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循,河北無極人。楊循於1910年3月出生在壹個貧窮的農民家庭。1917年任村學校小學,1924年考入河北第七中學,學制四年。畢業後,因為家裏上不起學,為了謀生,我在無極縣國民黨黨務指導委員會工作了壹年。那時,楊殿勛專心於他的研究。在朋友們的支持和鼓勵下,楊殿勛於1929年8月考入北京師範大學預科班。放學後我經常打零工謀生。1931年升入該校中文系本科。這時,在湘儀王忠民老師的推薦下,楊殿勛被介紹到北平圖書館索引組工作學習,並協助他們編《清代文集篇目分類索引》。從此,楊殿勛的生活來源得到了保證。後來,楊殿勛參加了《石刻題跋索引》的編纂工作,直到1935年從北師大畢業。從此,楊殿勛被正式調到北平圖書館工作。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和工作,楊殿勛在知識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除了學校中文系的課程,楊殿勛還閱讀了大量的清人文集和各種業務參考書,掌握了當時先進的分類標引方法。它奠定了圖書館工作和圖書版本和目錄學的基礎。
楊殿勛的壹生
1937年5月,楊殿勛從北圖索引組調到中國采訪組任組長。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後不久,日本占領了北平。但由於北平圖書館是由中美文教基金會委員會資助和***同主辦的,日本人未能接手。直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日美正式宣戰,日偽政府才任命周作人為館長,接管了北平圖書館。在此期間,楊殿勛的生活非常艱難,精神備受折磨。受抗日救國思想的鼓舞,楊殿勛多次利用圖書館工作為中***地下工作者傳遞信息。解放後,這位地下工作同誌向北方黨組織作了報告。80後,這位同誌向文化部反映了情況,開了證明。後來,根據公安部有關文件,楊殿勛被指定在中華人民***和國成立前參加革命工作,享受退休待遇。從1937年到1945年抗戰勝利,楊殿勛先後發表了《跋四部叢刊本》、《石經論著錄》、《佛教石經目》、《宋代金石書目考》、《宋代金石佚書考》、《中國家譜通論》等作品。其中大部分已編入索引。
1945年抗戰勝利後,風暴之魂SF傳奇1945年抗戰勝利後,北平圖書館恢復正常工作。12月,楊殿勛被聘為《圖書館》季刊主編兼中文采訪組組長。但由於圖書短缺,很少購買圖書。其主要工作是接收政府沒收的敵偽書籍,最重要的是接收中央信托局保管的幾批書籍。從庫存編目到編目處理,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中日圖書總數達數十萬冊,成為當時圖書館藏書的主要來源。楊殿勛近幾年發表的論文有:《中國年譜目錄述評》,《記》,《跋尾》,《跋》,《讀後記》,《跋》等。
北平於1949年和平解放。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北方地圖由人民政府接管。作為留用人員,楊循正式參加革命工作,並被任命為首席采訪官。1950年,他被派往華北人民革命大學學習。回到圖書館後,他擔任采訪部主任。在黨的領導下,楊殿勛自覺加強思想改造,努力做好圖書采訪工作。
1959年,經文化部批準,楊殿勛被派往民主德國參加世界書籍裝幀藝術展,圓滿完成了任務。
向科學進軍1962年,黨中央提出“向科學進軍”的號召,北圖的工作重心從普及教育轉向為中央黨政軍機關服務,為重點科研和生產建設服務。這壹年,楊殿勛從采訪部調到書目部擔任主任。主要任務是編制多學科書目和回答讀者咨詢問題,協助查找多學科書刊。這份工作需要很高的中文翻譯和閱讀知識,專業的書目,以及進行學術研究的能力。楊循非常感興趣。在為各社會單位提供咨詢服務的同時,也有利於他專業知識的積累和提高。“文化大革命”前夕,楊殿勛不再擔任行政職務,而專門從事商業咨詢。除了這個職位,楊殿勛還擔任編輯,負責以下職位:《中國當代社會科學家》。編輯。編輯部。編輯部。編委、副主編。他被任命為中國圖書館學會學術委員,並被任命為北京圖書館研究館員。
1980年至1989年,楊殿勛主編的《中國地方誌聯合目錄》和《中國地震歷史資料》由書目與文獻出版社出版。也在各種期刊上發表過,《中國古橋技術史》,《文獻叢刊》,《中國歷代年譜總錄》,《續錄》,《談談中國古籍和古籍分類》,《中國年譜概說》和《略論王重民同誌對於版本學的貢獻》。
1984年,楊殿勛從北京圖書館退休。1987年被聘為北京文史研究館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