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文言文參考文獻

文言文參考文獻

1.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1]李國棟:《閱讀教學的理論困境》,《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5期[2]郝毅:《探析建構主義指導下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科教文匯》2007年第1月下[3]王忠:《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7年總第455期[4]存少輝:《談“朱子讀書法”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借鑒》,《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年第10月[5]趙年秀:《 評析——以葉聖陶閱讀課程理論為視點》,《湖南第壹師範學報》2007年6月[6]馮文達:《談談農村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體驗和感悟》,《經濟與社會發展》2007年8月[7]王愛娣:《美國初中學生應掌握的閱讀方法》,《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1期[8]張金保:《遵循閱讀規律,提升閱讀效率》,《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3期[9]張磊磊:《“前見”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現代語文》2007年第4期[10]亓成功:《關於閱讀教學“起點”的思考》,《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3期[11]孫建平:《有效閱讀,本色語文的價值追尋》,《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2期[12]陳藝真:《中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策略》,《教學與管理》2007年5月[13]張賢英:《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個性化施教策略淺探》,《語文學刊》2007年5月[14]武永明:《關於個性化閱讀相關問題的思考》,《語文建設》2007年第7期[15]王傳霖:《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意義探索》,《中國校外教育》2007年2月[16]屈偉忠:《強化閱讀教學的原文意識》,《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5期[17]王兆平:《閱讀教學中與文本對話的“距離”美》,《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9月[18]余映潮:《閱讀教學“主問題”研究與實踐筆談》,《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9月[19]陳曉文:《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新語文學習》2007年第3期[20]任新明:《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設計》,《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8月[21]李誌清:《閱讀教學中的課堂活動設計策略》,《語文建設》2007年第7期[22]秦昌利 周永紅:《運用線索 牽動全文——例談閱讀教學設計的幾種手法》,《新語文學習》2007年第1期[23]韓克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互動教學初探》,《考試》2007年第2期[24]余貽貽:《技能訓練:閱讀課的主題》,《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10月[25]張正君:《閱讀教學語言特點論析》,《語文建設》2007年第3期[26]周秀芳:《例說閱讀教學中的語言品位》,《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4期[27]廖賢樞:《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語言品位》,《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9月[28]王永紅:《淺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網絡科技時代》2007年第6期[29]孔愛玲:《讀書會:壹種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模式》,《語文建設》2007年第1期[30]朱從國:《把考材當教材用——高三現代文閱讀教學的壹點做法》,《新語文學習》2007年第1期[31]沈堅:《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沈浸式課堂閱讀》,《新語文學習》2007年第3期[32]汪衛兵:《文言文信息化閱讀教學的優勢》,《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5月[33]桂謙:《中學語文批註式閱讀教學的思考》,《科技資訊》2007年第9期[34]高興春:《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發散思維訓練方法初探》,《考試》2007年第8期[35]貝學問:《閱讀教學,蘊含生命的教學——從散文《綠》的課堂教學說開去》,《新語文學習》2007年第2期[36] 余映潮等:《系列主題單元閱讀教學設計專題講座》,《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37] 余映潮:《例談閱讀教學設計的詩意手法》,《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38]李英傑:《閱讀教學實效性不高的原因及對策》,《語文建設》2007年第9期[39]苗歌:《閱讀教學的誤區》,《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7年第5期[40]褚興中:《新課改背景下閱讀教學現狀反思》,《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2期[41]林亞大 朱於新:《高中閱讀教學深刻性摭談》,《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3月[42]劉帥:《令人擔憂的閱讀公式化》,《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1期[43]何建英:《閱讀課,讀耶,說耶?》,《新語文學習》2007年第2期。

2. 寫有關古詩詞的論文引用古詩詞要不要在參考文獻中註明

寫有關古詩詞的論文引用古詩詞不用在參考文獻中註明。

論文引用的參考文獻指的是是在學術研究過程中,對某壹著作或論文的整體的參考或借鑒。文獻信息資源包括:圖書、連續出版物(期刊、報紙等)、小冊子以及學位論文、專利、標準、會議錄、 *** 出版物等。

國家標準《文獻類型與文獻載體代碼》(GB3469-83)根據實用標準,將文獻分成26個類型,即:專著、報紙、期刊、會議錄、匯編、學位論文、科技報告、技術標準、專利文獻、產品樣本、中譯本、手稿、參考工具、檢索工具、檔案、圖表、古籍、樂譜、縮微膠卷、縮微平片、錄音帶、唱片、錄相帶、電影片、幻燈片、其他(盲文等)。 擴展資料 參考文獻類型的字母標註如下: 1、參考文獻類型:專著[M],論文集[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專利[P],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A]。

