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學簡介深圳大學是經教育部批準成立,1983。中央政府、教育部和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視特區大學的建設。北大援建中外,清華援建電子與建築,人大援建經濟與法律。深圳大學聚集了壹大批知名學者。建校伊始,學校就下決心改革高校管理體制,積極探索獎學金、學分制、勤工儉學等方面,在全國率先實行畢業生非保底分配、雙向選擇制度,實行教職工全員聘用制和後勤部門社會化管理改革,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
深圳大學建校36年來,緊跟特區,銳意改革,快速發展。學校秉承“自力更生、自律自強”的校訓,形成了“特區大學、窗口大學、實驗大學”的辦學特色,形成了從本科到碩士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和多層次的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體系,成為壹所學科齊全、設施完善、師資優良、管理規範的綜合性大學。深圳大學是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全國文明校園。為實現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學校制定了《深大文化創新發展綱要》,成立了崇壹饒文化研究院和劉藝術學院,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打造特區壹流的大學文化。
深圳大學有後海和西麗兩個校區,校園總面積2.72平方公裏。學校教學資源豐富,科研設施齊全。校園總建築面積654.38+0.543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27億元。圖書館建築51.202㎡(含西麗校區圖書館壹期),全校紙質資源41.2萬余冊;各類數據庫377個,其中全文電子圖書258萬種,全文電子期刊119000種。目前,全國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實踐教學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6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擁有3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科技部國際合作基地,10省級重點實驗室。
深圳大學現有全日制學生34156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27454人,碩士生6388人,博士生314人,非全日制碩士生1707人,成教生21021人,留學生862人。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綜合全面,涵蓋哲學、文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醫學、歷史學、藝術學等10個學科門類,學校設有24個教學學院,兩個直屬醫院,97個本科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5個,省級特色專業14個。省級重點學科15個。博士學位授權壹級學科10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3個,博士後工作站1個。碩士學位授權壹級學科38個;專業碩士授權類別22個。工程、臨床醫學、材料科學、生物與生物化學、計算機科學、化學位列ESI學科世界前65,438+0%,中國高校高被引論文排行榜第84位。學校發起組建“全國地方高校UOOC聯盟”,共有130所高校,359門網絡課程,165,438+09所選修學校,61所學分認定學校,累計選修課程超過60萬門。2018年本科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獎614項,其中國際級131項,國家級269項,省部級205項。
學校師資隊伍結構不斷優化,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取得豐碩成果。教職工3647人,其中專任教師2315人(教授517人,副教授642人),技術人員553人,管理人員779人。我校現有博士後1115人,專職研究人員464人,客座教授164人。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15人(含短期雇員4人)、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學院院士2人、美國科學院、工程院、醫學科學院院士4人(短期雇員)、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人、歐洲科學院院士1人(短期雇員)、新加坡科學院院士65438人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4人,*27人(含短期聘用21),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2人(含短期聘用14),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4人(含短期聘用1),教育部“新世紀傑出人才”。
學校不斷深化科研體制改革,科研項目和經費大幅增加。2018年科研經費總額超過11億元;新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02項,居全國第23位,廣東高校第2位。新增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3項,居全國第36位,廣東高校第4位。SCI收錄3293篇論文,SSCI收錄238篇論文。獲得科研獎勵2846項。授權專利425項,其中發明專利229項。該刊科技版獲“2018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百強”;該刊人文社科版轉載論文數躍升至全國高校學報第13位。
學校積極推進“國際人才培養、國際科研合作、國際師資建設、國際文化交流”。現已與256所海外大學建立了聯系,開展了學生交流、教師培訓、合作辦學等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全面提高了國際交流的質量和水平。
深圳大學將繼續立足深圳,依托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面向世界,以改革創新精神培養高素質創新創業人才,堅持文化引領,強化創新驅動,實現內涵發展,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高水平特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