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雕版印刷是壹種起源於中國的印刷方法。由於其可復制的特點,在古代被用來印刷插圖、年畫、筆記、繪畫等,在圖像傳播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打印出來的成品能保持原有的風格,達到混淆的效果,被譽為“再創造的藝術”。
2.用小刀或化學藥品在木、石、麻、銅、鋅上雕刻或蝕刻而印出的圖畫。版畫經歷了從臨摹到創作兩個階段。早期的版,畫家、雕版家、印刷商分工合作,雕版家只按稿刻版,稱為臨摹版畫。後來,繪畫和雕刻都是由壹位版畫家完成的,他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創造力。這種版畫叫做創作版畫。
3.中國復制木刻版畫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而版畫的創作則始於20世紀30年代,由魯迅倡導,後有長足發展。在西方,公元16世紀,丟勒用銅版畫和木刻復制了水墨畫。17世紀,倫勃朗將銅版畫從雕版發展到蝕刻,進入版畫創作階段。木刻版畫在19世紀進入版畫創作階段。
發展歷史:
1.北歐歷史上16世紀的木刻,由Olaus Magnus制作,描繪了烏普薩拉大教堂的天文鐘,後來毀於火災。
2.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壹,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壹個重要裏程碑。它由文字印刷和圖像印刷兩部分組成,圖像印刷是木刻的原始。
3.制版技術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新石器時代出土文物(如甲骨文、陶器、玉器、青銅器)上雕刻的文字、圖案,秦漢時期的畫像石、畫像磚、石碑等,都是用鋒利的工具雕刻在各種材質上。源遠流長的篆刻藝術和制版工藝幾乎壹樣。
4.壹般認為印刷術是在唐朝形成的。宋代朱彜《爵廖玨雜記》(下卷)說:“唐以前不存在刻字,唐末益州有墨本。”唐懿宗鹹通九年印制的《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以下簡稱《金剛經》)是現存最早的木刻印刷品,卷內有許多雕刻精美的扉頁。
5.雕版印刷在中國是從佛教的傳播開始的,但很快就傳播到了世俗生活中。到了宋代,書籍及其插圖的印刷技術已經相當嫻熟,民間流傳最廣的紙幣和卡片就是壹些小木刻。尤其是紙幣,因為防偽的要求,雕刻工作更加細致復雜。這些深入民間、流傳甚廣的小版畫,是印刷術向西方傳播的先驅。
6.印刷術出現在歐洲,比中國晚了大約700年。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西方印刷術直接來自東方,但歐洲原版印刷品的技術特點和構成與中國相似,影響非常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