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古人在表達愛意的時候給了什麽?看這些象征愛情的瓷器和玉器。

古人在表達愛意的時候給了什麽?看這些象征愛情的瓷器和玉器。

現代人的愛情觀會更直接,喜歡不喜歡都會直接說,不想有遺憾。但古人大多比較矜持,壹般羞於表白,所以會通過壹些玉器、瓷器來傳達自己的感情。也許有些朋友也從各種古籍中了解到古人是如何談戀愛的,過程周期很長,不會輕易表露自己的感情,這在現代可能有些令人擔憂。但這次,我們要告訴妳的是古代象征愛情的瓷器和玉器。有興趣的話,就壹起來看看吧。

“今日雲清過鵲橋,應與遠方不同。”8月7日是農歷新年的第七天,也被稱為“喬奇節”。相傳七夕的喜鵲自始至終組成鵲橋,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而全世界的戀人都能聽到牛郎織女在葡萄架下互相交談。

“日序夜涼如水,坐看牽牛花與織女星”的樂趣。

七夕當天,首都博物館增加了晚場開放,並以藏品中的愛情元素為切入點,策劃了壹系列主題活動。在晚上的展演中,首屆博覽會的工作人員帶著觀眾在老北京民俗展、古瓷藝術展、古玉藝術展三個展覽的展廳裏欣賞了具有愛情象征意義的瓷玉制品藏品。同時,以玉器“白玉鴛鴦柄圓盒”系列為靈感,邀請100對預約的情侶在禮儀大廳創作“鴛鴦呵呵”彩色沙畫。

從鴛鴦臥春瓶蓮花紋玉壺,到鬥彩五倫紋提梁壺,鬥彩葡萄紋雞缸杯,都是塗上壹層薄釉後潤澤光亮。當時的工匠們用他們當時的審美,小心翼翼地畫出鴛鴦和花鳥的圖案,讓它們穿越幾百年。當它們再次被發現時,刷掉了泥土,依然鮮艷奪目。

明成化鬥彩葡萄紋杯

葡萄是七夕的重要配角:在中國,人們把織女和牛郎合在壹起祭拜,稱為“拜二星”。早些年拜雙星的告白都設在葡萄架旁,據說葡萄架下,牛郎織女還能聽到彼此訴相思。

眾所周知,明朝成化年間,葡萄粒杯其實更珍貴,存世較少。這對杯子外壁繪有葡萄、瓜、桑葚、竹子等圖案。綠色是葉子,黃色是藤蔓,紫色是果實。顏色合適,造型輕盈緊湊。

從元代到明代,青花是“中流砥柱”:胎體上繪青花圖案,上釉後高溫燒制。明代成化年間,工藝意識到用青花勾勒出圖案的輪廓或部分,先高溫燒制,再用紅、黃、綠、紫四色填充,再二次低溫燒制。這樣既有釉下彩(如紅、黃、綠、紫)又有青色釉下彩,不同的顏色相映成趣,故名:鬥彩。

成化年間,有三種舉世聞名的“彩”——田字罐、吉剛杯、葡萄粒杯。相比後兩者,雞缸杯胎體較厚,不易變形,容易著火。成化年間,為了迎合皇室,雞缸杯的胎做得很薄,1300度燒制。輪胎收縮率很高,成品很少。到了明神宗,“宗申是時尚美食,禦前有壹對成化彩雞缸杯,價值十萬。”雞缸杯太珍貴了。

清肝龍粉彩雞缸杯

“唐力無樂器,趙宋官窯少晨星”,幹龍如此古老。對於晨星不多的稀世瓷器,幹龍抱著“能找到的我自己留著,找不到的我自己做”的態度,往往通過模仿前代的著色和施釉技術進行再創造。乾隆很喜歡成化的雞缸杯。下面這對粉彩雞缸杯是乾隆朝的作品。

有意思的是,濟鋼杯的主題往往是公雞在前面昂首闊步,母雞緊隨其後,還有兩只小雞。母雞發現蟲子,小雞就去叫公雞來吃,隱約可見食物的短缺。而乾隆朝的粉彩雞缸杯則是崎嶇的假山,盛開的牡丹,昂首挺胸的公雞,回望的母雞,和諧富貴,乾隆也是想以物產豐富,不畏饑餓來表現他的時代。

清雍正鬥彩五倫圖提梁壺

古人羞於直接表達愛意,往往將其納入“五倫”之中,與其他規範壹起表達,以符合中國傳統社會中溫良恭儉讓的倫理道德和當時所推崇的社會秩序。在中國的傳統裏,是要“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但有時候他也不出聲。相反,他用自然界所有美好的事物來溫柔地打動自己的感情。這就是七夕上鵲橋的用意,鳳凰吉祥鳥的訴求,包括五色圖中的各種鳥。

這只鬥彩五倫土體梁壺造型獨特,壺腹繪有鳳凰、鶴、鴛鴦、鷸、黃鸝五種鳥紋。它隱含著君臣、父子、夫妻、老少、五倫之友五種社會關系,意思是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妻有別、老少有序、朋友不變。這種吊梁壺高高的、造型優美的吊梁也是燒制中的“難點”,不易成型。

