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在學習還是工作中,大家都接觸過手抄報。手抄報的版面設計要求主題鮮明,版面新穎美觀。手抄報有很多種,妳知道嗎?以下是我在3月3日收集的壯族手抄報內容,供大家參考,希望對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幫助。
壯族三月三,手抄報內容1 1,雞矢藤。
農歷三月初三吃雞糞藤條是廣西北海當地人的傳統習俗。我們把葉子和大米混合在壹起磨成粉,然後做成雞絲和藤面。這種面條做成的湯又香又甜,是當地人喜歡的特色小吃。相傳農歷三月初三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生日,北海人民紀念這位偉人。
農歷三月初三,僑鄉江門家家戶戶都有吃“雞藤”糕的習俗。先把它的葉子洗幹凈,和糯米壹起磨碎,和煮糖水混合,搓成粉球,壓成餅。有的還會印上“福、祿、壽”等吉祥字。雞矢藤葉制作的蛋糕香甜可口,風味獨特。吃了之後,它們可以清熱解毒。
2、薺菜煮雞蛋
民間諺語說:“三月三,薺菜是靈丹妙藥。”“三月三,薺菜煮雞蛋。”春天是吃薺菜的季節。春天吃薺菜也是中國人由來已久的傳統習俗。在這壹天,漢族人有吃當地蔬菜和煮雞蛋的習俗。
因為薺菜的諧音是“聚斂財富”,所以據民間傳說,三月三日,祭祖之時,人們會借助祖先的神靈和財富,將新鮮的薺菜洗凈,紮成小捆,加雞蛋、紅棗、氣球、二三片生姜煮壹大鍋,全家人吃壹碗,吃個痛快。據說可以除風濕,可以清火,腰腿不痛,還可以預防春疫。
3、五色糯米
黑、紅、黃、白、紫——五色糯米飯是壯族地區的傳統食品,因其顏色多樣而得名,又稱“黑米”。壯族把五色糯米視為吉祥和豐收的象征。
傳說在古代,莊佳村有壹個名叫特農的年輕人,外出工作時總是帶著糯米。山上的猴子總是把糯米帶走。有壹次,榫拉楓葉趕走猴子,才發現自己捏楓葉的手被染黑了。他靈機壹動,回家後把楓葉泡在糯米裏煮,做成黑糯米。猴子看到壹團黑乎乎的東西,以為是毒藥,不敢碰。吃了黑糯米飯後,特農覺得又幹又累,但又覺得渾身是勁。後來,莊家學會了用榫煮黑糯米,再用梔子和紅藍草逐漸制成黃、紅、紫糯米。
4.蒿子壩
三月三吃沙蒿和傳統習俗有關。三月初三,古代稱為“上巳節”,民間稱為“鬼節”。傳說在這壹天,人們的靈魂很容易被遊蕩的鬼魂迷惑。淳樸的村民認為,人們必須用野味來吃這種艾草,才能“咬住”(粘住)自己的靈魂,不受邪惡的侵襲,才能讓人身體健康,不生病。這壹美好的願望代代相傳,使得這壹千年的習俗延續至今,演變為當地祈福康泰的習俗。
黃花蒿,黃花蒿的俗稱,又叫青蒿,黃花蒿,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是壹種可食用的野生天然植物。春天,微風和煦,萬物復蘇。據醫書記載,沙蒿籽有清熱瀉火、利濕解暑、平肝安神的功效。看來,雖然沙蒿的“魂”是個傳說,但是祛病強身的話並不是虛的。
5.薄煎餅
農歷三月初三吃煎餅是同安人的傳統習俗之壹。鄭成功收復臺灣省後,其子鄭經繼承父業,繼續反清,多次出兵進攻閩南,因清軍頑強抵抗,造成民間重大傷亡。在鄭軍的反擊下,清軍投降,鄭軍入城。民眾在歡迎鄭軍的同時,做煎餅祭祀死去的親友。後來,人們在農歷三月初三用煎餅祭祖。
做煎餅夠忙半天了,更重要的是需要煎餅皮做支撐。煎餅皮要薄而結實,這樣餡就不容易破。吃的時候把餡放在煎餅皮上,卷成竹筒,非常好吃。因為質量好的煎餅皮很Q,所以很多人喜歡單獨吃煎餅皮。
6.春餅
三月三,還有壹個上周三的飲食習俗,就是吃“春餅”,把面做成薄餅,把雞蛋剝了,搗爛。也有人加蒜泥,把煎餅卷起來吃。有的地方早就暖和了,小蔥已經和春餅壹起吃了。
