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時期,眾所周知,武帝喜愛稀世珍寶。如果妳能找到壹兩件事來取悅他,妳將永遠無法享受妳生命的輝煌。
當時有壹個叫欒達的煉丹師,他利用磁鐵的特殊性質,做了兩個棋子。通過調整兩個棋子的相互位置,有時兩個棋子相互吸引,有時又相互排斥。欒大稱之為“鬥棋”。
漢武帝見過很多棋,金的,瑪瑙的,象牙的,天下所需應有盡有。所以他壹看到這副棋,就立刻失去了興趣,不相信這個暗鐵結有什麽異常。
欒大沒有多解釋,只是簡單地說了壹句:“陛下,您看好了。”說著,從包裏掏出幾塊,輕輕放在棋盤上。
壹件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突然像活的壹樣,小棋子在棋盤上自動碰撞、戰鬥,直到漢武帝目瞪口呆。他過了很久才恢復過來,不禁驚嘆。
欒大見他高興,暗自得意,把手垂到壹邊,等著漢武帝賞賜。漢武帝大吃壹驚,封欒為“五益將軍”。其實棋子互相吸引並不奇怪。欒大就是充分利用了磁性。
石頭的作用只是吸鐵,漢武帝並不知道真相。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晉書·馬龍傳》記載,馬龍率軍西進甘肅、陜西,在敵人必經的羊腸小道兩側堆積磁鐵。當穿著真甲的敵兵經過時,被牢牢吸住,動彈不得。
馬龍的士兵穿著犀牛甲,磁鐵對他們沒有影響,可以自由行動。敵人以為法寶不戰而退。
中國古代對磁性的認識和利用在世界上是比較早的,在很多古籍中都有記載。
古代人從磁鐵礦有磁性的發現中認識了磁性。古人把磁鐵礦稱為“磁石”、“磁石”,還把磁性強的磁鐵礦亞種稱為“宣石”。東漢時期的《外物誌》記載,南海諸島周圍有壹些暗礁、淺灘含有磁鐵,經常吸引船只“被鐵葉遮擋”,使其難以脫身。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們的祖先已經有了很多關於磁鐵性質的知識。就連當時的詩人曹植,也在詩中用了“磁石吸鐵,金不連”這句話,可見他也明白磁石的本質。
梁南北朝陶弘景在《名醫錄》中提出了磁測法。他指出,優秀的磁鐵產於南方,磁性強,能吸住三根鐵針,使其首尾相連地掛在磁鐵上。
磁性更強的磁鐵可以吸引10多根鐵針,甚至可以裝下壹兩公斤重的刀。陶弘景不僅指出了磁性有強有弱,還指出了測量方法。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磁測量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