2、電子文獻類型:數據庫[DB],計算機[CP],電子公告[EB]。 3、電子文獻的載體類型:互聯網[OL],光盤[CD],磁帶[MT],磁盤[DK]。

百度百科--文獻信息資源 百度百科--參考文獻 。

3. 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參考文獻

有效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壹種現代教學理念。

我想就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結合我平時教學中的壹些體會談談自己個人粗淺的看法。 真實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石 真實、有效是課堂教學最本質的要求。

壹方面,“真實”是壹切新課程實踐的基礎。要想搞好新課程改革,必須以“真實”為前提;另壹方面,“有效”促進學生發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唯壹標誌。

而要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又必須以“真實”為基石。 壹、真實的課堂應該是對話的課堂 對話是人與知識、情感、思想聯系的紐帶,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多次與課本交流對話,學生入本悟情、體情、生情、創情,實現與課本、教師、生生間的情感交融,提升情趣,這樣可以激活課堂,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1、學生與課本對話。廣義的對話,可以不直接發生在人與人之間,而發生在人與各種課本之間。

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接近課本,走進課本,與課本進行廣泛地對話交流。例如:語文品讀《將進酒》,教師提醒學生結合李白的生活遭遇和性格特征來把握詩的意境,那麽學生就會在馳騁的詩歌想像中與李白壹起拋灑內心的郁悶和飄逸;鑒賞《兵車行》時,學生依照原先的方法已然可以領悟杜甫凝重蒼涼的憂思。

此時傳統意義上的解釋、記憶方法要摒棄,學生面對課本,需要的不僅僅是解釋與記憶,更重要的是理解,“在解釋的時候,只存在壹個意識,壹個主體,在理解的時候,則有兩個意識,兩個主體”,這樣才能進行平等地對話。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有獨特的見解和感悟,真正地提高學習素養。

2、師生對話。凡教學,都是教與學的互動交流,對話教學也不例外,它依然強調師的主導和生的主體之間相互作用,互相促進。

我們早已明確教師不是課堂的統治者、知識的擁有者和唯壹的傳授者,但我們現在不少教師依然獨霸課堂舞臺仍舊是課堂的主宰,填鴨式教學依然充斥於課堂。 而高效的課堂教學不是誰統治誰,誰主宰誰,應該是師生之間平等的對話交流。

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教學相長。所以,在對話教學中,教師的角色不是單壹的,有時候充當“紅娘”,有時候扮演聽眾,有時候變成導演等。

角色的變化就是為了制造情境,創設情景,鼓勵交流碰撞;啟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恰當指導牽引,把科學殿堂的絕色佳境推薦給學生;時常也被學生提醒感動。 學生的角色亦然。

3、生生對話。課堂教學不僅是壹種教師個體與學生群體的互動實踐活動,也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對話交流的群體學習活動。

教學中我們容易忽略的就是學生之間的對話交流,然而這種對話方式正是動態思想,動態教學的最佳體現。 它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通過學生個體之間、個體與群體之間思維的碰撞和交融,來***享知識、***享經驗、***享智慧、***享情感。

“妳有壹個蘋果,我有壹個蘋果,我們互相交換,還是壹個蘋果;妳有壹種思想,我有壹種思想,我們互相交換,那麽我們同時獲得了兩種思想。 ”教師要適當的時候調節其火候就可以了。

4、學生的自我對話。自己與自己對話,乃是對話的高級形態。

是壹個優秀學生所必備的品質,我們在日常工作中也經常自覺不自覺地與自己對話。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覺地、理性地走進自己的心靈世界,通過對課本、現實生活的認識,與自己心靈交流,從而有自己的獨特發現,有自己的獨特思想和言語表達(口頭的、書面的)方式,形成自己的獨特個性,學會創造思維,凈化心靈,完善人格。

學生在壹次又壹次心靈的追問中得到人格的升華,這才算是學以致用。 二、真實的課堂應有真實的自主探索和小組合作 自主探索不是自由探索,小組合作也不是走過場、搞形式。

但有些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往往是只要有疑問,無論難易,甚至是壹些毫無探究價值的問題都要讓學生去探索討論。 在探索過程中,沒有具體的要求、提示和指導,探究方式由學生自己挑,喜歡怎樣就怎樣;壹旦發現時間很多,就讓學生“充分”探索來拖延時間;壹旦發現時間不夠,就匆匆走過場,往往是學生還沒有進入狀態,探索就已終止。

