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行醫,並無師傳,主要是精研前代醫學典籍,在實踐中不斷鉆研、進取。當時我國醫學已取得了壹定成就,《黃帝內經》、《黃帝八十壹難經》、《神農本草經》等醫學典籍相繼問世,望、聞、問、切四診原則和導引、針灸、藥物等診治手段已基本確立和廣泛運用;而古代醫家,如戰國時的扁鵲,西漢的倉公,東漢的涪翁、程高等,所留下的不慕榮利富貴、終生以醫濟世的動人事跡,所有這些不僅為華佗精研醫學提供了可能,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
華佗對民間治療經驗十分重視,常吸取後加以提煉,以治療壹些常見病
在華佗成長的過程中,除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外,盛產藥材的家鄉也給他以不少的影響。譙縣出產多種藥材,如“亳芍”、“亳菊”,早已聞名天下。再加水陸交通較為發達,所以譙縣自古就是壹個藥材的集散中心。幼年的華佗在攻讀經史的同時,也留心醫藥,當地傳說他曾在泥臺店壹帶讀書養性,學醫識藥。中年以後,華佗因中原動亂而“遊學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