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嘉德秋拍以41成交“平安帖”
王羲之的書法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之長,形成了王羲之獨特的書法。王羲之的書法影響了幾代書法家。歷代書法家都相信王羲之的書法。所以王羲之有“書法家”的美譽。
“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更是鳳毛麟角。況且王羲之的原著在這個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了。壹些精美的唐朝復制品已經很有價值了。2010,165438中國嘉德10月20日秋拍中,王羲之41字“平安帖”已經成交3.08億元,這只是“平安帖”的前半部分,並不是完整的“平安帖”。
這不是王羲之的原作。可想而知,王羲之的原作更貴。但由於缺乏王羲之的真跡,無法估計王羲之書法的價值。如果有王羲之真跡,即使出價再高,也可能有人舍不得賣。
王羲之最著名的書法作品是《蘭亭序》,這是世界上第壹部28行324字的行書。有人說《蘭亭序》壹個字已經賣到820萬億,可見王羲之《蘭亭序》的價值。
王羲之有什麽原創作品嗎?
王羲之走了1700多年,世上沒有真正的作品。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現在都有王羲之作品的拓本和墨跡。唐代精美的摹本壹直被認為是原作。
摹拓
因為歷史悠久,很多作品享有很高的聲譽,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即使是現在。和王羲之的其他書法作品壹樣,他臨摹了不同時期的拓片。有人認為拓本抄自宋代,有人認為米芾抄自拓本,但多數人認為是抄自唐代。唐代有大量的手稿和記載,多次被刻成各種版本。自元代以來,凡是朝廷公開或私下抄錄並流傳下來的文稿,都可以用歷史來證實。所以它的珍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傳說王羲之將《蘭亭序》視為傳世之寶,在王家第七代孫智勇手裏出家。所以沒有後人可以繼承,所以他把原作給了自己最喜歡的弟子——辯僧。在唐朝,李世民唐太宗派了大量的人收集王羲之的書法,並經常臨摹。但出於對《蘭亭序》的喜愛,多次懸賞,都沒有結果。後來才知道是在會稽的壹個和尚手裏,於是有了故事。唐太宗設計欺騙蘭亭序。唐太宗任大臣時有數幅拓片,原作隨唐太宗葬於昭陵。然而,傳世的《蘭亭序》並不是真正的作品。
王羲之書法的特點
說起王羲之,人們首先想到的是他的“書聖”身份。王羲之出生在壹個貴族家庭。他的父親王匡、叔父王導、王虞、王敦等長輩都是書法大師。雖然父親早逝,王羲之被寄養在王道,但他的生活依然優裕,學習環境也不錯。王羲之年輕時師從壹位女書法家魏女士,後來又師從王虞。此外,他後來遊歷名山大川,研究前人書法家的作品,使他集眾家之長,開創新的格局。
王羲之雕像
有人可能會說,以後很多書法家都有很大成就。他們代替不了王羲之嗎?所以我們應該看看王羲之書法的特點和發展歷史。其實漢字的發展經歷了幾次大的變化,其中壹次就是秦漢時期篆書向隸書的轉變,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先秦時期,篆書是壹種象形文字。當然,從西漢到表意隸書的變化是很大的。在隸書體系的前幾百年裏,雖然有鐘繇的楷書和張芝的草書,但都是比較初級和簡單的階段,還沒有實現書法的真正覺醒。這種狀態到了王羲之才會有質變。
王羲之確實借鑒了前人,但他並不循規蹈矩,只是模仿。吸收了很多家的長處後,我自己消化了。王羲之的書法沒有刻意安排的痕跡,完全是自然的。他的書法完全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理想。他的書法蒼勁而不張揚,蒼勁而飄逸,剛柔並濟,充滿卷感而又不失章法。所以全世界都願意尊他為“書聖”。
王羲之作品
王羲之是世界公認的書法家。他寫的每壹幅書法作品,都被視為可以代代相傳的佳作。當王羲之還活著的時候,人們渴望他真正的作品。於是,王羲之幫老婆婆在賣不出去的六角扇子上寫了幾個字,扇子立刻被路人買走。當時為了讓王羲之再抄壹遍《蘭亭序》,會稽山上有經驗的人專門養了壹只精品鵝,王羲之用它作為抄經的籌碼。
雨後貼
王羲之苦練書法幾十年,所以他當時的作品自然是數不勝數。但由於王羲之生活在東晉數千年,拓本和手抄本很少。然而,即使是唐代復制的模型,仍然是有價值的。
王羲之的作品世界聞名,如黃庭靖、十七帖、初月帖等。有龍寶帖,大媽帖,雪夜晴帖,悼念往事帖,平安帖,如何帖,冷剪帖,二謝帖,雨後帖,0700。有秋月鐵、京畿鐵、黃庭靖的楷書作品。
在王羲之的眾多作品中,最著名的當然是被譽為“天下第壹行書”的《曹娥帖》。然而,這份令狀卻被王家作為傳家寶保存了近200年。幾經波折,李世民終於如願以償。李世民對王羲之的書法贊不絕口,又非常喜歡佛和教育經典,於是命人用當時最精美的雙鉤法抄寫十卷。唐太宗死後,《蘭亭集序》原件隨其葬於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