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尚書》 原稱《書》,到漢代改稱《尚書》,意為上代之書。《尚書》,在作為歷史典籍的同時,向來被文學史家稱為我國最早的散文總集,是和《詩經》並列的壹個文體類別。但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標準來看,絕大部分應屬於當時官府處理國家大事的公務文書,準確地講,它應是壹部體例比較完備的公文總集。(見《應用寫作》雜誌1991年第3期,《我國最早的公文總集——<尚書>》)
《儀禮》是中國古代記載典禮儀節的書。簡稱《禮》,亦稱《禮經》、《士禮》。《儀禮》是記載古代禮儀制度的著作,與《周禮》、《禮記》合稱“三禮”。
《樂經》關於《樂經》的流傳,有多種說法。壹是認為,《樂經》已亡於秦火;壹是認為,《周禮·天官》之《大司樂章》為《樂經》;壹是認為,本來就沒有《樂經》這部經。第壹種說法,即《樂經》已亡於秦火,較為可信,采納的人也最多。
《周易》壹書起源於甲骨蔔的實踐,或許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寫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辭。後來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繼承了孔子對周易的發現,著了《易傳》。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時候,李斯將其列為醫術占蔔書而幸免於難。
《春秋》儒家經典之壹。編年體春秋史。相傳由孔子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而成,記載自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二百四十二年間的史事,是中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