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章帝劉帝王檔案:創東漢鼎盛局勢之謎
劉:公元76年-公元88年在位,明帝第五子,性情仁厚寬容,儒雅好學。在位13年,施行寬仁政策,廢除明帝時的酷刑,使吏治清明,安定邊陲。在文 化學術方面有很大成就,與明帝同創了壹個“明章盛世”。公元88年病逝,終年33歲,死後葬於敬陵(今洛陽東南)。謚號孝章皇帝,廟號肅宗。> > 漢章帝劉是漢明帝劉莊的第五個兒子,生母為賈貴人,因為馬皇後沒有兒子,賈貴人是馬皇後同母異父的姐姐,加上劉小時候就被馬皇後收養,因此就以馬家為外戚。> >公元60年,4歲的劉被立為太子,公元75年,明帝劉莊因病去世,劉即皇帝位,時年19歲。章帝即位後,,註重農桑,興修水利,減輕徭役, 實行“與民休息”,並且“好儒術”,使得漢朝經濟、文化在這壹時期大大發展。此時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思想也比較活躍,出現了王充等思想家。章帝還兩度派 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區重新稱藩於漢,與漢明帝***稱“明章盛世”。> > ◆外戚專權埋禍根> > 章帝過於放縱外戚,導致 漢和帝時期外戚專權,直接導致了東漢的覆亡。東漢光武、明帝兩朝,鑒於篡權的教訓,不允許外戚幹預朝政。明帝馬皇後的兄弟馬廖、馬防、馬光,在明帝朝 雖都是官員,但馬廖是虎賁中郎將,馬防、馬光是黃門侍郎,官位都不高。而劉壹即位,就越級提拔馬廖為衛尉,馬防為中郎將,馬光為越騎校尉。馬氏兄弟升遷 後趾高氣揚,得意忘形,許多官員爭相趨附。 劉想為舅舅們封侯拜爵,馬太後堅決不許。馬太後是名將馬援的女兒,自幼好讀書,明事理,嚴於律己,是漢代名 後。> > 公元77年,壹些官僚為討好馬氏兄弟,又上書請求封馬氏兄弟為侯,馬太後下詔免議。劉親自向馬太後面請,馬太後和顏悅色地勸說 劉,讓他考慮安頓百姓,不要再提為外戚封侯的事情,劉俯首受教,唯唯而出。馬太後讓三兄弟辭去職位,以特進解職還家。 公元78年,馬太後去世。> >同年,劉冊立了原大司徒竇融的曾孫女為皇後,外戚竇氏的權力迅速發展起來。在後宮裏,妃嬪們也展開了微妙的鬥爭。竇皇後雖然得到了皇帝的寵愛,但她沒 有兒子,宋貴人有個兒子叫劉慶,被立為皇太子;竇皇後設計讓宮女作證誣告宋貴人姐妹作蠱害人,命小黃門審問宋貴人姐妹,逼她們自殺,使劉廢黜了劉 慶,將梁貴人的兒子劉肇立為皇太子。接著,竇皇後誣陷梁貴人的父親,讓他死在獄中,使梁貴人姐妹憂郁而死,使劉肇成了自己的兒子。 朝中外戚集團也為實際 的政治和經濟利益開始爭鬥。> > 由於馬太後的去世,馬氏兄弟在宮中失去內援,往日聚集在馬氏門下的官員和清客漸漸離去。章帝又十分寵愛竇 皇後,竇氏借機說馬氏腹誹、奢侈,使劉下令,讓馬氏兄弟回自己的封地。隨著馬氏的沒落,竇氏外戚的地位陡升起來。竇皇後的哥哥竇憲被任命為侍中、虎賁中 郎將,弟弟竇篤被封為黃門侍郎。竇氏兄弟出入宮禁,賞賜累積,廣交賓客。第五倫上書要求劉約束竇氏,防患於未然,劉不予重視,置之不理,更使竇氏橫行 跋扈,甚至欺淩劉氏諸王、公主以及前朝皇後陰、馬諸家。> > 竇氏的惡性膨脹,最終因竇憲以極低的價格強買沁水公主的園田引起了劉的重 視。壹日,劉命竇憲同出巡遊,路過沁水公主的園田。劉故意問:“公主園田今屬誰家?”竇憲支支吾吾,不敢正視。回到宮中,劉痛斥竇憲:“朕看妳有些 能力,又是皇後的親戚,才讓妳辦些事,妳如果囂張無法,我殺妳還不容易嗎?真是如同殺壹只雞!”竇憲慌忙伏地請罪,竇氏的勢力才有所收斂。> >為了重建光武、明帝兩朝約束外戚的政策,劉調鐵面無私、剛正不阿的周紆進京擔任洛陽令。周紆上任就命令署吏通報京師豪強的名單,並嚴申禁令,聲明不論 誰犯法,都嚴懲不饒。壹天黃昏,黃門侍郎竇篤出宮回家,路過止軒亭,亭長要求檢驗。竇篤的仆人推開亭長,亭長拔劍大喝,要求通名並解釋晚上通過的原因。竇 篤報名後才準放行。第二天,竇篤彈劾周紆縱吏橫行,辱罵貴戚,竇皇後也在劉面前哭訴。劉礙於皇後情面,將周紆逮捕候審。周紆在審判時理直氣壯,依法痛 斥竇氏惡行,廷尉實錄向劉匯報。劉命令將周紆釋放,暫免去他的洛陽令。但因劉對他的忠直很了解,因此不久又任命他為禦史中丞。> > 劉對外戚專權有所警惕,但他又優柔寡斷,下不了決心狠狠處理,最終沒能削弱外戚的勢力。> > ◆通西域,定邊陲> >漢章帝劉在外交上有很大的貢獻,為東漢鼎盛的社會局面做了很好的鋪墊。