關於春餅的起源,民間還有壹個有趣的故事:據說在宋代,壹位名叫陳皓的學者和壹位名叫阿玉的賢妻彼此深深相愛。陳皓專心讀書,但經常忘記吃飯。這真的讓阿玉很擔心。她想了又想,最後想出了壹個做春餅的方法,既可以當飯吃,也可以當菜吃。陳豪壹邊讀書壹邊吃春餅,他的飯菜很可口,這使他在讀書時更有精力。不久,陳皓去北京參加考試,阿玉做了春餅,煎了給丈夫吃。結果,陳皓獲得了頭獎,所以他非常高興,他把妻子的春餅幹糧給了考官品嘗。考官壹吃,贊不絕口,立即寫了壹篇詩作文,名曰《春卷》。
7.艾蒿巴巴
清明節前後,艾草生長茂盛,是最嫩的季節。由於農歷三月三臨近清明節,艾草餅成為了三月三必吃的食物。
將采摘的艾葉洗凈,煮熟,切碎,與糯米粉、黃糖混合,揉成深綠色扁圓形的糍粑。最後在底部放上芭蕉葉,放入蒸籠蒸熟,制成柔軟香甜的艾草。艾草裏的餡可以是鹹的,也可以是甜的。
8.黑米
畬族,家家戶戶煮黑米,全家人吃壹頓飯作為禮物送給親朋好友,慶祝“黑米節”。傳說唐代畬族英雄雷萬興率領起義軍抗擊政府軍圍剿,因黑稗果而軍力大增。3月3日突圍成功,連戰連捷。為了紀念這壹事件,畬族人每年3月3日吃黑米,聚在壹起唱歌。農歷三月初三,梧州還有吃黑米的習俗。
黑米可以驅邪,強身暖胃。它以其獨特的楓樹風味和烏黑發亮的色澤,與油炸和搗碎的花生和香腸壹起烹制,是大眾喜愛的傳統食品。
9.莊宗
寧明莊粽子是壹種大粽子,用糯米和豬肉壹起煮。是壯族人在三月三專門做的傳統食品。
莊佳粽子起源於宋代,被稱為“風磨”。是特大號的宗八。除夕夜,姑娘們從鐵鍋裏撈出煮好的正月“鳳墨”。正月十五,所有出嫁的姑娘都要回父母家吃頓飯,父母把飯打開分給全家。子女必須吃盡風,以示孝順,祈求父母長壽。
10,水居壩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太湖縣和安慶潛山都有吃菊花的習俗。杭白菊又名大曲草,是清菜、涼菜、涮鍋菜,四五月開細小的頭狀花。生長於華中、華東、華南、西南的原野、田坎、路邊。春天可以采摘嫩莖葉,洗凈,拌入糯米面,蒸或炒食用。西南諸省稱為“清明巴”。
似乎在不經意間,春天徹底向我們走來。依稀記得20多年前的自己,紮著長長的馬尾辮,用手帕隨便紮著,頭頂上掛著壹只蝴蝶。經常唱“又到三月三了,風箏滿天飛”。不知不覺,今年的三月三就這樣過去了,像壹顆流星,讓人來不及歌唱和嘆息,青春的歲月已經悄悄溜走。
校園裏的紅玉蘭、白玉蘭都在盛開,那麽優雅精致。只是,壹瞬間就枯萎了吧?呵呵,有點難過。很久沒有這種感覺了。三月是我出生的月份。我多久沒期待過生日了?我不記得了。孩子小的時候,忙,累;孩子老了,卻因為害怕。我害怕壹年又壹年飛快流逝的歲月,害怕歲月飛刀在我臉上無情留下的痕跡,害怕自問自答時的沈默,害怕過完生日又老了壹歲。呵呵,人有時候就是這麽脆弱!
我哭過,笑過,愛過,恨過,大聲唱過,努力掙紮過,絕望過,希望過,希望過。雖然我沒有嘗遍人生的滋味,但我嘗遍了酸甜苦辣,壹眨眼就進入了四十歲的行列。回想起來,我發現我經歷了所有的悲歡離合。我真的在人生的道路上走了這麽久!現在每天和學生們在壹起,不斷的學習進步,看著孩子們壹天壹天的進步成長,覺得人生真的很有意義。我想對孩子們說:為了明天不後悔,今天就努力吧!好好學習,給自己充電;努力生活,讓自己快樂;努力去愛,讓自己變得富有。昨天已經過去,我們無法挽回。今天,我們必須好好利用它,才能擁抱美好的明天。
孩子們,我的生活因為妳們而更加精彩。希望妳也因為老師的參與,讓自己的人生大放異彩。願我們共同努力,抓住今天,為明天打下基礎!加油!!!
