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懿榮 行書八言對聯
款識:海嶽十行溪山半幅,麻沙千本太崋雙碑。屹懷仁兄世大人屬、光緒癸未十月懿榮。
鈐印:王懿榮印(白文)、世為史官(朱文)1883年10月書、38歲作
上款人:屹懷仁兄、即費念慈。費念慈(1855—1905),清書法家、藏書家。字屺懷,壹署峐懷,號西蠡,晚號藝風老人。江蘇武進人。光緒十五年(1889)進士,會試後任館閣職,授翰林院編修。因論及朝廷之事被撤職遣歸,旋即回到吳中,與常熟翁同和、錢塘汪鳴鑾等為師友,以詩文、書畫、藏書為業。與文廷式、江標年相若,才相伯仲,皆有聲詞館。著有《歸牧集》。
王懿榮(1845-1900),字正儒,壹字廉生,山東福山(今煙臺市福山區)古現村人。中國近代金石學家、甲骨文的發現者和愛國人士。光緒六年(壹八八○年)進士,以翰林擢侍讀,官至祭酒,《清史稿》有傳。出身於封建士大夫家庭。幼承家學,6歲入古現村王氏家塾,15歲隨父進京。他聰穎勤奮,泛涉書史,有過目不忘之譽。青年時代,性“篤好舊槧本書、古彜器、碑版圖畫之屬”,尤潛心於金石之學。為搜求文物古籍,足跡遍及魯、冀、陜、豫、川等地,“凡書籍字畫、三代以來之銅器印章、泉貨殘石片瓦無不珍藏而秘玩之”。曾先後拜訪當時著名的收藏家、金石學者潘祖蔭、吳大贗等人,同他們***同切磋琢磨,撰有《漢石存目》《古泉選》《南北朝存石目》《福山金石誌》等書,成為當時著名的金石學家。王懿榮1880年(光緒六年)中進士,1883年任翰林院編修,1894年(光緒二十年)升遷侍讀並入值南書房。曾三任翰林院庶常館教習,三為國子監祭酒,“諸生得其指授,皆相勉為實學”,時人稱其為“太學師”。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他第壹個發現甲骨文,並將其時代斷為商代。此舉轟動了中外學術界,把漢字的歷史推到公元前1700多年的殷商時代,開創了文字學、歷史學研究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