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小滿沒有大滿是因為春種秋收期間節前比較分明不需要大滿。
在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小和大往往對應出現。有小暑有大暑,有小雪有大雪,有小寒有大寒,但唯獨只有小滿而無大滿,在不少人看來,這正是古人哲學智慧的體現,不求全求滿。
“小得盈滿”是將熟未熟還有向上空間,這才符合中國人的理想。也有民俗學專家解釋,春種、秋收期間農事繁忙,節氣本身的特點分明,所以無須命名兩個大小相連的節氣。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說,小滿是表示物候變化的節氣。這時,我國北方地區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已開始飽滿,但還未完全成熟,故稱“小滿”。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
從農業角度說,“小滿”既關涉北方麥粒的飽滿,又與南方雨水的豐盈有關。這時候,中國北方冬小麥類的夏熟作物進入灌漿期,籽粒漸漸飽滿,收割在即。
小滿雨水多:
在南方,俗語說“小滿大滿江河滿”,隨著降雨量增加,江南地區往往也是江、河、湖中水量豐盈。否則便意味著趕上了幹旱少雨的年份。所以,這裏的“滿”字代表雨水多的意思。
小滿時節,是農事活動繁忙的時候。此時,蠶開始結繭,意味著養蠶人家要忙著繅絲。《清嘉錄》中提到:“小滿乍來,蠶婦煮繭,治車繅絲,晝夜操作。”在二十四節氣中,有小暑便有大暑與之對應,有小寒,便有“大寒”。但有小滿,卻沒有“大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