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字寫得慢壹點,橫平豎直;
3、字可以寫得稍微大壹些,因為字大壹些利於識別,並且容易寫的工整;
4、建議每天花半個小時抄寫壹段文章,我建議大家抄寫《心經》,《心經》只有260字,字數不多不少,很適合進行抄寫,同時抄寫《心經》還能達到心靜意清的作用;
5、如果拿到的是壹張空白的紙,沒有格子,那麽妳就頂著最上面的那條邊線進行書寫;
6、建議使用鋼筆抄寫,壹方面鋼筆寫起字來更加美觀,另壹方面鋼筆可以提醒我們有壹個好的習慣――經常灌墨水;
7、最好能夠養成壹個隨時動筆的好習慣;
其實凡事貴在堅持,如果妳能夠長期地堅持做這件事情,我相信妳壹定能夠有壹筆好字。其實,做人做事也是如此,只要妳能夠用心觀察,壹定可以找到最好的方法。
問題二:怎樣寫好毛筆書法 怎樣寫好毛筆書法
壹、書寫姿勢很重要
初學書法,必須養成正確的書寫姿勢,它壹僅直接關系著字的好壞,對不在長身體的青少年來說,若養成了不良姿勢的壞習慣,還會影響身體正常發育,開始學寫毛筆字時,應該坐著寫,而且全身各部位都要自然、輕松。因此,應該記住八個字:“頭正、身直、臂開、足安。”坐書桌椅的高矮要合適,椅子要坐穩,頭可稍向前傾,但不能左右歪斜。胸要挺起,右肩自然下垂,腰脊要直,前胸壹可靠住桌邊。兩臂展開,右手按在桌上,但不可承受身體的重量;兩腿自然分開,腳要放平。正確的書寫姿勢,不是短期能掌握的,必須隨時註意,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已經形成的不正確姿勢,按照正確的要求下功夫糾正。
二、正確的執筆方法
要學寫毛筆字,還必須要有正確的執筆姿勢,前人流傳下來的執筆方法很多,這裏主要介紹大多數人主張采用的五指執筆法。“拇指食指捏住筆,中指內鉤四指頂;五指托助幫四指,動作協調來動筆”。這順口溜說的就是“五指執筆法”。五指執筆法顧名是五個手指都要發揮作用的方法。五個手指的作用可用(掖)、押、鉤、格、抵五個字來說明,掖:講大拇指的作用,拇指前端要稍斜而仰,緊貼筆的內側,作用的方向是由內向外;押:講食指的作用,用食指第壹節指彎處從外向內和大指相對提住筆管,作用方向是由外向內;鉤:講中指的作用。中指第壹關節彎曲如鉤,鉤在筆管的外側,加強食指的力量。作用方向由外向內;格:講無名指的作用。無名指背,用內格連處頂住筆管,作用方向主要是由右向左外;抵:講小指的作用。即托在無名指的下面,起輔助作用。小指不要挨著筆管。用這種方法執筆書寫,每個手指各有其位,各盡其能,即有配合,又有輕、重、主、次的分工,揮筆自如,然而,同樣是五字執筆法,由於手指彎曲的角度以及執筆的深淺與松緊程度不同而各呈其勢。只要在書寫時手指,手腕能靈活方便,符合手的生理結構,要求,所執之筆能基本垂直於紙面,便是正確的執筆方法。
掌握正確的執筆之後,還必須掌握要領即指實、掌虛、掌豎、腕平,懸腕法,從而確保執筆的靈便。
除上述外,執筆還有松緊,高低問題。執筆的松緊及用力與否,對於初學者,只須了解寫大字執筆要松些,放得開;寫小字要稍緊,落筆比較準確,若均走極端,必然導致失誤。應該時緊時松,似緊似松,經過較長時間的訓練,最終達到“手隨意行,筆與手會”,心手兩意,翰逸神正的境界。另外,執筆的高低壹般是根據書寫字的大小而決定,寫小楷字執筆要低,高、中、大楷字則執筆高壹些。壹般執筆離筆頭的根部約二寸左右為好。
三、用筆法
毛筆的運用,簡稱“用筆法”。用筆法是寫字點畫用筆的壹般原則。用筆,廣義的是指使用毛筆的方法。狹義的是指基本筆畫的書寫方法。用好毛筆的重要目的首先在於寫好基本筆畫,而要寫好基本筆畫又必須用好毛筆。讓以用筆的廣義所指和狹義所指是密切聯系在壹起的。對它們的理解完全可以統壹起來。