在春天和四月,廣西壯族自治區迎來了壹個節日。每個人都掛滿了燈籠,喜氣洋洋。這是我們的“三月三”!
大家壹定想問,三月三是怎麽來的?其實三月三有很多不同的起源,但最著名的還是“劉三姐”。
相傳劉三姐唱功委婉,被譽為“歌仙”,但在她的民歌中,揭露了富人犯下的滔天罪行,富人對劉三姐恨之入骨,於是在她上山砍柴時,讓她跌入山谷而死。因此,人們在葛仙去世的三月三日唱民歌來紀念他。這也形成了三月三最著名的習俗,葛衛節。
三月三不僅是壯族的節日,也是漢族、瑤族和其他民族的節日。在壹些地方,三月三甚至比慶祝春節更重要。
3月3日,壯族家家戶戶做彩米,染彩蛋,穿上節日盛裝,趕去參加“歌圩節”。“歌圩節”的地點壹般離村子不遠。“葛衛節”通常持續兩三天,附近的人們,無論是否認識,都以飽滿的熱情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歌圩節”上,各村花季少年成群結隊地找其他村的青年,集體唱山歌。通常是男青年先唱“觀光歌”,遇到意中人就唱“會歌”和“邀歌”。女生回應,就唱“問歌”互相認識。了解後會唱《情歌》《情歌》。臨別時,唱《送別歌》。歌曲是隨意編輯和演唱的。善良感人。
這是三月三,我們的三月三!
壯族三月三手稿內容4三月三是漢族和許多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是農歷三月的第三天。古代叫上巳節,是紀念黃帝的節日。根據傳說,三月三日是黃帝的生日。中國自古就有“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日,我出生在軒轅。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日,為後世所沿襲,從而成為漢族人在水邊飲酒、郊外春遊的節日。農歷三月初三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生日。真武大帝的全名是“北鎮天真武田璇大帝”,又名田璇神、玄武、真武真君。生於古軒轅世界,華立三月三。許多專家建議將“中國聖誕節”設立在3月3日和軒轅帝的生日上巳節,以增強民族凝聚力。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常務會議獲悉,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將成為廣西公共假日,自治區全區放假兩天。具體放假時間每年年初由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公布。
3月3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定於3月3日、4日放假兩天,全區放假。
3月3日還有兩天假,包括周末四天。
“壯族三月三”不僅是廣西壯族的重要節日,也是當地漢、瑤、苗等民族的重要節日,在廣西各族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不亞於春節。居住在廣西的12個民族中,每年有2700多萬人以不同方式慶祝“壯族三月三”,占全區總人口的54%。
廣西的三月三傳統習俗
五色糯米飯
節日前,每家每戶都準備了五顏六色的糯米和雞蛋。人們采集紅蘭草、黃米花、楓葉、紫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液浸泡糯米,制成紅、黃、黑、紫、白糯米。相傳這種食物是贏得仙女們的欣賞後流傳下來的;有人說,這是對宋仙女劉三姐的祭祀。吃了這種飯,人就旺了,健康了。雞蛋是歌圩中青年男女用來交流和傳遞感情的物件。
搶煙花
農歷三月初三和秋收後,廣西壹些少數民族地區的民間協會自發組織了搶花炮活動。
每隊有8人參加搶花炮。球員通過突破、擋人、變向、沖刺等方式沖入對方的電池。,並把煙花放入樂譜。規則與西式橄欖球相似,故稱“東方橄欖球”。傳統的“煙花”是壹個鐵環,直徑約5厘米,用紅布或紅綢包裹。比賽場地壹般設在河堤或山坡上,人數和隊伍不限。每槍必搶,第三槍結束。
