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湘潭有好玩的景點嗎?

湘潭有好玩的景點嗎?

韶山是湘潭市最出名的景點,毛澤東同誌就是出身在這裏。位於湘鄉、寧鄉、湘潭交界處、距湘潭市40公裏,距長沙市120公裏,人口10萬。相傳舜帝南巡到此,見風景優美,遂奏韶樂,引鳳來儀,百鳥和鳴,又傳“韶氏三女得道於此,有鳳鳥銜天書到,女皆仙去。”韶山故此得名。現屬湘潭市。湖南省設韶山管理局。 

韶山,群山環抱,峰巒聳峙,氣勢磅礴,翠竹蒼松,田園俊秀,山川相趣。韶峰為南嶽七十二峰之壹,色彩神奇;青年水庫融藍天,映青山,碧波蕩漾;慈悅庵的六朝松,神秘的“西方山洞”——滴水洞、虎歇坪、滴水洞八景屏等著名景觀,點綴靈秀山川。

如今的韶山每天都有很多人來參觀,主要景點有毛澤東同誌故居、毛澤東銅像廣場、毛氏宗祠、毛澤東詩詞碑林、韶峰,在這裏還可以欣賞到韶樂,品嘗到毛主席最愛的毛氏紅燒肉。

魯班殿位於湘潭市自治街。清乾隆初年由境內泥木匠所建,作為公所。民國元年(1912)年燒毀,3年後重建。殿為全木結構,上下兩層,廟堂寬闊。門樓正面為八字墻,門額上方為泥塑浮雕《湘潭全城實貌圖》。

圖景由3部分組成。右圖長4米、寬0.6米,為文昌閣至小東門景;中圖長5.2米,寬2.6米,為縣城至窯灣的各街、巷、碼頭;,為楊梅洲全景,背景為黃龍山、仙峰嶺等;近景為湘江,飛舟,街市中房屋林立,雨湖垂柳搖曳,作品細膩逼真。是湘潭泥塑藝術珍品。民另年間曾在此開辦泥木工人的子弟學校。民國25年(1936)維修時,正殿門額懸“天下無敵”木匾。“文化大革命”中毀損嚴重。現已修復並公布為湘潭市文物保護單位。

齊白石紀念館位於湘潭市白馬湖風景區。為紀念傑出的人民藝術家、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1983年中宣部、文化部批準湘潭修建齊白石紀念館,歷時10年,於1993年竣工落成,同年五月二十三日舉行開館慶典。館址用地10000平方米,主體建築2000平方米。館內收藏齊白石國畫作品和早期雕花作品數十件並收藏了近、當代名家書畫作品數百件。紀念館經常舉辦國內外書畫名家作品展。紀念館周圍風景秀麗,為湘潭市的文物保護單位。

紀念館的建築,宛如江南民居,精巧、典雅,透出壹種別樣的平和與親切,成為湘潭市壹個新的旅遊觀光點。紀念館大門額上黑石鎦金大字“齊白石紀念館”熠熠生輝。進入館內,妳不僅可欣賞到白石老人精妙絕倫的30余幅繪畫原作及早年木雕、竹雕、石雕作品,也能欣賞到齊氏後人及弟子對老人藝術的繼承與發揚。各個展廳婉轉相連,寬敞明亮,又如在江南農居漫步,與白石老人繪畫藝術的那種稚樸、天真的農家氣息相映成趣。更具匠心的是,在紀念館中間精心設計了小橋流水,棚架漏蔭,使得整個紀念館在清澈的流水中透出壹種流動的靈氣。1997年,湘潭市人民政府又決定將白馬湖畔的人民路學校更名為白石學校,以增濃紀念白石老人的情意。

湘鄉孔廟,又稱文廟,是湘鄉最古老的宏偉建築之壹,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廟址原在漣水之東仙林岡(今東岸坪),宋、元、明、清四朝,曾先後修復、重建、擴建達七次之多。清雍正十壹年(1733),各地奉旨查修天下文廟,邑人黃宜中、蕭衍等因見廟居郭外,臨坍岸,便集銀五千兩,申議移建於黃甲嶺。這就是今天見到的坐落於湘鄉壹中校園內的孔廟。孔廟舊時的最後壹次修復是清同治三年(1864),系湖南道臺許隆阿為首組織。兩百多年後的1994年,經湘鄉壹中奔走呼號,多方募捐,籌集資金百余萬元再度重修,使孔廟這壹古代建築藝術的傑作,重現出金碧輝煌、莊嚴肅穆的絢麗異彩。

孔廟主體建築大成殿系典型的明清古建築結構,重檐鬥拱,紅墻碧瓦,酷似天安門城樓。大成殿內,過去曾供奉著“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孔子”之牌位,如今牌位不存,取而代之的是神態畢肖的孔子塑像。大成殿後面是崇聖殿,因其珍藏過許多儒家經典等珍貴古籍,故又稱“尊經閣”。今已改造成豪華典雅的小型會議室。兩殿前兩側的四間廂房,已被學校充分利用,建成了校史陳列室和教育教學成果展覽室。由大成殿走下臺階,穿過庭院,便是大成門。門前懸掛著壹塊紅底黑字金邊的橫匾,上書“大成門”三個大字。由大成門往外走,便是雄穩的麻石牌坊——欞星門。欞星門由六根直立方型石柱和15根橫方石梁結構而成,相互對稱。每根直立石柱的頂端都蹲著壹小石獅,虎虎有生氣。其雕工不能說精細,但不粗疏,形態不能說偉岸,但不萎縮,遵循中庸之道。昔日欞星門前,還有狀元橋。狀元橋是壹座兩邊用石欄桿圍護的石拱橋,橫跨在荷花池上。荷花池前面左右都由紅粉青磚圍墻護著,內有壹塊半圓形的空坪。左右圍墻都有門,平日關閉,只有在舉行重大祭祀活動時才打開。左門外左側墻上嵌刻有“文武官員,到此下馬”字樣的石碑。相傳只有高中的狀元才有資格登上狀元橋,穿過欞星門,腳踩大成殿前坪之下用大理石雕刻而成的“遊龍出海”圖案上的昂首龍頭,直奔大成殿。如今,狀元橋沒有了,荷花池也被填平建成了有著400米跑道的標準運動場。這古老的傳說也就成了膾炙人口的歷史軼聞。

