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代書籍,為什麽都用線裝而不用膠裝?

古代書籍,為什麽都用線裝而不用膠裝?

線裝出現的並不是很早,用所謂的“膠”(按照粘貼藥劑理解吧)其實更早壹點,當然不是現代那種 。現代的膠和過於酸化的紙張,導致現代書籍的壽命和古籍壽命完全沒法比。在線裝出現以前,用到粘貼劑的大概有這麽幾種:卷軸裝:3-10世紀的主要裝幀形式。基於紙本說,紙本從現存的藏經看,有的是將印好行格的紙壹張張接起來,就是粘;旋風裝:按照黃永年先生《版本學》裏的理解,和經折裝非常接近的樣子。經折裝:把連接成長條的經卷按壹定寬度折疊起來,又稱梵冊。粘接需要用漿糊;粘葉裝:佛典的壹種裝幀形式,將書葉對折,書根塗上漿糊,壹疊壹疊粘起來;蝴蝶裝:和現在的線裝反著折,書腦處需要粘貼;包背裝:折疊方法和線裝壹樣了,書腦處或訂紙撚,再把書衣裹在外面,是要粘的。總體來說,傳統古籍用的膠都是便於清除的,換言之,都是可以拆開重裝的。蝴蝶裝時代的書,到了線裝時代就多被修繕重裝,這也是蝴蝶原裝保存極少的原因。相關可參考杜偉生老師的《中國古籍修復與裝裱技術圖解》。因為書籍裝幀用的膠水(即化學合成類膠)是現代才出現的。線裝是明朝中葉出現於明朝中葉,其實更早時候的包背裝、蝴蝶裝、冊頁裝(旋風裝經折裝都算是它的過度)才是主流。之所以妳看到的都是線狀,除了更易保存之外,跟明清時期書籍印刷數量大幅增長也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