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有雲:“河作圖,羅作書,聖人作之”。易經和洪範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哲學、政治、軍事學、倫理學、美學和文學等方面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的源頭,河圖洛的著作貢獻良多。
擴展數據:
河圖和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種神秘圖案,壹直被認為是河洛文化的起源。
河圖洛書是陰陽五行的源頭。河圖是八卦的分割線,分為五行,是體;而洛書是五行之復,九宮之制,是用。《尚書》最早記載了《虎圖羅》,其後《易傳》出現了百家爭鳴。太極、八卦、周易、劉佳、九星、風水等等都可以追溯到這壹點。
河圖和洛書起源於14800年前。《河圖》又稱《銀河輪圖》,是弇茲氏青鳥部部長江原野老所創。
畫面由20個象征陰陽的圖形符號組成,內涵深刻,被世界學術界公認為易學、玄學、技術等諸多學科之首。《洛書》是弇茲氏婦女部長官河野耶老在觀察北鬥九大行星時創作的。
我們今天看到的北鬥七星有七顆,壹顆是舒天,壹顆是田璇,第三顆是天極,第四顆是天泉,第五顆是宇恒,第六顆是開陽,第七顆是耀光,所以叫北鬥七星。在古代,它是北鬥七星的九大行星。除了上面的七顆星,還有兩顆星,牧羊人的“蕩秋千”和“燉肉河”。
傅拿到河圖和洛書後,努力學習,有所感悟。於是他仰望天文,俯視地理,探索天地運行的規律,觀察鳥獸活動的變化,創造了以自己和自然界萬物的形狀為符號的“八卦”,即幹、坤、震、荀、闞、理、艮、會。伏羲用八卦與神靈的德行交流,總結了世間萬物的情況。
早在17世紀,德國偉大的數學家萊布尼茨就創立了“中國研究所”研究八卦,並根據八卦的“二儀、四象、八卦、十六、三十二、六十四卦”,在歐洲發明了二進制記數法和先進的計算機。
八卦中包含的“二進制方法”現在被廣泛應用於生物學和電子學中。1984年,壹位歐洲科學家談到八卦理論在現代被廣泛應用。
百度百科-河圖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