數千年來,孔子壹直被奉為中國文化的傳播者,文廟就是文明的象征。歷代封建帝王對孔子無不頂禮膜拜,代代加封。湘鄉文廟正廳的大成殿就曾建有“先師孔子贊”和“四大賢贊”兩座禦碑,還懸有多種禦賜扁額,計有康熙二十二年(1683)頒“萬世師表”匾;雍正元年(1723)頒“先民未有”匾;乾隆元年(1736)頒“與天地參”匾;嘉慶四年(1799)頒“聖集大成”匾;道光元年(1736)頒“聖協時中”匾;鹹豐元年(1851)頒“德齊幬載”匾;同治二年(1863)頒“聖神天縱”匾。真乃“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啊。

現在,湘鄉孔廟因其獨特的建築、精巧的雕刻和悠久的歷史而被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褒忠山在距湘鄉市城西約35km陶月山區境內。壹山拔地而起,直插蒼穹,雲繚霧繞,朦朧迷離,這就是古稱“湘中第壹山”的褒忠山。褒忠山海拔八百多米,曾名“貞女山”,相傳有邱氏二女終身不字,於此山修道成仙。宋末,鄉民劉叔榮起兵抗元,踞山不屈。最後,兵盡糧斷,墜崖犧牲。後人為紀念他,褒獎忠義,遂改名為褒忠山。

褒忠山景觀有白雲關、報恩寺遺址、仙女廟舊址、舍身巖、壹尖峰、二尖峰等。其中以白雲關最為壯觀。沿登山小道而上,道旁壹巨石上鐫刻著“白雲關”三個大字,此所謂白雲出入之關口。每當白雲“出關”,則關下雲霧迷漫,而山頭晴朗碧透;若白雲“入關”,則山頭雲遮霧蓋,而關下清明如鏡,為褒忠山壹奇觀。“舍身巖”如刀削斧砍,巋然聳立,傳說為劉叔榮退守至此,誓不投降,跳巖舍身之處。

褒忠山峰巒重修,修竹搖曳,林木蔭蔽,山花香馨,百鳥囀鳴;山谷間,清泉飛瀑,流溪潺潺,如歌似曲。令人陶醉。有水杉、黑殼楠,潤楠、紅桐等許多珍貴樹種,是壹處難得的天然植物園,現已辟為褒忠山林場。

石魚山在湘鄉市城西十裏的湖山鄉境內,又名石魚屏,曾譽稱“石魚彭鬣”,為湘鄉八景之壹。

壹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代卓越的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註》中這樣記載過:“漣水東入湘鄉,歷經石魚山,山高數十丈,廣十裏,山下多元石,色黑而理若雲母,鑿開壹層,輒有魚形,鱗鰭首尾,宛若刻畫,長數寸,魚形備足,燒之作魚膏腥,因以名之。”

石魚山的“魚”千百年來壹直吸引著人們來這裏遊覽、尋覓。六朝名人張正就曾遊覽此山,見石作賦曰:“魚躍湘鄉之水”,並鐫石立碑。唐朝時,文學家段成式也曾來過這裏,在《酉陽雜俎》中,記述了他在石魚山的見聞。

石魚給人以奇特神秘之感,它就是壹種石。據考證,在幾百萬年以前,湘鄉的湖山及至蘇坡鄉壹帶是壹個偌大的湖泊,湖泊裏生長著魚和其他浮遊生物。後來,由於地殼的劇烈運動,這些生物壹批壹批被埋在泥沙下面,長期受著壓力和地心熱力的作用,泥沙形成為巖石,魚經過炭化也就凝膠在巖石層中,成為化石了。

石魚,可以說是壹種反映地質演變的藝術珍品。它不僅能給人以古樸純真的享受,而且能給人以知識的啟迪。1958年修建湘黔鐵路時,路基穿過石魚山,曾發現大量的石魚。現在,雖然此山已奠於鐵路之下,但鐵路兩旁仍有魚石披露,倘若開發,動輒有“魚”。

滴水洞是主席別墅,位於韶山沖西邊的角落裏,與主席故居相距3公裏。滴水洞天,是韶山風景中壹個著名的景點群,由滴水幽壑、虎歇坪、龍頭山等自然風光與滴水洞壹號等建築組成。滴水洞長約2.8公裏,洞內有小溪,曲曲彎彎,幽壑口朝東北而開。小溪沿岸林木繁茂,挺拔的松林中夾雜著茂密的楠竹,而上百種野花漫山遍野地生長著。

窯灣位於湘潭市十八中附近,是湘潭最大的老城區和棚戶區,從長沙到達湘潭後可在湘潭火車站乘坐18 路公***汽車前往.

窯灣過去有壹點點有個類似長沙桔子洲頭的地方,就是楊梅洲.楊梅洲基本上是個燒烤場,河對面也是比較有特色的,前面不遠有個湘江鐵橋.而楊梅洲的附近有個在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女俠秋瑾的故居,由於保護不到位,已經比較破舊,不能不說是種遺憾. 楊梅洲最好看的風景應該是6-7月份的洪水,號稱年年都被水淹的說,現在去可能還好,但是也還是可以看到比較猛的江水.另外還有望衡亭,觀聖殿等等古跡。