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籍中的水通草簡介

古籍中的水通草簡介

燈心草科植物野燈心草的全草或根·水通草水通草為中藥名,出自《雲南中草藥》,為《本草綱目拾遺》記載的龍須草之別名。別名野席草、水通草。來源及產地燈心草科植物野燈心草JuncussetchuensisBuch.的全草或根。分布我國長江中下遊及陜西、四川、雲南等地。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清熱,利尿,解毒,安神。治口咽諸毒火證,牙痛,目赤腫痛,鼻衄,小便淋澀,腎炎水腫,心煩失眠,心悸,夢遺。用法用量煎服:9~30g。豆科植物田皂角莖的木質部·水通草水通草為中藥名,出自《江蘇中藥名實考》,為《飲片新參》記載的梗通草之別名。別名白梗通、水通草。來源及產地豆科植物田皂角AeschynomeneindicaL.莖的木質部。主產浙江、江蘇。性味歸經微苦,涼。入肺、胃、膀胱經。功能主治清熱,利尿,通乳。治水腫,熱淋,小便不利,乳汁不通。用法用量煎服:3~6g。化學成分本品含皂苷。藥理作用煎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詳見百科詞條:水通草 [ 最後修訂於2015/12/7 15:38:48 ***409字 ] 以下結果自動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現與主題不相關的內容,請自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