要學好書法,用筆是關鍵。壹般說來,筆鋒著紙後,準備動筆之時為起筆,筆鋒著紙後在紙上行走叫行筆;筆鋒在筆畫中運行到未端取回鋒作收是收筆。筆法有方筆,圓筆兩種,也可方、圓兼用。書寫起來壹般運用藏鋒、露鋒、逆鋒、中鋒、轉鋒、回鋒、提、按、頓、駐、挫、轉等不同的處理技巧,方可寫出不同形態的筆畫,只有掌握了筆法才能隨心所欲進行書寫,在進行書寫時還應牢牢掌握中鋒用筆的原則,極力追求筆書的效果。在熟練地掌握了中鋒行筆以後。才可以練習和運用側鋒行筆。書寫時還要努力避免病筆。
“永”字八法。自古以來,初學寫字的人如何用筆往往以“永”字八法學起。什麽是“永”字八法呢?就是“永”字中的八筆。分別代表八種筆法。(即:側......>>
問題三:寫書法是該註意些什麽,怎樣將書法寫得更好 壹幅好的書法作品就象壹首詩,壹幅畫,壹曲音樂,令欣賞者欲醉欲仙,能使人得到美好的享受,從而產生豐富的遐想。通過兩年的學習,我認為要想學好書法必須註意以下幾點: 首先,學書法的關鍵在於用筆,著名書法家趙孟\曾說過:“書法以用筆為上。”如起筆、行筆、收筆、提筆、按筆、轉筆等。用筆之法有“方”“圓”之分。所謂起筆就是逆鋒起筆。所謂中鋒行筆就是將筆的主峰保持在筆畫中間,藏頭護尾,令筆心藏在點畫中行,中鋒行筆可使點畫飽滿、圓潤、渾厚而有質感。達到入木三分,力透紙背。方筆是用逆風折筆必然成側鋒。基本要領是“橫畫直落筆,直畫橫落筆”,在落筆後馬上轉為中鋒,在收筆處轉為側鋒。方筆落筆要快重按,折以成方,圓筆落筆要慢、輕、提,轉以成圓。學會用筆也就掌握了書法的關鍵。 其次,字的結構。將筆畫按照壹定的規則組織成字,對壹個字的筆畫來說,要註意疏密得宜,配合勻稱,仰覆向背,適當變化,穿插聯絡,布置整齊,遜讓避擾,彼此相按,形斷意連,呼應顧盼,各各筆畫之間的搭配才能相輔相成。對筆畫的長、短、粗、細、寬、窄等等就如同陰陽學說,必須要陰陽調和,互相依存,做到即對立又統壹,才能使字寫的惟妙惟肖。 再次要註意章法,就能把許多字寫成篇章。整幅作品的分布,如字距、行距、字的大小、高低、留出天地等。要在書寫前就設計好,做到心中有數,使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大小適宜,疏密得當,即富於變化而又渾然壹體。 領會書法的技法和內在神韻,要通過對字帖進行仿寫練習,把學過的各種技法寫出來與原帖對照,找出差距,把字帖當作壹本故事書進行欣賞閱讀,增強對技法的領悟。書法非壹日之功,要想寫好書法,要堅持不懈,從不間斷練習,學書法壹定有所成就。
建議:
如果妳剛開始學的話。那就臨顏真卿(楷書)的也就是最簡單的字體――顏體。
如~~:
《多寶塔碑》(文物出版社)(較易)或
《勤禮碑》(文物出版社)(有難度)或
適合初學者的臨習碑帖《顏體多寶塔標準習字帖》(北京出版社)
~~~(要耐心寫哦!)
――大白雲(普通羊毫)或狼毫(彈性很強)(我寫作品采用呢~~)
再臨:
《蘭亭集序(敘)》[行書](《王羲之蘭亭敘及其筆法》(西冷印社)
要註意!!字是要背下來再寫的~
----兼毫(比較有彈性)
而後:
《石門頌》[隸書](文物出版社)(註意絞筆,用筆靈活多變)
個人非常欣賞!!!{推薦}
――鶴腳筆(筆鋒很長)
然後:
《石鼓文》[篆書](文物出版社)(註意絞筆)
――仍可以用鶴腳筆(筆鋒很長)
註意!!:隸書,篆書是非常毀筆的!我半個月就要換壹根(壹天臨三個小時呢!!)
背壹些篆字,對篆刻有極大幫助!!!