因此,我們在組織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時應註意以下幾點:(1)要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小組合作的欲望。 探究和合作應是學生壹種需要,壹種發自內心的欲望,它解決的是“想不想”探究合作的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壹個十分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探究合作欲望,使其經常處於壹種探究合作的沖動之中。(2) 探究合作要有問題空間。

不是什麽事情,什麽問題都需要探究合作的。 問題空間有多大,探究合作的空間就有多大。

(3)探究合作的組織要到位。首先小組要進行合理的分工,在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應是旁觀者、更不要做局外人。

教師有學生有合作學習中應該是組織者、引導者、認真傾聽大家的發言,適時地與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引導。

4.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1]李國棟:《閱讀教學的理論困境》,《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5期 [2]郝毅:《探析建構主義指導下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科教文匯》2007年第1月下 [3]王忠:《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07年總第455期 [4]存少輝:《談“朱子讀書法”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借鑒》,《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年第10月 [5]趙年秀:《評析——以葉聖陶閱讀課程理論為視點》,《湖南第壹師範學報》2007年6月 [6]馮文達:《談談農村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體驗和感悟》,《經濟與社會發展》2007年8月 [7]王愛娣:《美國初中學生應掌握的閱讀方法》,《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1期 [8]張金保:《遵循閱讀規律,提升閱讀效率》,《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3期 [9]張磊磊:《“前見”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現代語文》2007年第4期 [10]亓成功:《關於閱讀教學“起點”的思考》,《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3期 [11]孫建平:《有效閱讀,本色語文的價值追尋》,《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2期 [12]陳藝真:《中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策略》,《教學與管理》2007年5月 [13]張賢英:《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個性化施教策略淺探》,《語文學刊》2007年5月 [14]武永明:《關於個性化閱讀相關問題的思考》,《語文建設》2007年第7期 [15]王傳霖:《對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意義探索》,《中國校外教育》2007年2月 [16]屈偉忠:《強化閱讀教學的原文意識》,《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5期 [17]王兆平:《閱讀教學中與文本對話的“距離”美》,《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9月 [18]余映潮:《閱讀教學“主問題”研究與實踐筆談》,《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9月 [19]陳曉文:《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問題設計》,《新語文學習》2007年第3期 [20]任新明:《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設計》,《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8月 [21]李誌清:《閱讀教學中的課堂活動設計策略》,《語文建設》2007年第7期 [22]秦昌利 周永紅:《運用線索 牽動全文——例談閱讀教學設計的幾種手法》,《新語文學習》2007年第1期 [23]韓克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互動教學初探》,《考試》2007年第2期 [24]余貽貽:《技能訓練:閱讀課的主題》,《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10月 [25]張正君:《閱讀教學語言特點論析》,《語文建設》2007年第3期 [26]周秀芳:《例說閱讀教學中的語言品位》,《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4期 [27]廖賢樞:《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語言品位》,《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9月 [28]王永紅:《淺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網絡科技時代》2007年第6期 [29]孔愛玲:《讀書會:壹種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模式》,《語文建設》2007年第1期 [30]朱從國:《把考材當教材用——高三現代文閱讀教學的壹點做法》,《新語文學習》2007年第1期 [31]沈堅:《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沈浸式課堂閱讀》,《新語文學習》2007年第3期 [32]汪衛兵:《文言文信息化閱讀教學的優勢》,《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5月 [33]桂謙:《中學語文批註式閱讀教學的思考》,《科技資訊》2007年第9期 [34]高興春:《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發散思維訓練方法初探》,《考試》2007年第8期 [35]貝學問:《閱讀教學,蘊含生命的教學——從散文《綠》的課堂教學說開去》,《新語文學習》2007年第2期 [36] 余映潮等:《系列主題單元閱讀教學設計專題講座》,《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 [37] 余映潮:《例談閱讀教學設計的詩意手法》,《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 [38]李英傑:《閱讀教學實效性不高的原因及對策》,《語文建設》2007年第9期 [39]苗歌:《閱讀教學的誤區》,《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7年第5期 [40]褚興中:《新課改背景下閱讀教學現狀反思》,《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2期 [41]林亞大 朱於新:《高中閱讀教學深刻性摭談》,《中學語文教學》2007年3月 [42]劉帥:《令人擔憂的閱讀公式化》,《語文教學通訊》2007年第1期 [43]何建英:《閱讀課,讀耶,說耶?》,《新語文學習》2007年第2期。

