《香平江典藏公作》康熙三十三年(1694),福建巡行臺灣省廈路高拱幹線,輔以江的《官誌草案》,編纂《臺灣省官誌》(俗稱),於康熙三十五年(1696)出版,卷數10康熙四十九年(1710),鳳山縣令招募鳳山神諭、石等人* * *補充了康熙三十五年(1696)至康熙四十九年(1710)臺府的政治、軍事、社會、風俗等。康熙51年(1712),知府陳唐、知府周對鳳山縣令進行補遺。但仍有壹些未知數,於是他們和臺灣府的博士弟子盛光搜博士重修了《正史》,稱為《重建臺灣省正史》(合稱《周誌》)。

07笨港笨港在17世紀荷蘭人繪制的地圖上被稱為Ponkan。當時平埔族常出沒的地方,也有人認為椪柑是平埔族的語言。後來福建廣東移民把這個地方叫做“笨港”,應該是從平埔族發音翻譯過來的。與倫敦類似,笨港是從笨港溪兩岸發展起來的城市。對外被稱為笨港,分為南北兩個港口。乾隆十五年,本鋼溪略南移,乾隆五十二年,林之戰,本鋼北街被部劫掠放火,燒了幾塊土,居民遷居老河新址。嘉慶二年,臺風來襲,山洪暴發,本鋼溪泛濫,河水南移,沖入南街前後街。背街大部分並入北街,統稱本鋼北街。前街很多房屋被毀,居民逐漸遷出,導致北街繁榮,南街衰落,至今仍是如此。

基隆是壹個港口城市,位於臺灣省島的最北部。轄7個區和7個附屬島嶼,總面積132.76平方公裏。基隆古稱雞籠,因基隆山形似雞籠而得名,並認為該地曾是高山凱達卡蘭人的居住地,“雞籠”是閩南話“凱達卡蘭”的音譯。明末萬歷四十五年(1617),有基隆社、基隆港、基隆城、大吉隆街等記載。在張協的東西方考試中。光緒元年(1875)設立基隆堂時,雞舍改為基隆,意為“基隆昌盛”。西班牙殖民者於1626年侵占雞舍,1642年被荷蘭殖民者取代,1667年被鄭靜(之子)趕走。日寇入侵期間(1895至1945)建立基隆縣基隆街,後升格為市。1945年中國政府收復臺灣後,成為省轄市。現轄仁愛、信宜、中正、中山、安樂、文山、七都七區。

郭懷義,約1603 —1652九月七日,臺灣省被荷蘭統治時期的墾荒起義領袖,福建泉州同安人。郭懷義在臺南縣永康市搞墾荒。當時漢族在永康種植了麻、稻等經濟作物,這裏也發展成為壹個小的貿易村,即有車行村,以郭懷義為地方首領,荷蘭文學為“Gouqua Faet”。1650年前後,由於制糖業的不景氣,荷蘭人的苛捐雜稅,漢人終於不滿,郭懷義密謀起義。但郭懷義事件被結拜兄弟舉報,郭懷義不得不帶領群眾於1652年9月7日襲擊普通百姓。那壹天,郭懷義在老百姓的圍攻下死去,其余南下逃到王陸(高雄縣胡大鄉),全軍覆沒。在這場戰役中,有數以千計的漢人喪生。這次郭淮起事,荷蘭還動員了大量臺灣省原住民鎮壓漢人。也有人說郭懷義是鄭成功的部將,但當時沒有中荷文獻可以證明。

10蔣出生於中國浙江,在福建泉州從官學升任知府。1683年從泉州升任臺灣省,為清朝第壹任知府。在任期間,他建義學,撰寫《臺灣省政府誌》。任期結束後,他被調回中國大陸,在湖廣和晉江擔任地方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