嗯~~:
《書譜》[草書](《孫過庭書譜》)(上海書畫出版社)(非常標準的草書)
――中鋒羊毫(基本可以)
背草字符(《標準草書》-於佑任 著 10元~很便宜的)
在日常學習中用上草字符,讓同學對妳刮目相看!!!
最後:臨遍百家,讀破萬卷書!!
《歷代書法論文選》 [上海書畫出版社]
~~~理論是必要滴。。。(我也在看啊~不過的確很難。。。)
選擇妳偏愛的書體,徹底掌握!!
祝妳成功!!!
如果妳只想體驗書法的話。
楷書:
《唐褚遂良書雁塔聖教序》(文物出版社)(筆勢蒼勁優美)(個人來講是比較喜歡的楷書)
《勤禮碑》(文物出版社)(橫細豎粗,厚重有力)
――大白雲(普通羊毫)或狼毫(彈性很強)(我寫作品采用呢~~)
行書:
《蘭亭集序》(不愧是行書之龍~~)
----兼毫(比較有彈性)
草書:
《書譜》(《孫過......>>
問題四:如何寫好書法的訣竅 壹般情況下,功力只能等於時間,不等於水平。
臨帖不正確,就是寫古人的字,練自己的毛病,而且是用功越多,毛病越多。
美應該是多種多樣的,豐富多彩的。
臨帖要講究效率,什麽樣的效率是最好的呢?壹本字帖,拿來,臨壹遍,就明白了,就能用於自己的創作了。臨帖的境界分為以下幾種:
低:拿壹本帖,反復臨,才能創作
漸高:拿壹本帖,看幾頁,就會創作
較高:拿楷書類(或篆隸類、行書類)幾本字帖,看幾頁,就創作出集大成的楷書(篆隸、行書)
高:拿楷書、行書幾類貼,看幾頁,就能創作出集大成的書法作品
書法的學習方法看似簡單,就是個臨摹,其實隱藏著很多問題。
結體和用筆哪個更重要?在臨摹的過程中,結構是第壹性的,用筆是第二性的。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說道:“古人論書,以勢為先。中郎曰九勢,衛恒曰書勢,羲之曰筆勢。蓋書形學業,有形則有勢。兵家重形勢,拳法重樸勢,義固相同。得勢便已操勝券。”體勢的變化,最終導致了點畫發生變化,線條也發生了變化。
怎樣評價各種點畫、線條?應以誰能用線條把結構(字形)組織生效為標準。
用筆千變萬化,用筆要想成為壹種合理的存在,必須有壹種結構來組織。沒有不好的用筆,只有不好的結構。
在本質上,寫字應該註意什麽?
應註意字的筆畫關系,即:長短、方向、比例、角度、節奏、疏密等等
假如壹個不認識中國字的人,看到壹個“中”字,第壹個反應是什麽?只有造型,沒有音義。而我們呢?首先反應的,是“音義”,然後才是“形”,而且,這些“形”,在我們的頭腦中,已經有了壹個固有的形式,這就是“視覺習慣”。視覺習慣幹擾了我們對原碑帖的觀察力。
以前老師讓我們把字寫得方正,是為了導讀。這就麻煩了,在座各位不是幹“導讀”工作的。我們等於是帶著鐐銬去做另壹種工作,唉~~“人生識字憂患始”啊!當妳認識壹個字的時候,把壹個字寫好的能力就減弱了。作為壹個中國人,要把字寫好,就要排除這種幹擾。
搞書法藝術,是給懂書法的人看的。臨帖不能減弱或者消滅原碑帖的特點,若原帖10分,臨摹若8分,創作就只剩6分了,是逐漸減弱的過程。
臨帖時,應該強化、放大特點。我們的臨摹,相當於與自己的視覺習慣做鬥爭的過程。所以,要寫“生”不要寫“熟”。要不斷訓練自己,把眼睛改變,把對漢字的認識改變,善於用各種線條來組織漢字,並組織得漂亮。
如果說,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叫人生觀,那麽對書法的認識,就叫“書法觀”。就是要確立壹個正確的書法觀,就是有壹個客觀的認識。
我們在臨帖時所犯的錯誤,大多是四個字:“熟視無睹”。
“結構者,謀略也。”意思就是:意在筆先。好的字,就是有效地組織點畫。
衡量臨摹效果的標準是什麽?就是創作。
所謂書法的能力,有兩個:壹是處理結構的能力(形的意象);二是用筆能力(線條的意象)。
要帶著這種意識去臨帖:極大地采集原碑帖中的信息,把每壹個字的信息點都找出來。打個比方,廠帖,相當於掙錢,創作相當於花錢。只有“掙”的多了,“花”的時候才能從容不迫、隨心所欲。
隸書的藝術價值,不在蠶頭雁尾,而且,隸書就恰恰是因為蠶頭雁尾而死亡的。不信,妳從西漢到東漢再到唐宋的隸書,妳看看,到最後,是“但有點畫爾”。
任何壹種藝術,在它的發生階段,是最美的。因為雖然不成熟,但是有很多天然的、自然的東西在裏面。
不要註重在犄角旮旯處下功夫,那都是“末節”。
書法家應該具有兩種能力,漢字結體能力和操縱毛筆的能力。要做到:能大能小:能寫榜書也能寫蠅頭小楷;能快能慢:能寫快的行草,也能寫慢的......>>
問題五:怎樣形容書法? 書法主要分為五大系:篆、隸、楷、行、草
而根據時代的文化背景以及個人的文化修養、思想內涵又呈現出各自不同的書法風格,所以書法的特點因時與人之變而異,不可籠統論定!