經營西域、維護絲路是明帝時期開始的,班超奉命出使西域,使西域的各國歸服,朝 廷在西域建立了都護府。不過,這個地方仍然不斷發生戰亂,局勢並不是很穩定。劉剛即位時,焉耆、龜茲、車師等聯合北匈奴,攻打漢朝的軍政駐地,形勢壹度 吃緊。劉派兵西進,解救了邊疆的危機。 對於是否繼續經營西域,劉,大臣也有爭議,最終劉聽從校書郎楊終的建議,選擇放棄西域,讓滯留西域 的班超等人回國。班超住在疏勒國,奉詔後收拾行裝,準備返回。因為西域人民愛戴和尊敬他,班超也依依不舍。疏勒國的人民聽說他要回國,都惶恐不安,因為班 超對付匈奴有辦法。疏勒都尉流淚滿面,對天長嘆:“漢朝使節棄我而去,我國必定被匈奴所滅,與其日後死,不如今日死,魂魄還能隨著漢朝使節,送他東歸。” 說完之後,引刀自刎。班超因王命在身,只好東行。班超到了於闐國,百姓攔道迎接,但壹聽說他要東歸,都失聲痛哭,抱著馬腿,不讓他離開。班超只好留下來, 同時上書請求留守西域。劉同意了班超的請求。班超在西域團結各族人民,有效地遏制了北匈奴的侵擾。西域各國除龜茲外,都願意臣服漢朝。> >公元83年,班超上書求援,征服龜茲,實現“斷匈奴右臂”的戰略意圖。劉支持班超的計劃,征集吏士前往支援。平陵人徐幹自告奮勇到朝中上書,願意去西 域立功,劉任命他為假司馬,徐幹率領壹千多人組成的遠征軍西去馳援班超,並和班超壹起擊敗了反漢的疏勒都尉番辰。在西域諸國中,烏孫的勢力最強大,班超 請求劉派使者慰問烏孫國王。劉同意了班超的請求,派使臣前往烏孫慰問。烏孫國王很高興,在公元85年派使者回訪漢朝,表示友好。> > 在西域,由於得到了烏孫的支持,劉很滿意,他提升班超為將兵長史,授予他代表東漢 *** 在西域行事的權力。由於東漢 *** 同西域保持了密切的聯系,特別是烏 孫的內附,班超在西域的威望大增,西域諸國都願意接受班超的節制,這樣就為以後東漢 *** 再次打通同西域的密切交往鋪平了道路。> > ◆寬政疏刑,匡正經學> >史稱劉忠厚仁慈,輕徭薄賦,是東漢賢君。他的政令刑法都比較寬疏,但他的寬疏也不是都建立在原則之上。按制度,官員貪汙要禁錮三世,就是三代人都不能 做官,劉廢除了這項制度。而他對官員和貴族的賞賜,往往超過規定的限額,這就造成國家財政的困難,而這些負擔最後還是轉加在了百姓頭上。 劉的壹些政 令刑法也不是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而是出於災祥讖語之學。> > 公元76年,兗、豫、徐等州發生旱災,饑民遍野。劉壹方面調集國庫中的糧 食緊急救援饑餓中的人民,壹方面召集群臣商討解決辦法。按照當時人民的看法,水旱荒年是陰陽不調,而這又與政事有關。司徒鮑昱痛陳時弊:“前些年因為楚王 劉英之獄,許多人被牽連,那其中大概有壹半以上都是冤枉的。那些被判了刑的人遠離家鄉,骨肉分離,死了靈魂也得不到安息。這就導致陰陽失調,水旱成災。現 在不如赦免這些刑徒,解除監禁,讓他們回家和親人團聚,這樣也許能制造祥和之氣,讓上天降下甘露,解除旱情,免除百姓痛苦。”尚書陳寵也上書說:“治理國 家就如同調整琴瑟的弦壹樣,弦調得太緊會崩斷,刑法太嚴會激起人民的不滿,建議陛下應進壹步寬緩刑法。” 劉聽從了他們的建議,大赦天下,寬緩刑法。> >因為相信讖語迷信,劉親自主持整頓經學。公元79年,劉接受了楊終的建議,親自在白虎觀召集將、大夫、博士、郎官和儒士開會,叫他們在太學裏研究 《春秋》、《谷梁傳》、《尚書》、《詩經》、《易經》等古籍,讓各家把分歧盡量講出來,集中各家智慧,甄別其中的異同,當然也不盡求壹律,議定五經異同, 最後由他來判斷是非。這次會議討論後由班固整理成書,命名為《白虎通》。白虎觀會議以及《白虎通》所標榜的“正經義”壹方面是用讖語來正經學,利用政治使 讖語迷信合法化,具有和經書壹樣崇高的地位,另壹方面是利用官方意誌來正經學,更好地為封建統治者服務。因此,《白虎通》成為把儒學思想法典化的著作。 這本書就是傳至今天的《白虎通義》。這部書除了古籍的研究成果外,還吸收了陰陽五行和讖緯之學,對董仲舒以來與神秘哲學的進壹步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 響。> > 另外,劉在歷法、科學方面也有很高的建樹。劉本人在書法上就有很高的造詣,他擅長草書,據說,已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他的書法作品被歷代擅長書法者所珍愛,人們稱之為“章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