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始皇嬴政統壹六國後,建立了秦朝,秦始皇在政治、經濟上都實行了改革,為了更好地鞏固秦的統治,秦始皇聽取並采納了丞相李斯的意見,廢除了西周遺留下來的分封制,在全國確立了郡縣制。這樣秦始皇將權利集中在自己的手中,劃分為36個郡縣,實行高度的中央集權。?
秦國統壹後實行郡縣制第八年,博士儒生淳於越竟公然上書,提出廢除郡縣制,恢復分封制,給皇家子弟封侯裂土的請求。他說: 臣聞殷周之王千余歲,封子弟功臣,自為輔枝。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面腴,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秦始皇聽後不動聲色,把淳於越的建議交給群臣討論。丞相李斯明確表示不同意淳於越的觀點。他反駁說:三代之爭,何可法也。儒生不師今而學古, 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下,統壹可能遭到破壞。?
就這樣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提出了焚毀古書的建議,秦始皇也意識到若廢除郡縣制,恢復分封制將會給以後各分封國復辟的機會,為了保住初創帝國的基業,為了更好的掌控權利統治國家,秦始皇采納了李斯焚書的建議,下令除《秦紀》、醫藥、蔔筮、農家經典、諸子和其他歷史古籍,壹律限期交官府銷毀, 談論《詩》、《書》者處死,以古非今者滅族,官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不到30天時間,中國秦代以前的古典文獻,都化為灰燼,留下來的只有皇家圖書館內的壹套藏書。這即是所謂的?焚書?事件。
秦始皇統壹六國後,取得了巨大的權力,也享受到了榮華富貴,但卻十分怕死,他異想天開地尋找長生不老藥,方士侯生、盧生等人答應為秦始皇找到這種藥,按照秦律謊言不能兌現,或者所獻之藥無效驗者,要處以死刑。侯生、盧生自知弄不到長生不死藥,不但逃之夭夭,而且誹謗秦始皇天性剛戾自用,專任獄吏 ,事情無論大小,都由他壹人決斷,貪於權勢 等等。秦始皇聽後,盛怒不可抑止,以妖言以亂黔首 的罪名,下令進行追查,並親自圈定460余人活埋於鹹陽。這即是所謂的?坑儒?事件,發生在焚書後的第二年。
對於秦始皇焚書也好,坑儒也好,秦始皇之所以這樣做更多的因為這些書籍以及這些儒士在秦始皇覺得對於秦朝的統治是很不利,妨礙到了秦始皇的集權統治。雖然焚書坑儒維持住了秦朝的統治,但也加速了秦朝政權的滅亡。秦始皇為了自身的利益,燒毀了很多長時間積累沈澱下來的華夏璀璨文明,埋沒了很多有用人才,對整個華夏民族來說是巨大的損失,是永遠抹不去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