如初唐四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李邕均以楷書著稱,卻各具風格;
宋四家:蘇、黃、米、蔡雖皆以行書蓋世,卻各不相同……
在此只能簡單概括以下有代表性的書體:
(1)篆書:
先有大篆後有小篆.書法細勁挺直筆畫無頓挫輕重.
公元前二二壹年秦始皇統壹中國,廢除六國異體由丞相李斯整理,簡化 統壹字體,後人稱之為小篆,字體略長而整齊筆劃圓勻秀美.
(2)隸書:
隸書結體扁 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等點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輕重頓挫富有變化. 增強了書法造型藝術的美觀,風格也趨多樣化,藝術欣賞的價值大大提高.
(3)楷書:
楷書又稱正書真書.從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字形由扁改 方,筆劃中簡省了漢隸的波勢,橫平豎直,特點在於規矩整齊所以稱為楷法,是因為此書法可以作為楷模通行的書體,壹直沿用至今.
(4)行書: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相傳始於漢未,它不及楷書的工整,也沒有草書的 草案.行書中帶有楷書或接近於楷書的叫做行楷,帶有草書或接近於草書的叫 行草.
(5)草書:草書是按壹定規律將字的點劃連字,結構簡省,偏旁假借,並不是隨心 所欲的亂寫,草書的特點是藝術欣賞價值大於實用價值.壹般分章草和今草二種. 章草是隸書簡易快寫書的書體,字字獨立不連寫,今草是楷書的快速寫法,點畫飛動,上下之間筆劃痕跡往往牽連。
問題六:子字行書怎麽寫 如何練就壹手好書法 子字的寫法:
書法,是壹項技能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壹門藝術,沒有更好的練習捷徑,只能靠多讀多練。逐步就會不斷地提高書寫水平。
問題七:書法作品內容寫什麽好? 寫點詩句吧!如:《滿江紅》三十功名成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之類的。望采納!!!
問題八:寫書法時如何寫好“點”這壹筆? 您好,我是練習歐楷的,就“點”筆談壹下自己的壹 *** 會,我們互相交流學習,希望***同進步。
在楷書中,任何點筆都不取正勢。而應取側勢,所以下筆時應該以斜側的筆法行筆,至於斜側的角度大小,要因字而定。因字體不同而定。 以右點為例進行講解。
首先,寫楷書時點筆在壹個字中不可太大。要棱角分明而飽滿要求是“三角壹肚”。
行筆的方法是:下筆要虛而快,虛:就是露鋒,要輕八筆。要幹凈,要把第壹個。角”寫出來;快:就是邊落筆邊行筆,要準確、堅定、快捷。然後,向右下方行筆。下壓筆毫,壓至要求的粗度(此時筆腹以下已基本全部鋪開)。擡筆收鋒、收筆要實而緩。在這個動作裏,要壹次性完成上“角”、右“角”、下“角”和左側的“肚”。不可以回鋒向左或是向右,不可以借回鋒之“便”填補左、右筆畫墨跡的缺失,不可以“以回代描”。 這壹筆的關鍵要領,也是最難的地方。就是在收鋒時,筆鋒不可改向,從下筆到收筆都應該是中鋒行筆,向右下方行筆.行筆間不可轉筆,不可拐向下方。或者簡單地說,只要能壹筆完成“三角壹肚”,沒有“回鋒”或勾勒、描作,就算合格,基本筆法就應該是正確的。 在歐楷中,此點的筆法相當嚴格,難度很大,關鍵是它的形態。並為此形態而要壹筆完成.從難度指數來講,它僅次於直鉤。在歐楷上沒有功底的初學者,此壹筆將是壹個不可小視的“障礙”。只有在筆法完全正確的情況下,再經過反復訓練,反復書寫,才可寫好。
右點的幾個不同形態:
問題九:書法怎麽練?最快練好的方法是? 書法練習,壹般以楷書、行書為主。對草、隸、篆等體的學習和創作,不壹定作目標去追求。下面,我講壹個王獻之練習書法的故事。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都是著名的大書法家。父與子之間有這麽壹個小故事。有壹次,王羲之有事去京城,臨走時在家中的墻壁上題了幾個字。王獻之也受好寫字,他偷偷地把父親題的字擦掉,照原樣題寫上自己的字。王獻之寫好後,仔細端詳了壹番,自以為寫得不錯,能夠以假亂真了。王羲之回到家中,看到墻壁上的字,仍舊以為是自己原先題的字,很不滿意,不覺嘆氣說:“我離家時真是喝得大醉了。”王獻之聽了,內心非常慚愧。從此,他更加認真刻苦地練字也成了壹個與父樣齊名的書法家。
那麽作為現代人如何練好書法呢?
