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給人們帶來光明,帶來希望。在人類社會早期,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關於太陽的神話,而且早期太陽神神話中,太陽都與鳥有密切的關系。
壹、金烏與扶桑樹在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在人間的化身是烏鴉。在古埃及人那裏,鷹是太陽神的化身,而在北美印第安人的觀念中,鳥(代表太陽)和蛇(代表大地)結合,孕育出印第安人。最敬重太陽神的瑪雅人,也認為烏鴉是日神的化身。
金烏
而在中國,關於太陽和鳥關系密切的神話傳說也有很多,最著名的當是後羿射日神話。《淮南子》記載:“ 堯時十日並出,草木焦枯,堯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烏皆死,墮其羽翼,故留其壹日也。” 太陽的形象就是金烏,金烏被射死,太陽也就隨之消亡。《淮南子》是漢代成書,但太陽是金烏這壹觀念,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先秦時期成書的《山海經》中記載: “湯谷上有扶木,壹日方至,壹日方出,皆載於烏。” 這裏還傳遞出壹個重要信息,那就是金烏的棲息地是扶桑樹。
古代太陽神話中,都會提到扶桑這種神奇的樹木。太陽的化身金烏生活在東海中叫做“旸谷”的地方,這裏長著壹棵扶桑樹,此樹高300裏,而金烏就棲息在這棵樹上。
三星堆 青銅神樹
在先秦文獻中,扶桑還有其他名字,《山海經》中有“若木”的稱呼,《莊子》中也是這樣稱呼的。在現實世界中,桑樹是不可能長在海水中的,那麽扶桑樹的傳說是怎麽來的呢?根據學者研究,“扶桑”在最早的語言中代表的是海水到天空之間,太陽放射出來的光輝所渲染的雲彩,因為形狀像樹木,所以古人就將其想象成壹棵神木。隨著世世代代的口耳相傳,人們就對海中有扶桑樹,太陽就棲息於此越來越確信。秦漢以後,扶桑逐漸發展為壹個東方的地名,以至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扶桑成為日本的代稱。
影視劇中的扶桑樹
二、後羿射日的歷史內涵後羿射日是中國最著名的神話之壹,那後羿是何人呢?他射日的故事僅僅是個傳說嗎?在古史中,後羿是東方的東夷族人,與中原的華夏人群並不是壹個族群,後羿曾壹度進入中原。約在夏代的太康之時,太康無道,民不聊生,有窮氏的首領“羿”就率部趕走了太康,但羿自認為善射,無人能敵,便驕奢淫逸起來,所以王位很快又被夏人給奪了回去。
後羿
後羿射日實際上象征著古代的壹次歷法改革。在上古時期,天上雖然沒有10個太陽,但是有10個月數的計時制度,也就是壹年有10個月,壹年365天,分配給每個月36天,剩下的5天作閏。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百姓就認為壹年中的寒暑變化之所以很大,是因為天空中有10個太陽分別掌管10個月。但是我們都知道,在經歷過很多個輪回之後,月份對應的世界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造成天氣寒暑與對應季節不符合的情況。
後羿進入中原取代夏朝王室的地位,並“因夏民行夏政”。東夷族用的歷法與上述華夏族用的歷法不同,他們用的是大體相當於我們今天的陰歷月。在神話的構造中,變成了後羿射下9個太陽,只留壹個太陽每日當值。
後裔射日
但是這種解釋也有牽強之處,無法讓大家都信服。所以有學者指出,後羿射掉九日是因為當時有九個作亂的部落,後羿征服了九個部落,恢復了天下的安寧。無論真實的歷史是怎樣的,後羿射日的神話背後體現的,應該是後羿當時做出了變革性的事跡。
