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花(傳說中的食人花)
[1]?大王花是壹種肉質寄生草本植物,產自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爪哇、蘇門答臘等熱帶雨林中,是世界上最大的壹種花朵,有“世界花王”的美譽。
中文學名
大王花
別稱
大花草,腐屍花,萊佛士亞花
二名法
Rafflesia arnoldii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
目
大花草目
科
大花草科
屬
大花草屬
種
大花草科
分布區域
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爪哇、蘇門答臘等熱帶雨林
美譽
世界花王
1基本信息編輯
大王花雌雄異株,胚乳。為使世界上最大的花不致滅絕,?
合並圖冊(2張)
1997年沙巴野生保護法令將大王花列為保護植物。1981年新加坡植物園開始了引種試驗,把大王花的種子人工播種在爬巖藤的莖皮裏。
2名稱由來編輯
大王花的名字是取自英殖民地時的Sir Stamford Raffles。1818年時,Sir Stamford Raffles和他的朋友Dr. James Arnold在Manna這個地方發現了最大的大王花品種,花徑40cm,重7公斤,並取名Rafflesia arnoldii。如今發現最大的大王花花冠直徑1.4m,重10公斤,花瓣厚5cm。
3結構編輯
大王花是壹種肉質寄生草本植物而並非
真的“食人花”。它們主軸極短,沒有葉片和地下莖,吸取營養的器官退化成菌絲體狀,侵入宿主的組織內,因此整朵花就是它的全部,從宿主身上吸收的營養幾乎全部供應花朵的生長,花徑能夠達到3英尺,即0.9144m,最高紀錄可達1.4m。大王花的基座是由宿主的木質部發展而來的,形狀很象個廣口壇子。
4大王花雌雄異株編輯
雌花由8-6-4枚合生心皮所組成,子房下位、半下
花朵
位或上位,1室或胎座內伸至近中部,形成許多不規則的腔隙,胚珠多數,生於側膜胎座上,珠被1~2層;花柱1或無,柱頭盤狀、頭狀或多裂。雄花多數至5枚,無花絲,1~3列環生於蕊柱上,花藥2室,縱裂或頂孔開裂,藥室有時匯合,花粉常具粘性,單個或成四分體。果為漿果,種子微小,種皮堅硬,內有胚乳。植株常寄生在熱帶雨林落葉層下葡萄科爬巖藤屬植物的蔓生莖的根部或較低的攀緣莖上,但它們寄生依賴關系之間的壹些細節至今未能解釋清楚。
5生長與繁殖編輯
大王花的花朵雖然很大,但它的種子非常微小,用肉眼幾乎難以辨別。種子帶有粘性,當動物無意間踩碰它時,就會被攜帶到別處繁衍。當然,大王花種子具體是怎樣傳播的,科學界還存在著相當的爭議。壹部分學者認為:“種子是由鹿、野豬等踩進莖皮破損的植株中後進行繁衍的”。
6盛開與雕零編輯
據當地居民的介紹,每年的5~10月,是大王花最主要的生長季。種子具體是怎樣萌發的還不太清楚,只
花苞
知種子的絲狀芽體可在不傷害宿主的情況下逐漸在莖皮內蔓延,直至壹年半後,種子吸收了足夠的能量,體積膨大,穿破種皮萌發出約6mm的芽點。經過幾個月的緩慢生長,花蕾逐漸由乒乓球般的體積直至生長到甘藍壹般大小。等過了壹個月,花苞便會緩緩張開,完全綻放需要兩天兩夜。盛開的大王花艷麗多彩,整個花冠呈鮮紅色,上面有點點白斑,花冠50~90cm,5片多漿汁的花瓣厚而堅韌,每片花瓣厚約5cm,寬30cm左右,花瓣質量總重最高可達25磅之多,也就是10多公斤。花朵中央有壹個圓口大蜜槽,其容積相當大,能夠承起6~7誇脫的水,即5~7公斤。
根部細節
大王花壹生只開壹朵花,花期只有4天。花苞綻放初期具有香味,之後就會散發具有刺激性的腐臭氣味了,因此有了腐屍花Corpse Flower的異名。花粉散發出來的惡臭招來蒼蠅等腐食動物為其授粉,松鼠對花粉也很感興趣,常常從壹個花藥舔到另壹個花藥。在花期的第4天,大王花的花瓣逐漸變黑雕零,在幾周內變成壹灘粘稠的黑色物質。成功受粉的雌花會在之後的7月內逐漸形成壹個半腐爛狀的果實。驚艷的花朵結出了腐爛的果實,真是壹個植物界的奇觀。果實球狀,直徑約15cm,具木質化、棕色的表皮,種皮下充滿乳白色、富脂質的果肉,以及上千枚紅棕色的微型種子。
7地理分布編輯