景德鎮窯青花鴛鴦臥蓮圖玉壺春瓶

《古今筆記》寫道:“鴛鴦、水禽、雉雞,從未相分。壹個人得了壹個,就會相思而死,所以叫馬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說它“終日遊,意在水中央”。或者:男唱鴛鴦,女唱鴛鴦。“鴛鴦自古以來就被賦予了愛情的含義,中國歷史上很少有鳥能如此長久地肩負起愛情的重任。

這只臥蓮玉壺的青花鴛鴦,名字如詩。唐代有酒名“玉壺春”,玉壺春瓶以“玉壺春”酒命名。宋代定型,元代非常流行。到了明清時期,玉壺春瓶逐漸從實用功能轉變為展示觀賞器。宋代以來的瓶,著名的有梅瓶和玉壺春瓶,最初是用來裝酒的。每個朝代玉壺春瓶的造型都不壹樣。元代有口,頸窄,腹下垂。口比宋的大,是喇叭口。可以裝飾壹圈——如意雲紋、草紋。下面是壹朵糾結的花,下面是代表愛情的最奇妙的鴛鴦。手裏玩著瓷器,看不完圖案,因為是第壹個連接,兩只鴛鴦在壹起玩,代表愛情。

在首都博物館的古代玉器藝術展覽大廳裏,展出了各個時代的精美玉器,觀眾可以在那裏看到各種珍貴的玉器和精湛的雕刻技術。同樣,我們可以在玉器中找到許多被賦予愛情和女性良好品德的文物。

宋代白玉鴛鴦柄圓盒

這件藝術品是這次展覽中最重要的壹件。於1962年在北京密雲縣清乾隆墓出土。同樣以鴛鴦為題材,這種圓盒是用白玉制成的,幹凈細膩,蝕刻後有壹些黃色的條痕。盒子上豎刻著壹對鴛鴦,嘴和胸連在壹起。用均勻的細線切割冠、眼睛和羽毛。盒子是孩子和母親的嘴,但是鴛鴦是壹分為二的,壹打開就分成兩對。據說這個圓盒出土的時候還是亮的,玉質很潤。這個玉匣也是宋代玉器的傑作。這種刻有鴛鴦柄的圓形玉盒,在古代壹般是婦女用來裝粉的。

到了宋代,流行的世俗題材進入玉器制作領域,出現了大量的花鳥玉器。整個宋代的花鳥玉器大部分都是寫實的,所有的細節都表現出來了。在這個白玉柄的圓盒上,鴛鴦的頭冠、眼睛、羽毛栩栩如生。

清代白玉鵪鶉盒

雖然不像鴛鴦那樣受追捧,但鵪鶉有著“居家過日子”、“安居樂業”的美好寓意。這兩個清代白玉鵪鶉盒,雕有長短不壹的羽毛,體內鏤空,翼下有壹個周子母盒口,可以打開。外側由羽狀呈鋸齒狀,鵪鶉是宮廷中常見的花紋和器物造型。鵪鶉蹲著,圓圓的,蜷曲著,整體造型立體可愛。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壹個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如何表達他們的愛和吉祥的含義?

金代白玉雙鶴靈芝玉飾

金代白玉帶花鳥帶

金人喜歡戴壹頂金色的帽子,戴在腦後。是壹個叫“玉逍遙”的單品。鶴展翅飛翔,嘴裏含著靈芝,十分吉祥。白玉緞帶花鳥花苞表現了緞帶鳥的壹種靜止狀態,兩側雙羽,長尾羽自然垂下,棲息在桃花枝上。葉子和花瓣向下凹陷,增加了畫面的立體感,非常生動。

此外,作品還反映了宋代花鳥的遺風。為什麽晉代的產品會有宋代的花鳥遺風?北宋滅遼,金朝滅宋。南宋的同時,金人也善於學習漢人的文化,使用漢人的玉工。宋代的玉器工水平較高,這些玉器工在雕刻時不可避免地帶有宋代花鳥的遺風。

在今天的中國情人節,男人會送更多的玫瑰給女人,以表達他們的愛。各種各樣的花確實是人們想到美和愛情時首先想到的形象,而歌頌香草美人的傳統從《詩經》《楚辭》時代就開始了。那麽除了玫瑰,古人還會喜歡什麽樣的花,如何在物體上表達?

白玉折疊花形飾品

斷枝白玉花,又名瓊花,花瓣下凹,飾以單色調的線條和紋理,十分精致。瓊花也被稱為“愛情之花”。據史書記載,清代宋仁宗將瓊花從揚州移植到開封,然後雕謝,不得不返回揚州。在宋孝宗的惜春時期,它從揚州遷到杭州,但它又枯萎了。奇怪的是,送回揚州春天還能枯萎,可見它是“有情之物”。今天,人們還用瓊花來比喻“美好而浪漫的感情”。現在北京各大博物館都有自己的文創產品,首博的文創產品就是以“瓊花”為主題的。

與玉器展廳、瓷器展廳的典雅不同,“老北京民俗展”的壹部分重點展示了民俗結婚的場景。到了這裏,戀愛時的羞澀會變得轟轟烈烈,處處洋溢著歡騰。

文/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