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老子對現狀不滿,對當時的理論感到厭倦。他很關心民生,所以寫了《道德經》,告訴諸侯如何欺騙百姓,說明當時學者說的其實是錯的。
至於《老子》產生的時間,壹般認為成書於戰國時期。它雖然包含了老聃本人的思想,但更多地表現出戰國時代的特征。《老子》分第壹章和第二章,五千多字。後人將上篇稱為《道德經》,下篇稱為《德經》,合稱《道德經》。近幾年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書《老子》,首先出自《德經》,其次出自《道經》。
《老子》是壹本* *的哲學著作,主要闡述了自然無為的思想,包含了許多樸素的對立轉化的辯證觀點。但它具有壹定的文學性,影響了後來的文學。從形式上看,這本書是壹部記錄下來的韻文,語言簡潔,有很多平行對偶句。如“不幸,幸福取決於;幸福在於不幸”,“人的饑餓,上面多了糧稅,就是饑餓;“難在治民,難在治維;民之輕亡,基於其上厚存,是輕亡。”其修辭比較多為後世學者所采用。古今評論老子的人很多,尤以魏的《老子註》為最。清魏源《老子本義》探其義。馬敘倫《老子考據》詳載於章句訓詁。
莊子(約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是戰國時期道教的著名代表人物。據史書記載,他生於宋(今河南商丘),與梁和同時代。
莊子學識淵博,交遊廣泛。他寫了《莊子》這本書,主要目的就是以老子為藍本。但他將其歸因於老子的話,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所以他寫了十幾萬字,壹般做寓言。做壹個漁夫,去偷他的腳,去鄙視孔子的弟子,去展示老子的本事。怕勞怕弱,桑梓的榮華富貴,都是沒有事實的空話。然善屬書,謂事情,用抄襲剝儒墨,雖當代學不可自赦。他的文字是自我放縱以適合自己的,所以他不能用自王公大人。因此,對莊子的研究對後世哲學和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五十二本書叫莊子。唐玄宗時追求華南真人的稱號,莊子被稱為華南真經。宋徽宗封了微妙的童淵鎮軍。唐代道家學者詮釋《莊子》的代表是程的《莊子疏》。
從自己的印象來看,孔子對老子是有禮貌的,所以更準確的說法是老子在春秋,莊子應該是在連橫戰國出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