大王花
大王花產自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爪哇、蘇門答臘等熱帶雨林中,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花朵,有“世界花王”的美譽。大王花在當地叫Bungapatma,意思是“荷葉般碩大艷麗的花”。
8主要品類編輯
大王花現今已被確認的品種有24種,但還有4種尚未證實。
9物種劃分編輯
關於大花草(大王花又名“大花草”)的物種劃分,馬來西亞的學者宣稱可能發現了大花草(Rafflesia)屬植物的新種。該屬植物以花朵巨大而氣味惡臭著稱。馬來西亞丁加奴省(Terengganu)東部的林業官員表示,他們發現了壹種特殊的大花草屬植物,其花瓣像是壹種已知物種,而花的內部形態又像是另壹個種。林業官員伽瑪魯丁(Roslee Jamaludin)認為,這可能是壹個新種或是壹個變種,也可能是壹個變型。大家都對這個發現感到興奮,經過對已知大花草屬植物的查考還沒有發現有哪個種具有與之相同的特征,當然,在確定這是壹個新種之前還要對其特性進行更為仔細的觀察。
伽瑪魯丁說,發現這種大花草的具體地點還不能對外公開,人們發現這株大花草時它是攀援在壹株高大樹木上的。
據介紹,該屬植物以花朵巨大而氣味惡臭著稱。大花草雖然稀少,但在東南亞的幾個國家都曾發現過。其花朵巨大,直可達1米,重達10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花朵之壹。
哈佛大學植物學家查爾斯·戴維斯及其同事在《科學》雜誌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利用最新的DNA分子標記技術,將大花草與壹系列植物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發現它在植物家譜中應該屬於大戟科。
戴維斯說,這種生活在東南亞熱帶雨林下層植物中的大花草壹般寄生在葡萄藤科植物上,開出的巨型花為血紅色,發出壹股腐臭味,這種味道可以用來吸引某種蠅為它授粉。壹般植物學家把具有相似特征的植物劃入同壹科,但大花草的花大得出奇,這在開花植物中實屬罕見,加上它屬於寄生植物,沒有葉莖等植物的典型結構,而且由於寄生,吸取了不少葡萄藤科植物的遺傳特征,因此科學家壹直不知道它該歸哪壹科。[2]?新研究認為大花草應屬大戟科,這讓他們大吃壹驚,因為大戟科植物的花只有大花草的數百分之壹大,愛爾蘭鐘花、壹品紅和蓖麻等都屬於大戟科,花朵大小相差如此懸殊卻同屬壹類,令人非常不解。下壹步他們要對大花草進壹步研究,比如分析它的花為什麽這麽大,是怎麽演變來的。
10瀕危與保護編輯
大王花僅分布在
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的爪哇、蘇門答臘等熱帶雨林中,由於人類采伐木材、開拓種植園等活動的影響,當地大片雨林正在急劇減少。沒有適合的環境導致大王花逐年遞減,加上當地傳說大王花有藥用價值,有補腎壯陽的功效,花芽提取物炮制的浸膏,是婦女分娩時的良藥。當地人的濫采,更使大王花處在瀕臨滅絕的嚴重危險之中。印度尼西亞政府也正在著手組織植物學家搜尋和保護這種植物。1984年,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將大王花列為“世界範圍內遭受最嚴重威脅的瀕危植物”,提請世界公眾重視和著手保護這種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奇特的花。
乳香木
乳香木是壹種落葉樹,自然生長於南阿拉伯、紅海、阿頓灣,沿岸的原野之上。乳香木是十二月二十四日的生日花。由乳香木提煉出來的乳香,點燃會散發出香氣,具有驅蟲的效果。自古便受人們的喜愛,在慶祝基督誕生的三聖人的禮物當中,也有乳香在內。
中文名
乳香木
生長
南阿拉伯、紅海、阿頓灣
別名
蜜香樹
高
4~5m
功效
調氣,活血,止痛
主治
治氣血凝滯、心腹疼痛1淵源編輯
