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中華文化類的書籍的名稱大全

中華文化類的書籍的名稱大全

《四庫全書》四庫全書》是乾隆皇帝親自組織的中國歷史上壹部規模最大的叢書。1772年開始,經十年編成。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據文津閣藏本,該書***收錄古籍3503種、79337卷、裝訂成三萬六千余冊,保存了豐富的文獻資料。“四庫”之名,源於初唐,初唐官方藏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個書庫,號稱“四部庫書”,或“四庫之書”。經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圖書分類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圖書,故稱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四庫全書》正式開始編修,以紀昀、陸錫熊、孫士毅為總纂官,陸費墀為總校官,下設纂修官、分校官及監造官等400余人。名人學士,如戴震(漢學大師),邵晉涵(史學大師)及姚鼐、朱筠等亦參與進來。同時,征募了抄寫人員近4000人,鴻才碩學薈萃壹堂,藝林翰海,盛況空前,歷時10載。至1782年,編纂初成;1793年始全部完成。耗資巨大,是“康乾盛世”在文化史上的具體體現。“全書”。清代乾隆初年,學者周永年提出“儒藏說”,主張把儒家著作集中在壹起,供人借閱。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四庫全書》正式開始編修,以紀昀、陸錫熊、孫士毅為總纂官,陸費墀為總校官,下設纂修官、分校官及監造官等400余人。名人學士,如戴震(漢學大師),邵晉涵(史學大師)及姚鼐、朱筠等亦參與進來。同時,征募了抄寫人員近4000人,鴻才碩學薈萃壹堂,藝林翰海,盛況空前,歷時10載。至1782年,編纂初成;1793年始全部完成。耗資巨大,是“康乾盛世”在文化史上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