三、古代的太陽祭祀盡管有後羿射日的傳說,但中國古代對太陽神仍是十分崇拜的。中國歷代帝王都對太陽進行祭祀,即所謂 “中春祭日,中秋夕月”。
中國古人認為,人類始祖是伏羲和女媧,而伏羲的“羲”字,學者認為是指太陽。從伏羲傳到太昊,再傳到高陽,直到黃帝,可以說都是太陽神的變名。在漢代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中,就有伏羲為日神、女媧為月神的形象。
馬王堆帛畫
《楚辭》中也記載了中國南部早期的太陽神信仰。楚地神話中的太陽神是東君。《東君》壹篇的開首四句寫道: “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撫余馬兮安驅,夜皎皎兮既明。” 楚地的神是人格化的,相比於中原的太陽神是金烏,東君則是壹位駕六條龍所拉之車馳騁的英俊少年。東君每天沿著既定的軌道從東方出發,然後到西方。《東君》壹篇描寫了楚地祭祀太陽神的盛大場面,在舉行了盛大的歌舞活動後,東君才在壹片祥和的氣氛中緩緩出場,場面十分美好。
傅抱石《九歌圖冊》 東君
四、各民族的太陽傳說在中國更南部的地方有更豐富的太陽神話。南方很多民族都有射日的神話或史詩,尤其苗族的射日神話就有多種。
在苗族神話中,天王和地王挖出了9個太陽和9個月亮,莊稼都枯萎了,英雄“棵”射落了八日八月,剩下的壹日壹月便躲了起來,英雄叫公雞給喚了出來。其他神話大體情節與之相似。
苗族
在彜族神話中還有壹個“埋太陽”的神話,天上出現了7個太陽,快把人們都曬死了,壹個叫阿拉的英雄背著籃子,把6個太陽摘下來,埋在了土裏。
納西族地區的太陽神更離奇,旱魔放出來9個太陽,與原來的太陽壹起工作。當地寨子裏有個美麗的英古姑娘,為了拯救鄉民,主動前往龍宮求救。她翻山越嶺到達海邊後,憑美妙的歌聲吸引了龍宮三王子。二人情投意合,龍王也很滿意,命龍三王子隨她回鄉救急。可惜龍三王子也不敵旱魔,這時,壹位大神經過,看到慘狀,便命壹條雪龍助陣。戰勝旱魔之後,大神命令雪龍吞下7個太陽,讓雪龍將第八個太陽背在背上使其變冷,放在夜空中當月亮。
納西族
獨龍族的傳說中,天上本來有壹公壹母壹對太陽,壹位英雄將公太陽的眼睛射瞎了,於是他便只能晚上出來做月亮。母太陽則藏了起來,獵人讓公雞每天喊她出來。獵人死後,靈魂上了公太陽上,變成我們能看到的月亮上的黑點。這種“射日成月”的神話高山族中也有。月亮來自壹個太陽,其實反映了先民認為月亮的光來自於太陽的樸素觀念。這的確也是科學事實。
獨龍族
北方民族的太陽神話中也有射日的傳說,如滿族、蒙古族、藏族等,都有英雄人物射日的故事。
放眼世界,印度和美洲也有多個太陽神話。世界各民族不約而同地都有太陽神話,這個現象作何解釋呢?這應該是人類早期經歷過壹個大幹旱時期,而先民無法解釋這個現象,便不約而同地構想出關於太陽的神話傳說。這就如同世界各族都有大洪水的傳說,中國有大禹治水,西方有諾亞方舟,可能人類早期***同經歷過壹個洪水泛濫的時期。
大洪水神話
文史君說太陽崇拜是世界上許多民族的主要信仰,在各民族的太陽神神話中,有許多太陽是神烏的信仰。遠古時期,先民的認識能力有限,他們對世界的認知主要源於觀察,於是就認為太陽和鳥壹樣,是會飛行的,而太陽就是最厲害的神鳥——金烏。商人追溯自己的祖先時,就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玄鳥就是金烏,說明商代也是極其崇拜太陽神的。世界很多民族的信仰中,都有關於太陽的神話,說明人類社會早期人們對無法理解的自然現象的闡釋,有壹定的***同性。
參考文獻蕭兵:《楚辭與神話》,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
何新:《諸神的起源——中國遠古的太陽神崇拜》,光明日報出版社,1996年。
杜覲位:《上古太陽神話研究》,重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