名莞香。早在鄭和下西洋的時候,莞香已有了出口的幸運,那個裝船啟航的地方由是名香港。後來康熙皇帝鄙視洋人而海禁遷界,後來乾隆皇帝更寫信給英王,倨傲地宣稱:在統治這個廣闊世界時,我只考慮壹個目標,即維持壹個完善的統治,而根本不需要貴國的產品,當然中國的商品也就不必運往外國。於是莞香衰落,香港寂寞。屬橄欖科的乳香木,是獻給在公元6世紀逝世的虔誠聖姊妹---德拉絲拉和艾蜜莉安娜的花。
2簡介編輯
它又名蜜香樹,樹汁經提取沈積而成香料名沈香。沈香以產於粵之東莞者為最,乳香木有著如紙般的樹皮,是壹種落葉樹,自然生長於南阿拉伯、紅海、阿頓灣沿岸的原野上。由乳香木提煉出來的乳香,將它燃燒會散發出香氣,具有驅蟲的效果,自古以來就受人們的珍愛。在慶祝基督誕生的三賢人的禮物當中,也有它在內。因此它的花語是-禮物。
乳香木的樹皮猶如紙般薄脆,而樹皮裏面,便是它的汁液,當樹脂從乳香木滴出時,如同乳液壹般,乳香便是產於乳香木,當樹皮被輕輕割開壹個小口,便流出乳狀的樹液,而當汁液接觸空氣便會發硬,之後,便成為黃色微紅的半透明晶塊。
3特征編輯
橄欖科矮小喬木,高4~5m,罕達6m。樹幹粗壯,樹皮光滑,淡棕色黃,紙狀,粗枝
的樹皮鱗片狀,逐漸剝落,幼枝圓柱形。葉互生,密集形成葉簇,或於上部疏生,奇數羽狀復葉,長15~25cm,葉柄被白毛,小葉7~9對,對生,無柄,基部者最小,向上漸大,小葉片長卵形,長達3.5cm,頂端者長達7.5cm,寬1.5cm,先端鈍,通常略波曲,基部圓形,近心形或截形,邊緣有不規則圓齒裂,或呈不明顯齒裂至近全緣,兩面均被白毛或上面無毛,下面被疏毛。花小,排成稀疏的總狀花序,花序較葉為短;苞片卵形,先端尖;花萼杯狀,先端5裂,裂片三角狀卵形;花瓣5片,淡黃色,與萼片互生,卵形,長約為萼片的2倍,先端急尖;雄蕊10枚,著生於花盤外側,花藥橙色,花絲短,略長於花盤;花盤大,肥厚,圓盤形,玫瑰紅色,具5~10鈍微圓齒;子房上位,著生於花托上,中部以下為花盤所包圍,3~4室,每室具2垂生胚珠,花柱粗,略超出於雄蕊;柱頭頭狀,略三裂。果實小,長約1cm,倒卵形,有三棱,鈍頭,基部有花托,花盤及花絲殘留,果皮光滑,肉質,肥厚,折生成3~4瓣膜。每室具種子1枚。花期4月。
4生日花編輯
生日花:乳香木
公元6世紀虔誠的聖姊妹,德拉絲拉和艾蜜莉安娜的花。自古以來,基督教裏就有將聖人與特定花朵連結在壹起的習慣,這因循於教會在紀念聖人時,常以盛開的花朵點綴祭壇所致!而在中世紀的天主教修道院內,更是有如園藝中心 般的種植著各式各樣的花朵,久而久之,教會便將366天的聖人分別和不同的花朵和在壹起,形成所謂的花歷。當時大部分的修道院都位在南歐地區,而南歐屬地中海型氣候,極適合栽種花草。
5藥用編輯
來源:為橄欖科植物卡氏乳香樹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其同屬數種植物的油膠樹脂。
功效:調氣,活血,止痛,追毒。
主治: 治氣血凝滯、心腹疼痛、癰瘡腫毒、跌打損傷、痛經、產後瘀血刺痛。
《別錄》:“療風水毒腫,去惡氣。”“療風癮?癢毒。”
《本草拾遺》:“療耳聾,中風口噤,婦人血氣,能發酒,理風冷,止大腸泄?,療諸瘡令內消。”
《日華子本草》:“止霍亂,心腹痛。煎膏止痛長肉。”
《證類本草》:“治不眠。”
《珍珠囊》:“定諸經之痛。”
《綱目》:“消癰疽諸毒,托裏護心,活血定痛,伸筋,治婦人難產,折傷。”
《本草從新》:“治癲狂,止泄痢。”
《要藥分劑》:“赤白痢腹痛不止者,加入乳香無不效。”
6花語編輯
花語:禮物
由乳香木提煉出來的乳香,將它燃燒,會散發出香氣,具有驅蟲的效果。自古以來就受人們的珍愛。在慶祝基督誕生的三賢人的禮物當中,也有乳香在內,因此它的花語是“禮物”。凡是受到這種花祝福而誕生的人,對他的情人來說,是最好的禮物了,因為他美麗、性感、溫柔體貼,缺點是嫉妒心太強。但嫉妒也是愛的表現。
7傳說編輯
在希臘眾多的神秘島嶼之中,有壹個島嶼叫奇奧斯島,傳說古代偉大的詩人荷馬,就是誕生在這片島嶼上,美麗的島上長滿了大片的乳香木,從樹上可以提取出珍貴的乳香,當地人稱其為--上帝的眼淚,每當小島的祭奠儀式開始,
人們總是焚燒乳香,因為他們相信,乳香的煙可以將他們的祈禱帶給上帝,把來年的幸福降臨。在古代,人們便把乳香制成口膠糖,用來清潔口腔,而到了近代,人們更是將乳香制成各種食品和化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