繡球花調情
許歌的繡球花是女孩們在節前制作的手工藝品。制作工藝精美,全部為絲織工藝品:十二片花瓣連成壹個球體,每片花瓣代表壹年中的某個月份,繡有該月的花朵。有些繡球花做成正方形和多邊形。繡球花裏填滿了豆黍或棉籽。球用絲帶連接,墜絲穗和裝飾珠,象征純潔的愛情。
打
玩鋼管舞是壹項傳統的自娛活動。每壹個莊家人都是在大廳裏表演的演員。女子動作輕盈優美,男子動作有力有力。自娛自樂的“戲堂”寄托了壯族人民對豐收的渴望。
扁擔的舞蹈形式有二人轉、四人戴花、多人戴花等。舞者多為偶數。表演者手握扁擔,圍著板凳或翻米槽,有節奏地敲打板凳,有時還互相擊打扁擔。
用歌曲談論愛情
“三月三”歌會是青年男女交流的好機會。每次歌會,方圓幾十英裏內的年輕男女都會聚集在歌會上。這個年輕人在歌手的指導下和他喜歡的女孩對唱。
通常是男青年先主動唱“觀光歌”,觀察尋找對手,遇到意中人就唱會邀之歌。如果女方感興趣,她會同意的。男青年又唱起了詢問歌,彼此有了交情,唱情歌,做情歌。歌詞都是即興的,脫口而出的。如果姑娘認為眼前的青年才俊和才藝都得到了滿足,她會趁別人不註意,悄悄把懷裏的繡球送給對的人,“他”會用手帕、毛巾等物品還回去,然後歌聲會更甜,於是她會點秦晉的好。
演奏銅鼓
廣西壹些少數民族歷來有在節日慶典或祭祀時敲銅鼓的習慣,這壹習俗壹直傳承至今。現在,東蘭、天峨的壯族每年過“三月三”和春節,都安、巴馬、大化的瑤族過節日,南丹的瑤族舉行喪葬祭祀。南丹中島苗族人民在慶祝春節或遇到喜慶場合時,要敲鑼打鼓,以表達慶祝或悼念之情。
壯族三月三的傳說
很久以前,莊上有個叫魏的人,在壹個土豪手下當大臣。大圭很年輕,但他知識淵博,才華橫溢。而且,他非常關心壯族人民的疾苦。他拿著皇帝給他的俸祿,回到家鄉就分給人民。他壹無所有。有壹年,湘鄉發生了旱災,村民們懇求大圭向當地皇帝解釋,他可以免繳皇糧。大圭跪下說:“湘鄉百姓無糧,我陪千歲去視察。”當大圭和他的司機來到莊鄉時,他看到田野開裂,谷穗枯萎燒焦,壹群群面黃肌瘦的人跪在山路上訴苦。大圭跪下,道:“千歲已見君親,望免食。”土豪只能免除鄉鎮的皇糧。此後,他對大圭恨之入骨,但鑒於大圭的名聲,他又找不出什麽毛病來除掉他,於是就用了毒計,密謀對付大圭。
壹天,他把大圭叫到身邊說:“大圭,妳壹直很能幹,現在我想讓妳為我做件事。”大圭知道當地皇帝不懷好意,但他平靜地說:“請來千歲。”半瞇著眼,土豪說:“我在建亭子,缺瓦片。聽說人皮可以防寒防暑,防水防火,經久耐用。我要妳在兩個月內給我弄900張人皮當瓷磚,到時候會有重賞。如果失敗,將受到嚴厲懲罰。”大圭輕松地回答:“那就請妳親自去城門口訂貨吧。”
壹個月後,大圭沒有任何動靜。59天後,大圭仍然沒有動靜。到了最後期限,大圭召集了900名壯士,每人帶著壹斤糯米、壹斤米酒和壹斤辣椒面,來到皇城腳下,用鍋煮糯米和辣椒蔬菜湯。他們壹個個脫了襯衣,光著膀子坐在大門口,喝酒,喝辣椒湯,吃糯米飯。正當大家吃飽喝足汗流浹背的時候,土豪坐著八轎子來了。大圭急忙上前行禮,道:“貨物已送到千歲處,但這些可憐的混蛋全都漏網了。它們能用嗎?”土豪下了轎子,只見他黑紅的皮膚濕漉漉的,像是從水裏撈出來的,氣味刺鼻。土豪用手捂住鼻子,皺起眉頭。他退後壹步說:“又漏又臭。不能用。不能用。”說完,轉身上了轎子回宮。
壹個計劃失敗,兩個計劃就會誕生。清明節快到了,土豪又把大圭換成了他,裝作很真誠的樣子:“大圭,妳壹直都很聰明,現在我有壹件妳必須要做的事情。”大圭壹聽,知道這土豪又有惡意了,但大圭無所畏懼地說:“請轉告皇上。”土豪瞇著眼睛說:“清明節,我需要壹個跟宮後山壹樣重的豬頭來祭祖。壹個月之內就可以給我拿過來,到時候會有很多獎勵。如果妳錯過了活動,妳將受到嚴厲的懲罰。”大圭笑得很輕松:“好辦,好辦。”
二十天後,大圭沒有任何動靜,三十天後,大圭仍然沒有動靜。過了期限,當地皇帝派軍隊去抓大圭。大圭帶著大秤和士兵去見當地的皇帝:“陛下,這裏有許多比山還大的豬頭,但我不知道宮殿後面的山有多重。請用這個秤稱壹下,我好回去拿。”“這個,”土豪無言以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