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對倉頡說:“妳是我身邊最聰明的壹位大臣,怎能在打仗的生死關頭把作戰地圖丟失?這是多大的過錯啊!”倉頡回答說:“黃帝,如今人多事雜,又要經常打仗,用結繩記事,刻木為號的傳令辦法已難以應付。若照這樣下去以後還會出更大的亂子。”黃帝問:“那該怎麽辦?”倉頡說:“要是有壹種圖,天下人壹看,就能明白是什麽意思。用這種圖把妳要說的話畫出來,人們都會按照妳的意思去做。”黃帝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便說:“好吧,今後邊妳就不要隨軍打仗了,專門留下來給咱們畫圖造字吧!”
這下可把倉頡難住了。圖和字怎麽造呢?他整天苦思冥想,半年過去了,眼看已到冬天,倉頡還沒有想出造字的辦法來,壹天夜裏下了壹場大雪,倉頡壹早起來到山上去打獵,只見滿山遍野白雪皚皚,山川樹木全被大雪覆蓋。倉頡轉了壹座山,也未見到壹個獵物。正準備下山回去突然從樹林裏竄出來兩只山雞,在雪地上覓食。山雞走過後,在雪地上留下了兩行長長的爪印。接著,又有兩只小鹿也竄出樹林,發現人後撒腿跑掉了,雪地上又留下了小鹿的蹄印。倉頡看得出神,把打獵的事早已忘得壹幹二凈。他把山雞的爪印和小鹿的蹄印壹對比,發現形狀不壹樣。於是他想,把雞爪印畫出來就叫雞,把鹿蹄印畫出來就叫鹿。世界上任何東西,只要把它的象形畫出來不就成了字嗎!想到這裏,倉頡心花怒放,回去後就把他的這個想法向黃帝報告。黃帝聽後笑看說:“我說過,妳是個精明人,果然不出所料。好吧!妳就把天下的山川日月,飛禽走獸,都按照象形造出字來,我再頒布天下。”從這以後,倉頡每日仰觀日月星辰,俯察鳥獸山川,創造象形文字。不久,人、手、日、月、星、牛、羊、馬、雞、犬這些字都造出來了。可是象形文字越造越多,往哪裏寫呢?寫在石尖上拿不動,寫在木板上太笨重,寫在獸皮上也不合適,這又把倉頡難住了。壹天,有個人在河邊捉住壹只大龜,前來請倉頡給它造字。倉頡把龜細看了壹遍,發現龜背上有排列整齊的方格子,便照龜的象形,造了個“龜”字。然後又把字刻在龜背上的方格子裏,龜由於背上刻字感到疼痛,乘人不防時,爬進河裏去了。三年以後,這只背上刻字的龜,在另壹個地方又被人捉住。人們告訴倉頡,刻在龜背字的字不但沒有被水沖掉,而且還長大了,字跡也更明顯……
從此以後,倉頡就命人捉到龜把龜殼都取下來,他把自己造出的所有象形字都刻在龜殼的方格子裏,然後用繩子串起來,送給黃帝。黃帝看了很高興,命人好好收藏,並給倉頡記了壹大功。傳說從這時起,我們中華民族就有了最早的象形文字和甲骨文
二、傳說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那時,當官的可並不顯威風,和平常人壹樣,只是分工不同。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裏牲口的數目、屯裏食物的多少。倉頡這人挺聰明,做事又盡力盡心,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食物,心裏都有了譜,難得出差錯。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當時又沒有文字,更沒有紙和筆。怎麽辦呢?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繩子打的結代表每個數目。但時間壹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裏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壹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壹個貝殼。這法子頂管用,壹連用了好幾年。
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幹,叫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統叫倉頡管。倉頡又犯悉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怎麽才能不出差錯呢?
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壹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壹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壹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群;壹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只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倉頡壹問,原來他們都是看著地下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壹喜:既然壹個腳印代表壹種野獸,我為什麽不能用壹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
黃帝知道後,大加贊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這麽,形成了文字。
倉頡造了字,黃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稱贊他,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倉頡頭腦就有點發熱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頭頂心裏去了,什麽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馬虎起來。
這話傳到黃帝耳朵裏,黃帝很惱火。他眼裏容不得壹個臣子變壞。怎麽叫倉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黃帝召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這老人長長的胡子上打了壹百二十多個結,表示他已是壹百二十多歲的人了。老人沈吟了壹會,獨自去找倉頡了。
倉頡正在教各個部落的人識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後,和別人壹樣認真地聽著。倉頡講完,別人都散去了,唯獨這老人不走,還坐在老地方。倉頡有點好奇,上前問他為什麽不走。
老人說:“倉頡啊,妳造的字已經家喻戶曉,可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塗著呢,妳肯不肯再教教我?”
倉頡看這麽大年紀的老人,都這樣尊重他,很高興,催他快說。
老人說:“妳造的‘馬’字,‘驢’字,‘騾’字,都有四條腿吧?,而牛也有四條腿,妳造出來的‘牛’字怎麽沒有四條腿,只剩下壹條尾巴呢?”
倉頡壹聽,心裏有點慌了:自己原先造“魚”字時,是寫成“牛”樣的,造“牛”字時,是寫成“魚”樣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顛倒了。
老人接著又說:“妳造的‘重’字,是說有千裏之遠,應該念出遠門的‘出’字,而妳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壹起的‘出’字,本該為重量的‘重’字,妳倒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這幾個字真叫我難以琢磨,只好來請教妳了。”
這時倉頡羞得無地自容,深知自己因為驕傲鑄成了大錯。這些字已經教給各個部落,傳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連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
老人拉著倉頡的手,誠摯地說:“倉頡啊,妳創造了字,使我們老壹代的經驗能記錄下來,傳下去,妳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會記住妳的。妳可不能驕傲自大啊!”
從此以後,倉頡每造壹個字,總要將字義反復推敲,還行拿去征求人們的意見,壹點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說好,才定下來,然後逐漸傳到每個部落去。
三、倉頡造錯字的傳說
在民間有壹段倉頡造錯字的傳說:說倉頡造了十萬八千個字,這些字無論從字形或字義上說,字字在理。於是普天下人們都為此而興高采烈,贊嘆不已。正在這時,卻有人向倉頡提出了異議,說他造錯了四個字。壹是“好”字,壹女壹男子合為“好”字不確切,應該念為 (奸的繁體字)字;二是“奸 ”字,三個女人在壹起,怎能成“奸”字,應該念成“好”;三是“出”字,山本來就很重,卻又加上壹個山,應念成重字,不應念“出”;四是“重”字,它是由“千”、“裏”兩字組成的,出外離家千裏之遙,應該念為“出”字較確切,不應念“重”。倉頡聽了恍然大悟,連連說道:“有理呀!有理。”認識到自己確實造錯了四個字。
盡管倉頡嘴裏說錯了,錯了,可心裏卻很有氣。認為自己費盡千辛萬苦造出了十萬八千字,字字在理,唯獨這四個字有錯,讓人們提出了異義,很是生氣,幾乎要把肚皮氣崩了。
後來,人們認為倉頡造字著書功勞很大,於是,就建廟塑像紀念他。廟裏的倉頡塑像肚子特別大,還箍有三道鐵箍子,這是人們怕他把肚皮氣崩了,才在他肚子上箍了三道鐵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