1、學習書法關鍵在於多練,而多練在於多臨帖。但如果學習不當,會流於形式而不見實效。根據自身的多年來實踐,我認為練好書法應學會觀察。人們常說,“字壹半是看會的”,這話頗有道理。
2、如果純粹是從寫好字的角度,可以先練隸書,再練行書。如果想在藝術上有所成就的話,就要從楷書學起。隸書雖然法度較隨意,初學也較容易入門,但要學好它是必須付出汗水和心血的。在臨習碑帖時,除了臨習好它的形態和神態之外,在用筆的技巧上還要狠下功夫,要做到中鋒行筆且富於節奏,提按使轉純熟自如,線條質量凝重渾厚,內涵變化豐富。這些都是學習書法的重要要素,也就是基本功。學書者壹旦掌握好以後由寫隸轉入寫楷時,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寫出的楷書神采更佳,更具有豐腴樸茂、古雅高遠的神韻。
3、盡量多臨帖少摹帖。在摹的過程中,絕大多數人都不會主動深入地去分析理解每個字體的各個基本筆畫的來龍去脈,以及基本筆畫中提、按、頓、收筆和逆、折、回、轉等書寫要領,這樣實質上阻礙了對書法的觀察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思維的發揮,很難真正提高書法水平。臨寫則能較好地彌補摹寫的不足,就我的實踐來看,臨比摹進步快得多。
4、參加書法展覽、競賽等多種形式,激發學書熱情。在練好軟筆(毛筆)字的基礎上,提高硬筆(鋼筆)字的書寫能力,逐步提高書法創作鑒賞水平,只要努力,壹定會提高書寫水平。
5、先想後寫,有利於思維的集中,養成要動筆先動腦的好習慣。邊寫邊想,對於個別人來說,效果是比較好的。但對於大部分人而言,效果就不怎麽樣了。在動筆前先對著字思考壹會兒,有助於從整體上對字獲得感知。譬如,壹個字的結構、大小怎麽樣,這個字的運筆是怎樣的,在哪兒該頓筆,在哪兒該提筆等。這壹切,在想的過程中會了然於胸,所以到書寫時就會做到心中有數,寫起來比較得心應手。特別是有的人在“思”的時候,還情不自禁地用手指在桌面上畫,可見,先想後寫對於小學生來說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6、正確處理臨帖學習書法,臨帖只是手段,創作才是目的。經過長期臨帖,基本掌握了所學範字的筆法及構造原理,能臨寫出範字的概貌,這僅是為了創作打下了良好基礎,並不意味著壹下就能創作出好作品。即使能對某帖臨寫得惟妙惟肖,也不算真正的創作。因為臨帖就壹般意義而言只是壹個寫字的過程,而書法創作必須運用藝術思維進行深入的創造性的勞動。故從臨帖到創作是壹個非常艱難復雜的過程,在“臨”與“創”之間存在壹個過渡時期。在此期間,善於把握者就能順利駛向創作的彼岸;反之,只能停留在寫字階段,甚至對書法創作產生畏難消極情緒而致學書半途而廢、前功盡棄。從“臨”過渡到“創”應註意什麽呢?筆者認為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以下兩個方面的關系:壹是“入帖”與“出帖”的關系。學書者在認真分析筆畫、結構特點時應把握法帖形、神特色,即理解並熟記字形、筆畫和章法,領會法帖的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