5. 而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

“而”在古漢語(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較復雜的,它有兩個讀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裏可以是實詞,在另壹個句子裏又可以是虛詞;作實詞可以是名詞,可以是動詞,可以是代詞;作虛詞時可以是連詞,可以是助詞.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十幾個. 下面我把首選的古漢語工具書——《辭源》上的解釋作依據,補充壹些中學課本文言文課文中的句子作例句.壹並打給妳. 而 壹、ér 壹頰毛,象毛之形.凡鱗毛之下垂者也稱而.例如:《周禮·考工記·梓人》:“凡攫殺援噬之類,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 二代詞.通“爾”汝,表示第二人稱.可譯為“妳(的)”、“妳們(的)”.例如:《項脊軒誌》:“某所,而母立於茲.” 三連詞.⒈表示並列關系,所連兩項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輕重,而是並列、並重的關系,可譯為“和”、“及”、“又”、“並且”或不譯.例如:《兩小兒辯日》:“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⒉表示承接關系,所連兩項在時間、動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譯為“就”、“然後”、“來”、“便”等,或不譯.例如:《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 ⒊表示遞進關系,後項意思比前項意思更近壹層,可譯為“而且”、“並且”等.例如:《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 ⒋表示修飾關系,前項修飾後項,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不譯. 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⒌表示轉折關系,所連兩項在意思上相對或相反,可譯為“卻”、“但是”、“可是”等.例如:《狼》:“後狼止而前狼又至” ⒍表示假設關系,常連接分句中的主語和謂語,可譯為“如果”、“假如”、“倘若”等.例如:《少年中國說》:“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 ⒎ 因而、所以.例如:《荀子·勸學》:“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⒏ 如果.例如:《論語·八佾》:“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四助詞,跟“上”、“下”、“來”、“往”等方位詞連用,表示時間或範圍等,可譯為“以”.例如:《圖畫》:“古中國之畫,自肖像而外,多以意構.” ⒈相當於“之”.例如:《論語·憲問》:“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⒉表語氣.略近於“兮”.例如:《論語·微子》:“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五 通“如”、如同、好像.例如:《詩經·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垂帶而厲.彼君子女,卷發如蠆.” 二、néng ㄋㄥ 六通“能”. ⒈能夠.例如:《墨子·非命下》:“桀紂幽厲,……不而矯其耳目之欲.” ⒉能力.例如:《莊子·逍遙遊》:“故夫知效壹官,行比壹鄉,德合壹君,而徵壹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 參考文獻:《辭源》《中學文言文索引詞典》 回答:2007-10-18 16:22修改:2007-10-18 21:50提問者對答案的評價: ***0條評論。

其他回答 ***2條回答評論 ┆ 舉報 紅紅[智者] 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 “舍生而取義”中的“而”表並列.從語法角度看,“而”連接前後兩個動賓結構“舍生”“取義”,無輕重之分,更無遞進,轉折關系.“舍生而取義”解釋為舍棄生命選擇道義. 下面是“而”用法總結! 而 (1) 第二人稱代詞,(2) 壹般作定語 某所,而母立於茲. ( 2 ) 副詞,譯為“就,才”. 然則何時而樂耶? (3)連詞 並列關系,壹般不譯. 蟹六跪而二螯. 遞進關系,譯為“並且”或“而且”.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承接關系,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吾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 轉折關系,譯為“但是”或“卻”.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假設關系,譯為“如果”或“假如”. 死而有知,其幾何離? ⑥修飾關系,連接狀語與中心詞,可譯為“地”也可不譯. 吾嘗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因果關系,譯為“因而”. 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及夫遊之樂也. ⑧表比喻,譯為“如同”. 軍驚而壞都舍. 本文***用25個“而”字,表示前後詞句並列、承接、修飾、轉折等關系,想壹想下列語句中“而”字的用法,體會它們各自語氣的輕重,探究“而”輕重音朗讀的規律. (1)、太守與客來飲於此……而年又最高(遞進、重讀) (2)、若夫……巖穴暝 (承接、輕讀) (3)、朝而往,暮而歸 (修飾、輕讀) (4)、溪深而魚肥 (並列、輕讀) (5)、禽鳥……而不知人之樂 (轉折、重讀) 小結:凡是表轉折或遞進意味,都需重讀,凡連接詞與詞,有調節作用的則應輕讀.學生齊讀,體會“也”和“而”的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